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告在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载体作用
2010-03-22刘婧,刘晋
刘 婧,刘 晋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河北 唐山 063002)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创造与文化传播,都必然会诞生一些符合时代需求的文化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1],广告正是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形式,将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价值观中最精华的部分创造性地挖掘、呈现、展示出来,通过巧妙的构思与创意,伴着与时俱进的旋律,使人们在欣赏优秀产品的同时,也能够深入而全面地探索、了解、传承中国文化。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中华文化可以作为广告创意的源泉
我国悠久古老的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等都可以作为某种商品广告的文化载体,将产品的信息与古老的中华历史积淀相融合,使其底蕴深厚,耐人寻味。例如:杜康酒以其传承十三朝文化为视觉符号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又指出其历经十三朝发展的白水杜康,成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白酒典范,是“穿越历史,见证文明”文化内涵的体现[2]。
2. 代表中国文化的典型形象受到喜爱和礼遇
广告作品中也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所固有的文化内涵与产品自身特点相结合,在诠释了品牌内涵的同时发扬了中国文化。例如: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脊梁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一种品质的象征,她既代表着安全可靠(长城电脑广告语),又标志着科技、精美(长城汽车广告语),这种古典与现代、文化遗产与科技产品、文化与广告的自然融合,更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告的完美结合。
3. 广告覆盖面大,受众多
广告的影响力、优美的文案、成功的案例足以证明:她已经成为宣扬中华文化的阵地,民族文化亦可为国产品牌提供厚重的文化支撑,使其时尚而不乏“内力”,从而彰显民族特色,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中的滥用
1. 滥用象征中华民族的形象、标志
龙、石狮、长城等形象、事物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对这些元素的滥用,是一种侮辱行为,严重损伤了国人的感情。在耐克球鞋“恐惧斗室”篇中,具有中国功夫的老者、飞天形象的美女以及龙的形象,都败倒在西方运动员勒布朗的脚下,引起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反感。同样,在立邦漆“滑落龙”篇中,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被广告制作者安排从涂有立邦漆的柱子上滑落下来,广告激起了向来以“龙的传人”自居的中国消费者的反感和不满。另一则飞利浦精英移动电话的户外广告,以中国长城为背景,以一位精英人士“坐”在长城上,用飞利浦移动电话通话为创意,遭到国人的不满,最后中国政府下令撤销这个广告。在以上的几个广告中,广告主和制作方希望把全球化策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思路是好的,但是广告的失败之处在于破坏了象征中华民族尊严的形象,从而使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都受到了影响。
2. 滥用传说、古典书籍中的典故或人物
中国古典书籍、民间传说浩如烟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滥用典故或人物、篡改情境或人物性格,成为此类广告中最普遍的现象。在步步高复读机的电视广告中,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去西天取经,途经外国,唐僧语言不通,悟空随即拿出步步高复读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唐僧的难题。广告虽然借鉴了电影《大话西游》的情节场景,但故事基本结构却源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可以作为创意点,但情节本身与复读机的卖点结合得很牵强,而且用一种恶搞的形式,除了让消费者记住了类似熟悉的电影情节,其它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这其实是一种对古代典籍的歪曲和破坏,无形中损害了原著的艺术性和鉴赏价值。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诸如许多白酒类的广告,一味追求历史悠久,便找一些毫不相干的文化名人举杯畅饮,是滥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盗用现象。
3. 滥用古成语、古诗词
古成语、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它们具有简洁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由于汉字发音、语义的特殊性,利用谐音、谐义、双关等手法,偷换字词、制造歧义的现象非常严重。比如:特效文胸的广告“丰胸化疾,一戴天骄”(逢凶化吉,一代天骄);止咳产品广告“咳不容缓”(刻不容缓);冰箱广告“制冷先锋”等等。据某媒体报道,某市一名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成语出现了错别字,老师指出后,该生还强调“电视里就是这么说的”。滥用古成语、古诗词问题的后果已经很严重了。成语、诗句一般都有出处,或是出自名篇佳作,或是约定俗成,都不能随意篡改。虽然广告语运用要求新颖,但盲目求新、求押韵、求容易记忆,就有可能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引导和传播。
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如何在广告中规范、正确使用
1. 寻找中国文化与广告创意的最佳契合点
作为在商业经济领域有着特殊作用与影响力的广告行业,不能只是简单把她看作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营销手段,还应以文化传播的发展眼光与思维将广告作品置于“时代文化传播载体”的高度加以利用,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弘扬与传承服务。
我们知道文化的外延范畴非常宽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亦是如此。从古文、诗、词、曲、赋,到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这都是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下来的最可贵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财富,我们应该加以利用。应善于从厚重深远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寻找中国文化与广告创意的最佳契合点。既要保持民族文化的“原汁原味”,又要敏锐地洞察时代赋予文化的新内涵,在现代广告创意中合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元素,用文化这根线牵住深深植根于国人心中的那条根,使广告的立意与受众的诉求产生共鸣,让广告成为沟通历史与现在、民族与世界的桥梁。
2. 努力提高全体国民对传统文化欣赏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具备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人才,是教育事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传承历史文化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对初级教育来说,可开设各种集教育、趣味于一体的课程,例如可开设古代传说故事的阅读课程、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影视剧欣赏等。对中、高级教育来说,增加文史课程的比重,开设诸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专题、古典名著选读等课程。作为大众媒体,应刊播宣传民族文化的公益栏目或公益广告。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文化监管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规范使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保证,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制作、使用、发布上进行全面的监督和保护。
(1)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版权、使用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使用细则,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确立我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拥有及各项权利。
(2)加大广告中滥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惩罚力度,例如:限制滥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广告的制作、刊播;处以相应的罚金;对违法广告及时曝光等,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各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查含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及时果断地制止滥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广告的传播。同时,还应发动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