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2010-03-22贾素梅

关键词:横膈膜腔体张力

贾素梅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歌唱过程中的力学分析

贾素梅

(太原师范学院 音乐系, 山西 太原 030012)

歌唱过程中的力是以肌肉为动力源,在一定的歌唱运动形式和技术要求下所产生的机械能。力的运动从产生(发生)—转换(转化)—利用(作功)是一个连续、复杂、受歌唱运动目的控制的有确定方向的过程。处理好歌唱中有关力的问题,不但是美化声音的关键,更是掌握和运用各种歌唱技巧的前提和保障。

歌唱;力的运筹;力的释放;力的运动

歌唱中所需要的自然和谐的声音是人体内部中枢神经系统与各发声器官相互协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其发声过程是通过吸气打开喉咙,使胸腔、口腔和头腔等形成一个整体发声腔体,这一发声腔体在发声过程中是通过吸气过程中喉腔、胸腔以及横膈膜向外的张力得以建立和保持的。与此同时,有控制的气流通过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如何认识并积极巧妙地在歌唱过程中运用这种力,是掌握各种演唱技巧,提高演唱水平和求得声音纯净、甜美的关键。

一、歌唱过程中力的运筹

歌唱过程中力的运筹旨在调整人体各部位的状态,使其达到运筹积蓄体中内气的目的。歌唱是通过人体内在的动作进行的,而动作是由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发出指令,通过口、舌、咽喉、横膈肌等部位的运动来体现的。[1]41~42所以通常人们只注重着力部位的局部运动(如横膈肌的运动),并将其视为歌唱的力源所在,并由此认为横膈膜的支持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必要保障。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歌唱同样如此,任何发声动作都是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多种肌肉群相互协调收缩与放松的结果。没有这种相互的协作,就不可能获得完美的演唱,获得美好的声音。如果在歌唱的过程中,只注重横膈膜的支持力(因为这种力是明确肯定的),误认为这些部位的运动就是演唱的力源,而忽略了全身肌肉运动的有机结合,便不能充分发挥人体所具备的多种潜在机能,而使我们的演唱难以达到理想的发声效果。[2]49~50

歌唱过程中力的运筹是通过人体颈、肩、背、腰等部位的自然放松,及身体自然站立的重量感而得以体现的。[1]75~76人体只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才能在歌唱过程中灵活自如、科学巧妙地调动肌体相关部位,通过肌肉张弛产生的力进行演唱。在歌唱过程中,歌唱者应该把握好演唱所需要的力量,摆脱局部发力的窘况,即在保持人体各部位协调放松、平衡统一的状态下,通过意念将全身的力运筹、引导到某一部分,使之成为支持保证歌唱的力源。我们不要把横膈膜看作是力量的出发点,而把它作为统一运用力量的通道。歌唱的力量不仅来自横膈肌的支持力还来自肩部乃至背部、腰部和臀部,应是全身力量的统一协调与集中。这样可以避免把具体部位的力理解为只是局部用力的错误,从而达到最自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当唱完一个乐句后,机体各部位应立即恢复自然放松状态,获取力的再运筹与调整。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这一过程分为三步:意念引导——中枢传递信息;运气——信息调引能量;达到全身协调放松、平衡统一,完成力的运筹,处于做功状态。

二、歌唱过程中力的释放

歌唱过程中力的释放是将经过运筹产生的力传递给歌唱部位,进行做功的一种形式。演唱需要调动全身的力量,但前提条件是人体处于相对放松状态。[3]58这时承担歌唱运动的局部便可获得力的冲击感和重量感。冲击感即演唱时力的释放,重量感即演唱前力的储备,演唱时两种感觉的互补,便形成演唱中力的最佳释放形式,也就是歌唱中的“张力”。“张力”在力学上应该是一个反作用力,始终是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使我们在唱低音的时候不会失去头声,在唱高音的时候不会失去气息的支持。良好的“张力”能使我们的共鸣腔体充分打开,使声音伸缩自如,强弱处理得当。“张力”是建立在对抗的基础之上,没有对抗的“张力”再大也无济于事,它表现在声音没有方向性、不集中、没力度,“张”与“弛”是相对的,先“弛”后“张”。“弛”就是松弛,只有很好地放松才能获得更大的“张力”。歌唱过程中的张力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它不是说到了某一个音高才去加大张力,而是始终都在张力之中,这时全身可以作为共鸣器官的腔体都充分打开了,声音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由于张弛有度,控制起来就有很大的余地,声音就会充满弹性,从而可以避免因身体的僵硬、各部分使劲而造成的声音发直、不灵活,甚至音准偏高或偏低等问题。

歌唱过程中发声腔体和气流的协调配合运动,就是力的释放的具体表现。这种力的释放不是孤立的局部发力,更不是演唱的力源。只有把它融于自然松弛、协调统一的歌唱发声的整体运动中,才能使演唱中力的释放成为局部最佳歌唱运动的支持和保证。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歌唱中的力在某一部位的释放视为力源,认为只要这些部位灵活放松、运用自如就能保证演唱,如喉咙打开后松弛状态的保持以及下巴的放松,所以常常使一些人只注重局部发力的训练,忽略了整体歌唱运动的协调配合。这会导致歌唱时局部肌肉的持续紧张,破坏全身的协调统一,在练习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局部训练,是以体会力在释放中的巧妙运用、获得正确力感、掌握某一技巧为目的的。

三、歌唱过程中力的运动

歌唱过程中力的运动即为歌唱过程中力的传递。如果把歌唱中力的运动比作水流,那么发声腔体就应该是水流的通道。这条通道应该是顺畅的。任何一处出现障碍或阻塞,都将妨碍水的流通,造成歌唱过程中力的损耗,影响歌唱状态稳定性的保持以及声音的质量。力的运动,其实质是根据歌唱要求,在力的控制下进行均匀、沉稳、源源不断的供气过程。如何将气准确、迅速、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声门,是歌唱成败的关键。寻找力的具体部位是演唱者心理上的要求,为此我们可通过意念把来自全身的力调集贮存在横膈膜以及腰部,这样横膈膜以及腰部就形成了力运筹和储存的具体部位。因为这种力是通过意念建立的,所以是一种意识的存在。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没有力的具体部位感觉,演唱则难以凝神。力的流动需要通过载体,载体是由布满神经的肌肉、骨骼组成的,所以力是由神经传递,通过肌肉骨骼的运动体现的。根据演唱技术的需要,大脑神经随时发出指令,调动力源的相关部位,进行复杂的组合,将力迅速准确地传递到担负完成技术任务的部位,通过力的释放,最后完成歌唱。担负演唱的口、舌、喉、横膈膜等就构成了传递力的载体。力始自力源,通过载体流向处于演唱前沿的口、齿、唇、舌等,大脑皮层再次发出指令,迅速地将力转化为口、齿、唇、舌的力感。通过力的释放——气流与发声腔体的协调运动完成演唱。[4]274力的运动应严格遵守歌唱发声的整体状态中力的流向。任何局部发力或力的逆行都会破坏歌唱运动的协调统一,形成力流向的多元化,导致发声腔体的松懈和声音的不统一。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大关节,是上肢活动的总枢纽。肩部肌肉放松才能使肩关节、前胸、后背、大臂、小臂等部位处于舒展的自然状态。颈部肌肉与肩、背相连,如果颈部僵硬,不但直接造成肩背紧张,甚至影响全身的肌肉运动。因此头颈要自然端正。如果演唱时吊肩缩脖、两臂紧僵、颈项发硬,会导致歌唱失利,原因在于肩、颈、背的紧张破坏了歌唱中力的运筹与调集,阻碍了力的流动,使歌唱得不到力的不断补充和调整。这一问题将影响声音、气息和发声腔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失去歌唱的力源和动力。此外,喉咙起着连接胸腔和头腔的重要作用。喉咙打开力量的适度与否直接关系到歌唱的整体发声状态的自然、协调以及力的流动。[4]276~278因此在力的运筹过程中,喉门要适度打开,身体各部肌肉尤其是喉部、颈部肌肉群都要放松,腰腹不可僵硬,臀部不能僵直。这个放松也是为接下来力的释放做积蓄能量的准备。需要说明的是,力的流动过程中,形成通道的身体各个部位应是以一种张开的状态来保持通道的相对稳定性,尤其是喉部,适度打开的目的是建立通道,配合气流运动,而不是靠增加喉部肌肉的力量帮助气流运动。由此可见,喉咙的适度张开对于歌唱中力的运动尤为重要。

美好的声音是通过完美的发声技术而实现的。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既要使用和依靠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而产生的力,又要随时调动、调整和使用依靠自然站立和叹气所获得的重量感。这种力量和力的重量感在演唱中的有机结合与互补,将形成对声音的有效控制力,直接影响着歌唱的音色、技术的控制与变化。因此,我们应通过具体的训练和实践,把握歌唱发声过程中适度的力的运动形式,为表现声乐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田玉斌.谈美声歌唱艺术[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

[3]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

[4] 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张 琴】

2010-03-25

[个人简历]贾素梅(1973-),女,河北定州人,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

1672-2035(2010)04-0109-02

J616

B

猜你喜欢

横膈膜腔体张力
浅谈铜冶炼渣中横膈膜形成机理与消除实践
翻转,让记叙文更有张力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中医的“气沉丹田”有什么用
人为什么会笑得肚子痛
腹式呼吸可给脏器按摩
论张力
橡胶挤出装置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