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卑微的善良到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 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2010-03-22王四炯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力量核心

王四炯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近日,笔者有幸拜读了一篇精彩时文——《卑微的善良》[1]。尽管文章很短,但似乎总给人一种“当头棒喝”的感觉,而且其文字背后留给我们的思索和启发确实意味深长。

虽然文章中所谓的卑微群体“貌不惊人”,但他们的壮举的确令人敬畏。特别是当我们将当前一些前卫青年或富裕阶层的“优美旋律”①与之对比后,心灵的创伤和震撼会更加强烈。由之也使笔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这些庄严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防线的卑微阶层的尊贵与崇高。毋庸置疑,正是由于他们的健在与坚强才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岸风采,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才孕育了国家的精神栋梁,也正是他们的坚韧与顽强才铸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铸就了繁荣昌盛和悠久文明。诚如文章结尾的评论所言:他们这群卑微的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各就各位,而有时,当他们的善良凝聚到一起,就是一股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站在客观还是主观的立场,凭心而论,作为一个国人,我们没有理由更没有权利对他们非礼、对此举非议。笔者认为,唯一值得让我们为之付出的就是:为“卑微的善良”大声喝彩!以卑微的善良来捍卫我们的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全心参与、全力促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善良”与“沦陷”的博弈

笔者这里所指的善良,特指前文中提到的“卑微的善良”,其施众主体主要是指那些被国人所熟知的、始终坚守善良品质的卑微阶层,即底层的弱势群体。这一部分群体,一般年龄较大,绝大部分已接近中年或以上年龄。在社会发展日趋多样化、利益明显多元化的今天,也正是由于这一部分阶层的自觉维护和坚决捍卫善良的尊严,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得以永世长存,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工程才能日臻完善。而与此相反,在国内健康、和谐和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让人们痛心疾首的杂音。尽管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但总在人们内心留下难言的刺痛,这便是当下在一些青少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的道德沦陷,而且这种沦陷似乎还有进一步扩张和“升值衍化”的态势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有的人,为了享受所谓的免费医疗,不惜违背良心和社会公德肆意违法犯罪,最终如愿以偿而走进监狱,上演了天堂的沦陷,演绎出精彩绝伦的现代版“警察与赞美诗”[2];有的人,因为没钱买棺材,干脆用简易麻袋捆装母亲的尸体后抛尸大海,上演了“水葬生母”的人间传奇[2];有的人,为泄己一时私愤,竟然雇凶弑尸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自己的母亲,演绎出无视人伦的叛逆形象[3];有的人,为了在同学面前找回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在接二连三的被羞辱之后大胆地聚众,用石头把同学活活砸死并弃尸校园[4]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社会有关此类“善良与沦陷”的博弈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若不及时采取积极而有效的防范措施,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和构建工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悲剧难以避免。对此,笔者认为,对“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的反思倒给我们不小启示。或许,从中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惊心动魄、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及其警示价值

在建国六十周年华诞之际,我们党和国家如期举行了声势浩大、气壮山河的庄严阅兵和庆典活动等。这一方面向世人雄辩地展示了今日中国强劲的发展态势和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更加明确的前进方向、提供了阔步向前的坚实基础和不竭动力。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年轻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60年的风雨征程,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中国,一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中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中国,一个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中国。

辉煌成就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但是,在辉煌的成就面前,我们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伟大的胜利面前,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深知,同我们要达到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典,令人心潮澎湃,也召唤着亿万人民开始新的出发。我们深知,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但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5]!

人们看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日益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力量来之不易。在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侮的年代,在积贫积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有着四亿人口的国家却显得那样羸弱。失去了国家尊严,失去了民族自信,哪还谈得上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来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几代人矢志奋斗,上下求索,神圣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一个伟大的政党肩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救国、富国、强国,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力量来自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弘扬。“一盘散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抗击长江特大洪水到汶川特大地震,展现的是中国万众一心战胜灾难的坚强意志;从载人飞船上天、中国宇航员行走太空,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现的是中国人民开拓创新精神力量。56个民族团结和睦,13亿人和谐安康,让中国魅力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让全世界都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力量。

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力量是正在不断发展的力量。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科技上都还存在差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而应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进取精神,广泛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努力壮大中国力量,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6]。

笔者在此所强调的“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之精华,在于我们要全力继承革命先烈和时代英雄们那种为了崇高理想而始终坚守信念、乃至为之牺牲生命的执着精神,在于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那种不为任何利诱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困难所扰的顽强拼搏精神。当然,我们中华民族素来就有这方面的光荣传统。邓小平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7]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笔者认为,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面临国内发展的深刻转型和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举世见证了“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的现实基础上,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地发扬我们民族的谦虚谨慎和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主动调整自我心态,始终做到“两个清醒”——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强力推进当前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对于促进当前的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和重要借鉴价值。这也正是笔者作此拙文的真实目的与希冀所在。

三、在恪守“清醒”中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从“卑微的善良”到“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让我们见证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可贵坚守和时代精神的精彩呈现。这是首先值得肯定的,而且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而言,更是一种积极而珍贵的声音。但同时这也为我们敲响了时代的警钟,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反复实践业已证明: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在预示发展振兴的关键抉择时刻,只有做到与时俱进而又实事求是、大胆创新而又恪守民族特色才能赢取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一个人的发展如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政党的发展更是如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郑重强调:“我们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也不平坦,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我们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自信、坚定。”[8]只有恪守必要的清醒和镇定,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努力继承和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立足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指引下致力于最大幅度、最真力度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定能在现实的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成果。这也正是从“卑微的善良”到“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的联通对接中留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它确是一支强心剂甚或一支镇静剂,直接“注入”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脏,指导并贯穿于当前国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始终。

以“恪守清醒”为原则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活动,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我们当前的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哪里,深刻反思我们文化建设中的空档和缺位在哪里,深刻反思我们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不足之处在哪里。只有切实做到知己,才能更进一步地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为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要彻底清查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剩余”价值到底有多少。当代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冯骥才先生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曾说:“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这是我们所有人都要为之奋斗的。”[9]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并全面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积极投身于我们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实践。葛兰西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掌握文化领导权,也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美国政要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曾对文化意识形态超出经济、军事的重要意义给予高度评价[10]。这是以“恪守清醒”为原则铸就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神奇的基本前提。

以“恪守清醒”为原则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活动,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再教育,真正把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和长远规划,从思想上筑牢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堡垒。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伟大的思想也只能是从社会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和完善并进而指导新的实践。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物质文明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一些年轻人特别是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时代青年,由于他们处于社会转型的成长期,对于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凸显的一些矛盾和离奇现象感到困惑和茫然,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这和当代世情、党情、国情密切相关,而且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深刻变化,这种情况仍将继续。为此,这就无形中要求我们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等要时刻铭锡宗旨意识,围绕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实践蓝本,努力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品牌,彻底夯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道防线——思想堡垒。

以“恪守清醒”为原则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活动,要求我们必须全力加强针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其是面对当今社会价值日趋多元化的强劲态势,为有效预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图谋,使年轻一代继续传承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荣辱观的教育势在必行。前苏联学者费迪说:“道德规范之于人,犹如远行者的面包、沙漠上的水,没有它们便没有生命。倘若失去良好的道德气氛,人类社会就可能变成一群野兽。”[11]日本人西田几多郎说:“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的星斗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里的道德规范。”[11]胡锦涛同志更是强调:“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12]众所周知,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其成长和发展状况直接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走向。中国也不例外。只有使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切实做到知荣辱、明是非,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进程中,牢牢把握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有效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为我国的长远发展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国际话语权。诚然,这也是深刻反思“卑微的善良”与“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铸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神奇的关键所在和实践要求。

四、结语

从“卑微的善良”到“令人自豪的中国力量”,单独审视其中的任何一个,二者似乎没有太多的必然关联,但在研读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这一特定语境下,它们之间又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和学习型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使然。社会行动理论认为,“所有的具体行动都受共同价值和态度的制约”。“有着一种规范约束”[13]也就是说,任何理性的社会行动都是有共同价值目标、一定利益诉求和相关规范约束的行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总结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反思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败得失,我们始终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14]。唯此,实践智慧的硕果才不会被“口号疲劳”的理论空鸣所替代。

[注释]

① 主要指他们因传统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缺失而做出的一些叛逆、堕落或违法犯罪行为。

② 这种沦陷呈现出愈演愈烈和扩大化的趋势,由之也衍生出其他一些与社会公德和传统道德相异化的极端事件.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力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