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图书馆的复兴
2010-03-22王蓉晖
王蓉晖
(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科技图书馆 湖南湘潭 411101)
1 企业图书馆的现状
企业图书馆是由企业投资兴办,隶属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图书文献收藏及管理部门。其服务对象是企业职工,资金来源于企业营业利润。
我国的企业图书馆曾有过辉煌历史,1988年全国企业图书馆(室)的数量达到 24.6万家。几乎每个稍具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或图书室,职工借书阅读很方便。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企业的改制,企业图书馆出现了衰落,不少图书馆随着企业的改制重组而消失,1998年降为 9.4万家,2007年为 6万余家。据全国总工会统计,目前中国真正有活力、能发挥作用的企业图书馆只能以千计。相对于中国目前数百万个企业法人、20万家以上的国有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来说,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可怜了。在湖南省湘潭市,目前有规模、有影响的企业图书馆只有湘钢技术图书馆一家。
200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等曾牵头发起了“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山东济钢图书馆成为“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的首家也是唯一的试点单位。济钢集团投入专项资金 136万元,进行图书馆系统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实现了与公共、高校、科研系统图书馆技术上的对接,与国家图书馆、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北京钢研总院信息中心等连通了网上资源服务功能,与济南市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以及山东大学等 9所高校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共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成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一个终端。然而,除了济钢图书馆作为试点单位“一枝独放”外,“企业图书馆振兴行动”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
2 企业图书馆发展停滞的原因
笔者认为,导致企业图书馆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图书馆产生了巨大冲击。以 ERP为代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给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经受到强有力的挑战。网络资源对信息的索取和利用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知识中心、信息集散地”的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图书馆不再是信息收集的最便捷通道。
二是传统的企业图书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新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知识的索取速度也在加快,企业图书馆所带给人们的滞后的知识体系已经不能快速反应于生产过程,这在也一定程度表现出现代图书馆的行业性弱点。同时,企业建立图书馆的目的是提供其需要的信息和知识。而企业图书馆是非盈利部门,购置书刊经费靠行政补贴,普遍存在设施陈旧,资金短缺的现象,有限的书刊资源已远远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企业科技人员、职工及职工家属的信息、知识、文化需求。很多科技人员每年都要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去购买图书以满足自身对书刊资料的需要。
三是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及专业咨询机构的逐步介入,弱化了企业图书馆的作用。实力强大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甚至专业咨询机构,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通过与企业联姻,为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定题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正在逐步介入和占领企业信息服务领域。
3 振兴企业图书馆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企业图书馆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正日益淡出历史舞台。然而在目前的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占领企业图书馆消亡后留下的空间。认清企业图书馆所面临的形势,顺应时代变化,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促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使企业图书馆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和交流的中心,信息和知识的集散地,为企业管理、科研创新、生产经营、文化生活构建信息、知识和文化平台,将成为企业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建立数字图书馆
过去,企业图书馆一直以收藏印刷型的文献作为保存文献资源的主要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高密度的电磁载体已成为文献储存的重要方式,电子资源日益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内部网、因特网等网络资源,有意识、有重点地从网络信息资源中搜集下载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建立数字图书馆,形成各类专题文献数据库。如湘钢利用 ERP平台建立科技电子图书馆,设立电子期刊数据库、钢铁专利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数据库等栏目,建立特色收藏文献资料库,与行业相关单位实现网上资料交换,为职工提供了新颖、实用、方便、快捷的图书服务,提高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同时,企业要利用图书馆网站,实现与读者的互动及文献双向传递,发动职工共建企业图书馆。
3.2 拓宽馆藏资源渠道
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特色资源深加工,拓宽馆藏资源渠道。企业图书馆除了收藏正式出版物外,还应该收藏非正式的出版物,如行业内部编印的书刊资料,包括本企业内部编印限制发行的书刊资料。不仅如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规程、标准、制度等,企业内各类专业人员外出参加会议的会议资料,科研、技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成果资料,均可作为图书馆收藏的资料。上述资料针对性强,可获得性差,搜集整理工作艰巨,流通服务管理不便,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深加工,这对图书馆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在资料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企业员工提供特藏文献资料。同时,企业一般都加入了各种各样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学会和组织,可由企业图书馆主管与这些学会组织有关的活动,并以学会活动为契机,搞好图书馆间的协作及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
3.3 开展竞争情报服务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 CI)是对企业整体竞争环境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CI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竞争中有关商业行为的优势、弱势和目的等信息,为最高领导层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可在图书馆的基础上,建立竞争情报系统,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和企业外部环境的数据、信息、情报(以下笼统称为情报)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提供准确依据。同时企业图书馆可建立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特色馆藏,并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为本企业提供包括竞争产品情报在内的多种服务。
要搞好竞争情报服务,企业应制定一套完整的竞争情报制度和管理流程,包括用人制度、信息采集与发布制度、保密制度等,并设立首席情报分析师和学科馆员等专业情报人员,同时要求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部门密切配合,提供真实、准确的原始信息。
3.4 深化定题情报服务
根据企业生产、科研、经营和管理的要求,选定某些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外文翻译、专业期刊整理、市场信息加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专辑和调研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为特定用户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3.5 向社会开放,兼顾社区图书馆职能
大型企业一般离市中心较远,离公共图书馆也较远。同时许多大型企业图书馆的馆藏较丰富,网络化程度较高,信息检索快捷方便,完全有能力向社会开放。可以考虑以企业图书馆为基础建立社区图书馆,利用企业图书馆设施和场地,公共图书馆提供部分经费,根据社区读者的需要,提供借阅服务。
3.6 扩展服务领域,将触角延伸至职工继续教育系统
2007年 9月,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曾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12天或 72学时。规模较大的企业图书馆通常都会举行各类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对本企业的职工进行指导,这本身就是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图书馆可以精选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书籍,在分厂、车间成立阅览室,并定期更新。重要的是采取措施鼓励职工进行阅读,譬如设置刷卡机,将阅读时间计入继续教育时间,这样既提高了职工素质、又节约了资金(如请专家教授的费用),还充分利用了馆藏。
1.企业图书馆:卷土重来未可知.中国文化报,2007-6-28
2.高稳潮.中小企业图书馆建设的问题与对策.职业时空,2010(2)
3.李素喜.企业图书馆应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企业改革与管理,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