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评述

2010-03-22杨江丽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饮食青少年

杨江丽,王 春

(西南大学 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率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近年来迅速增加。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1]。肥胖不仅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易诱发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异常葡萄糖代谢、骨科并发症等身体症状,还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肥胖与较差的社会心理机能和情绪困扰密切相关。

一、肥胖干预的理论模式

国内外肥胖干预研究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健康信念模式、计划行为模式、社会认知模式、跨理论模式、预防复发模式等。社会认知模式在肥胖干预研究中应用最广泛。

Neumark等[2]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从个人、行为、环境三方面分别设计了针对肥胖和身体不满意女生的干预措施:在环境方面,强调周围环境对饮食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在个人方面,主要强调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效能以及对身体锻炼的有关态度;在行为方面,主要是采用目标设定、刺激控制等行为策略。结果发现,女生的饮食运动习惯和身体不满意状况有所改善。Petosa等[3]应用社会认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测定大学生的自我调节、结果预期、运动角色认同、社会支持(家庭、朋友支持)、自我效能等社会认知变量,结果发现,这些社会认知变量都与体力活动相关,证实了社会认知在体力活动中的重要性。

对不同干预模式进行研究,可以探索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年龄的干预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干预策略,为降低儿童肥胖提供有效的途径。

二、肥胖干预的内容及措施

以往进行的肥胖干预主要指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促进健康饮食、增加身体活动、减少静坐行为、不良行为矫正和心理干预。

(一)饮食行为干预

研究者们一致公认,饮食干预是改变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状态的最佳途径之一[4]。以往研究的饮食行为干预主要包括低能饮食、低脂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交通灯饮食以及控制部分饮食的行为干预。

目前,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饮食干预多采用Epstein等交通灯饮食干预模式。交通灯饮食将食物分为3类,分别称为绿色食物、黄色食物、红色食物。低能量密度高营养的食物如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被视为绿色食物,可以经常吃;中等能量密度的食物如谷类被视为黄色食物,可以适度食用;高能量密度低营养的食物被视为红色食物,应节制食用。

关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饮食干预研究较多,目前没有一种最佳的饮食干预方案,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饮食调整可能需要与其他的生活方式干预及运动干预相结合,才能达到有效的减肥目的。

(二)运动干预

肥胖运动干预基于不同的环境可分为学校、家庭、初级保健、社区4种环境下的干预。此外还有基于网络的干预以及基于多种环境干预方法的组合。

Salmon等[5]发现,1985-2006年关于 4~19岁儿童青少年运动干预的文献,基于学校的运动干预应用最多,干预也最有效。基于学校环境的干预模式主要包括课程、课程与运动教育结合,运动教育与环境改变结合,环境改变、课程与运动教育与环境改变三者结合,课间运动、特殊课堂、佩戴运动传感器、咨询服务和个体建议等方式的干预。通过体育课教育、在课间增加运动或者改变儿童青少年的活动环境(改善运动场地环境、运动设施等)而改变儿童的活动行为。

(三)行为矫正

一般行为矫正与治疗包括:(1)行为分析──根据肥胖儿童的年龄和心理行为特征采用问卷和量表对其心理行为作出评价并进行分析;(2)制定行为矫正方案──根据肥胖者行为模式的主要危险因素确定行为矫正的靶行为,设立中介行为、制定行为矫正的速度、奖励和惩罚等;(3)行为日记──由肥胖者自己完成,内容包括对刺激的第一反应,行为矫正过程中的困难、体会和经验;(4)举办学习班和座谈会──包括父母、教师等有关人员,深入了解肥胖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个人特点[6]。

(四)心理干预

Neumark[2]在研究中采用课堂教育、团体辅导、播放录像、张贴海报等方式对身体不满意、社会支持、提升自信心进行干预,并配合饮食行为调整、促进积极体育锻炼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干预效果。

国内一些研究,如:张秀巧等[7]分析了心理治疗在儿童肥胖治疗中的作用,将105名9~14岁的单纯性肥胖儿童平均分为三组:(1)心理治疗组,举办心理卫生学习班,进行饮食、运动指导;(2)非心理治疗组,除不办心理卫生学习班外,其他治疗同心理治疗组;(3)非治疗组,不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皮脂厚度,疗程3个月,结果显示心理治疗组体重、皮脂厚度两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非心理治疗组,更优于非治疗组。

三、肥胖干预的效果评价

(一)知识与信念

饮食运动知识信念水平高低影响儿童参与干预方案的程度。研究显示,营养教育和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运动知识,肥胖干预后知识信念的改变往往先于其他行为和客观指标的改变[8]。

(二)饮食运动行为

促进良好的饮食运动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评价干预效果的另一重要指标,体现在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和体力活动水平的改变上。以往大多数干预研究在结果测量中都发现,饮食习惯和身体活动水平在干预过后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单纯的干预手段往往效果不明显,只有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促进肥胖儿童体能改变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社会心理因素

有研究对24名肥胖儿童进行运动饮食干预,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增强。李冬[9]对 30名肥胖学生进行每周5~7次有氧运动干预,经过10个月的有氧运动干预实验,肥胖学生SCL -90各因子除躯体化和强迫外,其他因子得分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四)体成分

肥胖干预的结果测量多采用BMI、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等来作为体成分变化的指标。T. Brown和C. Summerbell对38项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的肥胖干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很多研究都表明干预在BMI 、血压、有氧健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存在着方法论上的缺点,就不能轻易地对干预效果下结论。

四、肥胖运动干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干预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很多干预研究并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Sharma等[10]对21篇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只有5篇研究以不同的理论模式作为指导,其他研究均未说明干预所依据的理论。干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干预方案。但是每种理论都有缺陷,如合理行为理论无法预测健康饮食运动行为的发生和行为的保持等问题。跨模型理论过分重视个人的认知过程,忽略了环境因素对行为改变的作用。所以,未来儿童肥胖干预中可以考虑把多种肥胖干预理论模式结合起来,以期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二)干预研究的方法和执行上存在问题

干预研究在方法和执行上的缺点会使得干预效果不明显。表现在研究方法上的缺点有[11,12]:干预结果的评估没有进行盲法设计;有研究将男性和女性分开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结果,当对整体进行分析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很少应用,在不同组之间很多重要变量影响结果变量,因此应该应用集群分析来分析这些变量。监测干预的具体执行情况很重要,但是干预执行和质量不明确;家长参与干预的情况不明确,因此应该对家长参与干预情况进行监测。

(三)干预研究中各种测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干预研究中会对干预措施、中间变量、干预结果等进行测量,而测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直接影响到干预结果的解释,不良的测量方法可能使得研究结论不准确。而当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对使用的测量方法(如量表、仪器等)的信度和效度不予说明[12]。因此,应该对干预过程中采用的测量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的说明,并根据条件选择有效可靠的测量方法。

(四)干预研究结果报告不规范

许多干预研究在结果报告上存在问题,如:没有基线数据,试验设计简单粗糙,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不明确,对干预对象样本大小、应答率、纳入退出、干预开始时间、干预时间等报告不完善等[11,12]。因此,在干预研究结果报告时,随机试验应该遵照CONSORT的标准,非随机干预试验应该遵照TREND标准。

(五)我国当前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的干预研究还存在力量单薄、干预没有进行很好的道德考虑等问题。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是涉及公共卫生、医学、体育、心理学、社会学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学科、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支持和配合,使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饮食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健康饮食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
促进小学生行为趋善的“内疚教育法”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