APP下载

图书馆员的职业危机和应对策略

2010-03-22杨冬梅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300071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4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图书馆员馆员

●杨冬梅 (南开大学 图书馆,天津 30007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服务在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经济社会对图书馆提出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传统的知识存储功能正向数字化综合性信息服务中心方向转变,其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现代图书馆员不仅要有图书馆专业知识,还应熟练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和传输技术,以胜任网络环境下信息管理、传递和服务的要求。如何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应对职业发展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员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图书馆员职业危机的表现形式

图书馆员的职业危机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1)职业的价值认同危机。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认同是指馆员在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价值和社会意义方面的认同程度。[1]有部分的人仍然以传统的图书馆职能看待本职工作,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采编、分类和简单的图书收发,不仅技术含量低,而且馆员的劳动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样的职业价值认同往往使人产生困惑和倦怠的情绪,在工作中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对读者缺乏热情与关爱,损害图书馆职业的形象。[2]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足不出户就可查阅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人们去图书馆的次数减少了很多,图书馆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更加深了人们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认同危机。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图书馆工作岗位“一位难求”和一些高学历人员来馆工作的情况,但多数人是迫于目前的就业压力或是贪图图书馆职业的稳定,很少考虑到图书馆工作的职业价值。

(2)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危机。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加专业细化的服务,以馆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来看,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兼具图书情报专业和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馆员所占比重很小,而且由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滞后,馆员现有知识老化,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培训。第二,在职的年轻馆员基本能熟练掌握一门或以上的外语及相关的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而年纪较大的馆员,外语水平低,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接受能力弱,在某些岗位明显感觉工作压力大。第三,馆员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不懂得去了解读者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取向,以至于不能为他们准确提供专业和最新的知识信息。第四,馆员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有待加强。图书馆的服务也是一种人际关系沟通的过程,馆员应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缩短与读者的距离,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和谐关系。

(3)职业的规划和发展危机。图书馆职业的规划和发展应根据馆员的特点和状况,由馆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设计,提供既满足个人发展、又反映图书馆工作目标的岗位。我国图书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管理体制,传统的职业发展模式以馆员在图书馆担任的职务和职称的高低作为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严重地挫伤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方面管理层人数较少,传统图书馆组织本身能提供的升迁机会十分有限,依靠职务晋升的馆员普遍感到上升空间狭小,使职业满意度下降;另一方面,职称的评定模式单一,且存在着学历、年龄和资历等诸多限制,部分馆员在职业发展中缺乏上升空间,工作积极性难以保持长久,其后果是馆员的职业发展停滞甚至职业转移,对图书馆来说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人才的流失。

2 图书馆员职业危机形成的原因

图书馆员职业危机形成的原因既有来自于图书馆外部环境的改变,也有来自于图书馆行业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对图书馆职业的冲击

(1)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面临着新兴的信息服务行业间的竞争。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而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又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产业及市场的发展,这改变了图书馆作为传统的社会信息资源贮藏和提供者的主导地位。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出现了出版商、文献索引商和检索服务商等直接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供应方,出现了以Google、百度为代表的网络公共信息平台以及由科研单位、大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档案馆、博物馆等组建的信息参考咨询部门。多渠道的信息服务来源使图书馆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这种竞争既包括占有信息资源的竞争,也包括对用户的信息服务和对信息市场占有率的争夺。

(2)用户需求的变化要求馆员转变职业角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丰富了馆藏资源,但用户对图书馆的选择并不取决于馆藏,而是取决于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所获取知识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便捷化程度。在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照不同专业需求,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用户的需要,从传统的文献收藏向信息资源开发和知识服务转变,相应地要求传统的图书管理员向知识服务和信息咨询的角色转变。馆员不仅能对无尽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选择和组织,更重要的是能为用户提供经过筛选、针对性强的高质量信息,做好信息咨询工作,指导和培训用户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3)知识经济社会对馆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图书馆员要具有职业危机意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和动向,还要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分类、检索、组织及各种操作。为了及时向用户提供国外最先进、最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面对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馆员要勇于创新,把传统服务与网络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建立与读者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的需要。

2.2 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和传统的管理体制是形成图书馆职业危机的内在因素

(1)图书馆员的界定模糊,缺乏职业内涵。我国图书馆行业还没有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在已有的文件中,图书馆员的界定是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都是图书馆员。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为读者提供服务,排除分类、编目、编制文摘索引等专业性工作(实际上不少图书馆已把分类、编目、编制文摘、索引以及建立数据库等部分专业性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3]直接面对读者的服务,一类是一般性的流通阅览服务工作,另一类是专业性的情报检索和咨询服务。一般性服务对人员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专业性的情报检索和咨询服务对信息咨询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则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中,馆员的级别和工资由职称和职位决定,而不与工作岗位类型挂钩。馆员职称不与工作岗位挂钩,实际上模糊了馆员之间的能力差异,反映不了馆员的真实水平和能力。不论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图书馆界对于馆员的定义都是把馆员定位于专业知识信息服务人员,一般的流通阅览服务人员并不能划作图书馆员之列,只能算作图书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在我国各类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中,有“学科馆员”和“参考馆员”等称谓,这些称谓体现了馆员的专业性,但距离职业的要求还有差距。[4]比如大多数的专业馆员并非专职,还承担着图书馆的管理或一些具体业务部门的工作;在对专业馆员的资质认证、考核评价、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专业馆员的服务观念和公关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等。

(2)传统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重物不重人”的管理思想,使图书馆在加大技术设备经费投入的同时,缺乏对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培训,尤其是对直接面向读者的流通阅览服务人员的培训上重视不够,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也缺乏重视和具体的解决办法,无疑降低了馆员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而他们的工作状态则直接影响着服务水平与图书馆的形象。多年来图书馆界也对不合理的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的问题还十分突出;[5]虽然也实行竞聘上岗、民主评议,但在人员聘用与干部任免及升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另外,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的仍是传统的管理方式,馆员完全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听任领导部门的指令,无法充分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

3 图书馆员应对职业危机的策略

3.1 正视图书馆职业价值,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向读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图书馆员通过辛勤的劳动,使纷繁无序的信息资源得以分类、整理和加工,提高了信息的传输和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正是图书馆职业价值的体现。明确图书馆职业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图书馆员树立职业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敬业爱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图书馆服务的关键,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就是围绕“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6]把读者的需求置于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位置,把知识信息和读者的需求最佳地结合起来。馆员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员应热爱图书馆事业,只有热爱,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乐于为读者服务,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员也应尊重每一位读者,以热情亲切,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并在软件和硬件上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读书氛围,给读者提供最大的方便。

3.2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保证图书馆员的专业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图书馆员走向职业化提供了契机。所谓职业化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也就是基本的从业资格条件,它是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来保证的。职业资格与职称并不是一回事。职称是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可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各行业都适用;而职业资格是指某行业劳动者进入该行业工作的必备条件。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对从事图书馆职业的专业知识、任职条件、培训考试科目、学历学位层次和从业经验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任职者只有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才可能在图书馆工作。[7]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是图书馆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它保证了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严格的职业准入和任职资格制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从源头上净化专业人才队伍,杜绝行政干预和不合理的人事调配,改变冗员众多、效率低下的状况,有助于改善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增强社会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二是使图书馆的岗位和职称与任职资格要求挂钩,改变图书馆职称评聘中的不合理状况。馆员只有在取得了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基础上,依据学历、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评定相应的专业职称,这有助于提升图书馆员职称的社会声誉,稳定高素质人才队伍。我国目前应尽快制定、颁布和实施《图书馆法》,从法律上确保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尽快制订和有效实施。由于图书馆各业务部门和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知识技能的高低、精深程度要求不同,所以对图书馆不同的岗位应进行不同的分类管理,馆员应严格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非专业馆员承担一般性事务工作,可不做职业资格要求;专业馆员除了要考核基本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进行专业细分,吸收相应专业的人才作为高级专业馆员。职称的评定要按需设岗,综合考核馆员的学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

3.3 进行继续教育,推进图书馆职业的发展

图书馆的职业准入和任职资格制度,为进入图书馆和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设定了从业的门槛和标准。在加快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进图书馆员职业化的同时,图书馆行业应结合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一套完善的馆员继续教育制度,这是提高在职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渠道。

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应作出统一规划,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法规和实施细则,规定继续教育的目的、任务、要求、管理体系和考评办法等来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具体来看,对获得从业资格的新进馆工作人员要根据岗位要求有步骤、有区别地接受继续教育,逐步推进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高;对在职人员要清楚地了解个人能力同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通过在职教育使有能力但尚未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获得相应的证书,使低一级的馆员向高一级的馆员晋升;对接受过在职培训而未能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要限定在一定的期限内通过考试,达到任职要求,否则只能列为非专业馆员。在教育模式上,可采取自学或接受岗位培训、项目研究、外出进修、业务研讨及远程教育等各种方式。图书馆领导要把馆员的继续教育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把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与馆员的考评聘任等结合起来,在馆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学术气氛,以此来提升馆员的职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李正,童自觉.职业价值观对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影响 [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53-54.

[2]刘铁军.职业认同——图书馆蓬勃发展的源动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10-11.

[3]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4]顾健.中美大学图书馆员职业资格的比较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11-18.

[5]申彩虹.21世纪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探讨[J].前沿探索,2008(1):46-47.

[6]王丽.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6):172-173.

[7]张维真,党春.论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 [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70-72.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图书馆员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