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系学生学习钢琴的几个误区
2010-03-21陶晓晖
陶晓晖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自1927年11月27日,中国最早新型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诞生至今,我国有9所音乐学院相继成立,并陆续开办了音乐教育系(或专业)。21世纪的今天,雨后春笋般的音乐教育专业,在各级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乃至综合性理工大学中相继开办,可谓不胜枚举。尽管,各类学校在办学方向上存在些许差异,但音乐教育专业本身有着客观的共性的规律。笔者身体力行,在音乐教育系多年的钢琴教学实践中,力争通过对曾经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的分析,努力探求问题的本质,寻求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的规律性,偶有心得体会,整理成笨拙文字,仅供学生品读,期望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一、钢琴作品难易程度选择的思考
众所周知,几乎各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都将钢琴学科作为考生入学考试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教学培养中依旧作为一门主修课。然而,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与内容,与钢琴表演专业大不相同。在客观现实中,师生都有必要给予明确的定位。如此而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保证教学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子女教育投资的大幅增加,不少学生自学龄前便开始学习钢琴。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演奏技术水平上,呈上升的趋势,这是不容置疑的现象。然而,大搞浮夸之风的现象也不容小觑。即便《车尔尼·流畅练习曲》都没有弹好的学生,竟然想拼命触及肖邦、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大型作品。不是说大型作品不可以去学习,而是不切实际的教学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确定钢琴学习的原始动因,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甚至忘记了自己的专业特点。不少同学认为考试要演奏大型作品,才能获得高分。故而,忽视基础练习,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学习钢琴,由此出现“拔苗助长”、“好高骛远”的不良倾向。有的学生还甚至抵触老师针对自身特点布置的小型曲目、标题小品的练习,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浅显道理。
也有部分同学,固执己见,偏废全面系统学习过程,出现“挑食”现象。诸如,巴赫复调作品的练习,很多学生抵触练习。其不知,被称为钢琴经典的“旧约全书”——《十二平均律》的艺术魅力和价值。那隐藏着BACH基因秘密的乐谱,难道只有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教授才能潜心解读吗?这样一来,巴洛克时期的键盘复调音乐精品,就成为了这部分学生钢琴学习进程中永久的荒漠地带。认为中国作品与巴赫作品同日而语,只愿意演奏一些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的主调音乐钢琴作品,荒废了中国作品的学生也大有人在。其不知自1915年,赵元任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中国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近百年来中国作曲家钢琴曲创作与发展的进程。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一言以蔽之:“百学须先立志。”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在精练与泛读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度”的原则,不仅在演奏质量上不断提高,更有必要在数量上不断进行拓展。同时,更需要明确自己专业的特点,架构理论知识体系,通读中外钢琴发展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获取新知。正如刘勰所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钢琴演奏肢体语言运用的体会
顾名思义,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在于培养教师。从钢琴学科的角度来讲,钢琴教师的演奏起到示范的意义更加深远。小到一个学生错误手型的纠正,大到钢琴作品表演时的肢体语言动作,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前文叙及,一些不良现象,其引发的后果很少有人顾及。比如说,部分学生,往往喜欢选择自己力所不及的作品来练习,这种现象势必造成隐患和恶性循环。打个比方说,一个胸有成竹的厨师驾轻就熟地做菜,和一个徒弟照着菜谱做菜,哪个更好吃?道理不言自明。厨师高超厨技的火候掌握,是不会写在菜谱上的。同理而言,一个学生演奏钢琴作品,只有达到脱谱的程度,才能够有肢体语言表现的可能。但是真正能够达到“物我两忘”的熟练演奏地步,还要有更多的心理因素的训练。往往有些同学不能够潜心研究体会与刻苦练习,仅仅依靠肢体语言模仿,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作秀的现象。然而,钢琴演奏技术与作品的真实情感的反映息息相关。正如杜甫所说“别裁伪体亲风雅”就是要:“乐系于心,理思于心,象游于心,情发于心。”那些只顾选择力所不及演奏大型作品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是无法表达出音乐中的真实情感的。
三、音响、音像、文献资源利用的反思
遥想,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人类有能力记录声音的历史至今不过百余年。然而,随着人类的文明脚步的急剧加速,使得钢琴教学也急速前进。时至今日,古老的黑胶唱片已被现代数字光盘所取代。音响、音像资料已不是少数专家所拥有的资本了。学生也同样可以从互联网上搜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料。但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却成了新的课题,不得不引起教学中的反思。
一些同学,不惜重金,不吝啬大量时间和精力,掌握了大量的音响资料,对这类学生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应该给予鼓励。但是笔者却要提出诚恳的忠告:“不要被音响、音像资料所禁锢。”有同学认为某某资料是权威,《音乐圣经》里提供的唱片目录是最佳的版本。于是,开始刻意去模仿别人演奏的声音或者演奏动作。模仿别人在某种程度上有积极的意义,但一味地去模仿,也就有了“东施效颦”的意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以为,合理地利用音响资料不在于刻意模仿,而更多的在于鉴赏、品评,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毕竟每个人在审美的趣味、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上都有着千差万别,故而在大量的音像资料面前,更应该精心地去甄别,“择其善者而从之”,而并非是在别人的误导下,一味地去模仿某一位演奏家的演绎。如此在自己演奏钢琴的时候,是将自我内心深处的美得以释放,进而创造自我的美,而并非在别的演奏家影子里寻求自我的存在。
综上所述,如诸葛亮所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在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子,在学习钢琴课程的时候,刻苦练琴之余,有必要积极思考,为自己树立坚定的信念,正视自己的专业特点,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样才能够逐步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终究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实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而不再空谈“我的未来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