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书痴”

2010-03-21艾珺

文化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书痴藏书家陈氏

艾珺

“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这是清代著名学者兼藏书家陈的一方藏书铭印。

清叶德辉(公元1864年-1927年)《书林清话》卷十《藏书家印记之语》云:藏书与藏法书名画不同,子孙能读,贻之;不能读,则及身而散之,亦人生大快意事,此吾生平所持论也。昔宋穆参军修,卖书相国寺中,逢人辄曰:“有能读得韩柳文成句者,便以一部相赠。”人知为伯长,皆引去。余犹笑其不达,夫欲卖则卖耳,何必问人能读韩柳文乎?更何必平白赠人,使人闻而引去也。吾尝忆及古人藏书印记,自唐至近世,各有不同,而亦同为不达而已。……吴骞藏书印记云:“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至于书不可一日失。此昔人诒厥之名言,是为拜经楼藏书之雅则。”见《丁志》。宋刻钞配《咸淳临安志》,陈藏书印记云:“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见《蒋记》。……余自先祖藏书至今,已及三代,吾更增置之,所收几二十万卷。诸儿不能读,浊世不知重。每叹子孙能知鬻书,犹胜于付之奚媵覆酱瓿褙鞋衬。及吾身而思遵王之遇沧苇其人,盖犹快意事也。云云,可略窥藏书家之苦与乐也。

陈氏向山阁藏书的最重要特色,多为宋元刊本及罕见之本。他曾以三十金的高价竞购得《影宋本周易集解》。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陈从吴中书商手里购得一部《淳祐临安志》六卷,此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人书目均见著录,非常宝贵。此前,宋人撰有三种临安志,即《咸淳临安志》九十一卷、《乾道临安志》三卷和《淳祐临安志》六卷,前两种均为陈的向山阁先后购藏。其中《乾道临安志》是卢文转录自吴氏,卢氏书散后为陈氏向山阁收藏。直到嘉庆十四年 (公元1809年)他谢世的前八年,才从吴中书商手里购得《淳祐临安志》。后来,号称“临安志百卷人家”的吴骞拜经楼所藏《淳祐临安志》和黄丕烈士礼居所藏此书,均录自陈氏向山阁藏本。当其喜获此书时实在是喜从天降,格外兴奋,一时不能自已,于是诗兴大发:

输钱吴市得书夸,道是西施入馆娃。

宋室江山存梗概,乡邦风物见繁华。

关心志乘亡全帙,屈指收藏又一家。

况有会稽泰兴本,赏奇差足慰生涯。

吴骞和诗:

凤舞龙飞讵足夸,钱塘遗事失宫娃。

天教南渡支残局,人想东京续梦华。

朱鸟歌成空有泪,冬青种后已无家。

与君鼎足藏三志,天水犹悬碧海涯。

黄丕烈也有诗和曰:

甄别奇书却自夸。秦娥未许混吴娃。

阙疑向已无年号,徵显今还识物华。

半壁河山留六卷,累朝兴废得三家。

东南进取忘前鉴,空使宗臣泣海涯。

陈、吴、黄三氏因意外获藏寻觅已久的珍籍而显现出的兴奋忘我的情致,跃然诗中,绝非一般自诩文化人的凡庸读书人或村夫俗子者流所能感悟得到的。

陈氏爱书成癖,其藏书印除“仲鱼过目”、“仲鱼手校”“、陈考藏”“、读”“、简庄艺文”等外,还刻自己的图像印于书上作为印记,别具一格。《书林清话·藏书家印记之语》谓“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印记缘自“宋刻钞配《咸淳临安志》”,或当系因后获《淳祐临安志》而来,亦可能曾加印于多种藏书。可惜未得亲见其藏书,仅作揣测而已。

噫乎!一代又一代可敬可爱的“书痴”先贤。重温二百年前陈氏“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的印记,自是令人神伤,禁不住“不禁感慨系之”。“坐拥书城”写至此,不觉亦破生感触。出于喜爱和学术研究之需,余数十年里亦集藏书籍数万册,平时多年占据着有限的居住空间,自得其乐。如今年过六秩,身后这一堆爱物又该如何命运呢?古今多少伤心事,大都无奈。既然不理会身后名,谁又顾得了身后事呢?还是顺其自然就是。藏书、著书已经也还在继续为余带来乐趣和满足,足矣!该购藏还是要继续购藏,谁让人痴迷此道呢!(清代陈藏书铭印“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见封底)

猜你喜欢

书痴藏书家陈氏
陈氏太极拳:拳小,艺精
书痴范用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陈氏定瓷入选十大文化产业优质产品品牌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舒班长是个“书痴”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