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图书馆讲座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定位

2010-03-22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2期
关键词:讲座图书馆资源

赵 彻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身处全球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文化发展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根源,寻求社会进步的动力。图书馆“讲座热”悄然兴起,正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亮点,讲座也成为人们获取专业信息、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选择之一。这些图书馆讲座密切结合地区特点,定位科学,选题精当,充分彰显了图书馆在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1 图书馆讲座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风景线

为满足城市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许多图书馆积极开展系列性的文化知识讲座活动,内容广泛,精品荟萃,很多图书馆讲座已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并可以视为城市文化的神韵和精髓。图书馆讲座既是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新领域的一种形式,同时又是一个窗口,它作为城市文化中一个富有活力的载体,能够从不同程度上体现富有浓郁地域特征的文化气质。因此,讲座在传播信息、弘扬文化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当代社会所重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传承学术、传播新知的促进作用,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 图书馆讲座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定位

2.1 立足公益,直面大众——图书馆讲座的主旨方向

公共图书馆本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民文化权利的宗旨,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公益性讲座活动,不但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且有力地彰显了图书馆的文化公益性。立足公益,其实质是要求把平等、无偿服务当作办好讲座的主旨,把公益性作为图书馆讲座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以非商业化运作为主,采用完全免费的服务方式,不设任何准入条件,向社会公众敞开大门,使讲座成为公众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成为求学门槛低、时间成本少、相对效率高的“没有围墙的大学”。直面大众,其实质是要求图书馆讲座必须坚持公共化、平民化原则,成为一种面向所有公众的、可自由参加的、以公益性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文化服务。讲座的听众可以是任何对讲座感兴趣的人,其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类群体。讲座的主题必须适应最广大听众的实际需要,围绕最广大听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以深入浅出的表述将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公众,且随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不断创新。在讲座的运作程序上,图书馆可主动寻求与社会各界的联合,或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使讲座成为各行各业共同策划、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社会论坛和城市教室。

2.2 全面普及,共享资源——图书馆讲座的衍生服务

听众是讲座存在的生命,没有听众,讲座也就不复存在。讲座要被听众认可和接受,关键在于讲座的内容符合社会需要,其原则就是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通过准确把握听众知识需求的脉搏,了解不同听众群体的心声,调查听众对讲座服务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树立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要认真研究讲座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办好每一次讲座,使讲座充满活力,持续健康发展。如上海图书馆2004年创办的“上海世博会讲坛”,开办了“世博礼仪”、“世博建筑”、“世博科技”等系列公益讲座,向市民普及世博会知识,并与各大城市图书馆合作,举行“走进世博会”全国巡回专题讲座,2007年以来已经分别在20多个省市和地区成功举行,均取得极大反响。同时,图书馆讲座以其短小精悍、信息密集、知识丰富、反映及时、生动形象等特点,成为众多读者接受信息、继续学习的高效课堂。但是由于讲座大多采用现场讲演的形式,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得讲座受众面小,影响力小,因此必须注重其衍生产品的制作和后续服务,依靠强大的媒体传播、多样的载体传播和高效的网络传播,扩大讲座的辐射平台,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格局,使讲座知识的传播效率最优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2.3 提升品味,塑造品牌——图书馆讲座的持续发展

图书馆举办讲座活动看似传统,但因其在知识导航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从而迅速成为投入少、作用大、见效快的图书馆核心业务。讲座内涵力求全面丰富,主题广泛深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均应有所涉及,实现高屋建瓴的有益探索。应树立精品意识,突出品位,严把质量关,坚持高起点、多视角,使其具有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真正产出精品。通过各类主题的宣讲,使广大听众感悟到人类知识的浩瀚和社会文明的辉煌,成为大都市文化建设的一抹亮色,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塑造品牌是建立讲座形象、树立图书馆形象的重要内容。一个卓越的讲座品牌是图书馆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图书馆建立未来竞争优势的基础,意味着强大的竞争力和巨大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塑造品牌,其实就是独特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同行中产生的差别优势,需要时间、精力、资源去锻造,需要培育、经营和传播。因此,塑造讲座品牌就是要创立讲座特色,扩大讲座影响,提高公众对讲座的忠诚度,不断培育图书馆讲座的忠实听众,扩大和提高讲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开发讲座资源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智力开发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进步,有旺盛的生命力,具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讲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智力资源。必须加强图书馆讲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这些宝贵的资源更充分地发挥效益,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3.1 构筑知名讲座品牌

图书馆讲座被社会各界称为“城市教室”,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公共图书馆纷纷实施品牌战略,其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构筑讲座品牌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林林总总的讲座中,首先要让公众识别并记住图书馆讲座,这就必须给讲座起一个总的名称。名称要好听、好懂、好记、好识别、好上口。如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等。同时对讲座的内涵、特点等进行综合性概括,提炼广告语,做到用词简洁,朗朗上口,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上图讲座”的广告词为“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精神、提升综合修养”就是成功的范例。图书馆讲座应结合本馆和本地区的文化特点,办出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品牌即特色,品牌即优势,品牌即名气,品牌即效益。

3.2 前呼后应全面宣传

图书馆应对自己的讲座做好宣传,宣传的途径可多种多样,且可多管齐下,这样会增强图书馆讲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讲座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讲座的前期宣传主要是预告相关信息、激发潜在欲望、吸引公众注意。通过与主讲老师交流,了解其学术背景、主讲内容等情况,整合相关内容,制作海报、宣传单,通过图书馆网站以及相关新闻媒体等途径发布讲座信息。辽宁省图书馆精心设计“辽海讲坛”全年的讲座框架,并结合形势的发展随时调整,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媒体进行讲座预告,全方位地做好计划安排和宣传工作。讲座的后期宣传甚至比前期宣传更重要,这是树立讲座品牌的重要举措。如经过主讲人授权允许并签订书面协议,辽图对讲座全过程进行摄制,在结束后配上字幕制成光盘,将其作为宝贵的文化共享资源进行推广,扩大了讲座在时间、空间和深度上的影响。

3.3 多种载体广泛传播

图书馆讲座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次到场的听众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放开思路,广纳视听,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实现讲座资源的扩散效应。这些讲座的衍生产品是扩大讲座社会效应的重要载体,可以把讲座制作成丛书、专刊、专栏、录音、录像、光盘等多种形式的后续产品,实现讲座的二次传播乃至多次传播,迅速辐射和扩散,体现其强大的吸引力,产生使公众关注和参与的社会效益,形成讲座“听”、“读”、“看”的链接和传播新格局,适应不同读者群体获取知识的不同要求和习惯,使更多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享受到讲座的益趣。上海图书馆在这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如“上图讲座”不仅有现场讲座,还有网上讲座,既有电视、报纸、电台上的讲座,也有讲座阅览室,还有印成书刊的讲座以及制作成光盘的讲座等等。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网络讲座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3.4 共建共享讲座资源

当前全国图书馆讲座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进一步提高讲座资源的传播和利用效率,加强讲座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当前与今后实际工作中尚需探索和创新的重点。各级图书馆应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现有平台,切实加大通过网络传播讲座资源的力度。此外,共享讲座资源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馆际互借,各馆讲座的光盘记录各有鲜明特色,主讲人在学术方面各擅胜场,可通过馆际交流达到资源互补;又如远程直播,采用远程会议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跨地域直播;上传到本馆网站,为读者提供动态和静态的网络讲座,其他如讲座文本资料、主讲人的背景资料、加入传播联盟的方式方法等等都一并揭示,这样既可以加快讲座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又可使社会公众真正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务。

[1] 王世伟.对图书馆讲座工作的再认识.图书馆杂志,2006(6).

[2] 缪建新.图书馆讲座的原则.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

[3] 钟琼,刘晓君.对当前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形式的思考.图书馆建设,2006(4).

[4] 田伟,王云英.开展图书馆讲座活动的几点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1).

[5] 王艳秀.刍议图书馆讲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山东图书馆季刊,2006(3).

[6] 王立军.讲座品牌: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

猜你喜欢

讲座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