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就业——艺术类大学生就业新取向

2010-03-21王玉苓

文化学刊 2010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生艺术

王玉苓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灵活就业亦“非正规就业”。“正规就业”意指有长期的劳动关系、稳定的工作岗位和固定的雇主的一种就业方式。而灵活就业,一般来说,劳动合同关系是临时的,工作岗位通常是不确定的,也可能被多个雇主雇用。据《沈阳地区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岗位开发目录》显示,2009年沈阳地区高校毕业生总人数94305人,已就业人数75846人,其中灵活就业人数15991人,占毕业总人数比例的17%,占已就业人数比例21.1%。本科毕业生灵活就业人数占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8%。[1]这表明灵活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道亮丽风景。艺术类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灵活就业更受到他们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院校有5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2]灵活就业正成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新取向。

一、艺术类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的要素所在

(一)客观现实的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面貌。在经济所有制上,许多过去没有的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使现代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显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职业种类上,传统固化的职业界限不断淡化消解,极富时代感且纷繁多样的现代职业种类应运而生。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行业、新领域、新岗位的涌现目不暇接,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大学生灵活就业提供了客观现实的可能。

(二)就业观念的超前。“8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有主见、有创新能力;他们已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喜欢不受约束的生活,渴望生活中的自由、自主和尊严。艺术专业大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大都个性鲜明,精神更加崇尚自由、纯粹、前卫、时尚;他们不愿受太多的约束和管制,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特点决定他们的就业观念大胆开放而超前。超前的观念使他们不再把工作的稳定性放在重要位置,甚至不要固定的劳动关系;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创业和灵活就业,甚至宁愿无拘无束地“漂”着,也不愿受制于单位的约束,也不愿固定在单位的“朝九晚五”。如美术专业,不少学生一毕业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自己开公司当老板或接项目打短工,实现“我的青春我做主”。不用去办公室上班,不用看上级脸色,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自由自主安排时间,接单做艺术设计、制作、培训,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独立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看似没有单位上班,实际上却不是无业者,这就是美术生选择的灵活就业。

(三)生存选择的必然。1.当前,从市场需求来看,应用艺术类,如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增长,特别是动漫制作、产品包装这类新兴行业;纯艺术类(指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舞蹈、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比较狭窄,社会的吸收能力极为有限,现实向他们提出了生存性的思考。如,舞蹈专业学生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大城市的专业舞蹈团体及专业舞蹈教育机构的人员编制已处于严重饱和状态。这就促使处于市场经济状态下的更多舞蹈从业者产生新的生存性思考。而选择灵活就业,可以拥有多种多样的工作内容,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谋取相当收入,能够积累专业经验,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这些因素有效地激发了舞蹈专业学生的从业方向朝更宽广、更自由的空间发展,灵活就业必然成为舞蹈专业学生现实生存选择的从业方式。2.在文化艺术领域,尤其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大城市,艺术市场更加宽阔、灵活、多元。一方面,对艺术团体、演艺机构、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它们拥有了因事因时所需、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工作人选;另一方面,对从业者而言,从业范围更加宽广,从业内容更加丰富,从业对象更加广泛。如,舞蹈从业者可在演出团体、培训学校、健身房做演员、教师、创编、教练等。而且,艺术市场必然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高质化、多样化而更加活跃,从业者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广阔,灵活就业会越来越得到艺术学子的钟情。

二、艺术类学生灵活就业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向

(一)生存现状

1.生存方式。(1)自由职业。以独立自由的身份从事一定工作并获取报酬。美编、家教、婚庆主持、健身教练、自由撰稿人、弹唱歌手、调律师等。(2)自主创业。开(服装、工艺、形象)设计公司,办美术、摄影工作室,组建音乐制作工作室、表演团体或公司。

2.岗位分布。(1)设计类:美术设计、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排版设计、动漫设计、广告设计、舞台设计、形象设计、司仪主持、会展设计、工艺品设计。(2)教育类:艺术教育机构美术教师、乐器教师、声乐教师、舞蹈教师、书法教师。(3)演艺类:模特、舞蹈表演、婚庆主持、歌曲演唱、乐器演奏。(4)健康培训类:健身教练、瑜伽教练、舞蹈教练。(5)文字编辑类:自由撰稿人、媒体编辑。(6)技术研发类:电子音乐制作人、电视艺术制作人、动画艺术制作人、网络艺术制作人、钢琴调律师、化妆造型师。

3.地域集中。据统计,我国自由职业人现约有1000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城市。灵活就业的艺术生生存选择除集中在大城市,还较多地集中在艺术院校聚集的城市。如沈阳,这里有历史悠久、闻名全国的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也有多所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的艺术学院,每年毕业学生近万人,而选择自由职业的学生则占据其中越来越多的份额。

4.缺乏稳定保障和理解。(1)收入不稳定。“这个月不知道下个月的收入会怎样”,是灵活就业群体的真实写照。灵活就业的艺术生凭借独特的专业技能往往能够获取高收入,但工作的灵活自由也造成了他们收入的不稳定。(2)社会保障缺失。灵活就业的艺术生没有固定组织作为依托,且许多城市的医疗、住房、养老、福利、教育制度均未能与时俱进,他们没有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由于社会保障政策的缺失,他们的很多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后顾之忧较多。(3)社会文化认同低下。灵活就业的艺术生以独立的个体立足社会,虽富有内在的生存能力,但缺乏外在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边缘的知识群体,与社会主流相距较远,社会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权利。”[3]他们虽然拥有高学历,拥有独特的专业技能,但却无法和专业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样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他们的技能和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而且,受传统文化影响,主流社会成员对他们缺乏一种宽容和理解;很多抱有“稳定、有依靠”观念的、为其培养付出巨大代价的家人对他们的“漂泊”难以理解,甚至反对阻挠。

(二)发展趋向

1.灵活就业良性发展的助推

大学生的灵活就业已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鼓励并帮扶大学生灵活就业已进入政府决策者的视野。如,沈阳市已针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特点和现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对灵活就业大学生给予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与国有企业员工享受同等待遇;在非公有制单位(含自由职业)就业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高校毕业生,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以合并计算为工龄。进一步健全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努力创新相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政策。诸此种种,营建灵活就业的良好环境,助推灵活就业的良性发展,鼓励扶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灵活就业的队伍。

2.灵活就业搭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2009年,辽宁省沈阳地区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94305人,其中灵活就业1599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占已就业人数的21.1%。而在2005年,沈阳灵活就业的大学生仅2000人左右,4 年间,这一数字翻了 3 番。[4]不仅如此,2009 年3月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对7761名2009届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进行的实名网络调查显示,创业成为这届大学生的首选,21.6%的受访者选择“自主创业”。而在2008年这个中心进行的同类调查中,这一比例仅为6.3%。这一组组数字说明了灵活就业已走进大学生的就业视野,创业成功的案例证明了灵活就业会让与日俱增的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3.灵活就业成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主流方式

近年来,艺术院校普遍扩招并增设各类艺术专业,各大综合性高校,甚至一些理工科院校也纷纷开设音乐、美术、设计等专业。加之“艺考”在全国持续走俏,有些艺术院校的报考人数达万余人。而与此相应的另一景象则是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许多迈出校门的毕业生找不到“固定”工作,成了有技能的“失业者”。

《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每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增长速度远超过GDP和第三产业的增速。而文化产业中的许多行业都是知识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弹性大、吸纳就业人数多的产业。发展壮大中的广告传播公司、文化发展公司、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公司、演出公司、展览公司、艺术工作室等都对艺术人才有较大需求。随着博物馆、美术馆、私人画廊、拍卖行乃至社区艺术馆的崛起,艺术管理人才出现匮乏问题。

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既拓宽了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也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而且与多年前艺术专业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少了对艺术梦想的渴求,多了一些务实的想法。“生存是第一位的”,选择灵活就业已成为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特色,并且日渐成为他们就业的主流方式。

三、艺术类大学生灵活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笔者在沈阳音乐学院长期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通过接触灵活就业的音乐、舞蹈专业类学生,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深感能力对于他们就业的至关重要。在此,仅从共性角度就能力培养提出几点思考。

(一)培养过硬的专业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是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资本”,只有拥有这一“资本”,才能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才能搏击职场立于不败之地。但应当看到,当下,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是既要有综合素质又要有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能力是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统一。

1.综合素质高。如自由撰稿人,要有对某一领域的深刻认识和独立见解,也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完备的知识结构,还要有策划、编辑的本事;弹唱歌手要有能弹会唱的技能,还要有包装、创意、策划的能力;服装设计师,不单要会设计服装,还要对时尚、审美、色彩、礼仪有深刻的了解认识。综合素质高,就业就有资本,就能在广阔的市场上自由驰骋,所向披靡,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然而,如何拥有这一就业“资本”呢?

(1)注重拓宽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且及时把握就业市场动态,随时调整专业课与社会需求的比例;增设学生职业取向需要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选修课,如,人文历史、书法艺术、商务谈判、创意思维、编导策划、美学、文学等;鼓励学生多学习第二专业乃至第三专业。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各方经常举办知名画家、设计师的作品展及文化名人讲座,组织各类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演讲、歌咏、书法、时装表演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并采取有效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多方面能力。

(3)加强个人努力。必须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做到本身技艺出类拔萃的同时,不断完善知识与能力结构,做到知识与能力的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

2.实践能力强。拥有这一就业“资本”,就需要:

(1)强化实践教学。根据社会发展前沿需要和就业市场需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利用知名画家、设计师的作品进行直观教学,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尤其是已毕业且在社会上小有成就的毕业生上实践课;举办毕业生作品设计展览和毕业生演唱(奏)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积累实践经验。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而且在内容、方式上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不耽误课的前提下到社会上做兼职。通过多种途径积累融入社会的实践,丰富学生实践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借助已毕业的且有雄厚实力的毕业生,依托友好单位的设施资源,为学生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并根据职业特色要求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这里主要指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对“灵活就业族”而言,仅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不能迎刃而解一切问题。现实中,有些专业能力较好的学生因心理素质差或欠缺交往技巧而身陷各种困境,导致就业的半途而废或一蹶不振。因此,良好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就业走向成功。

1.心理承受能力。灵活就业的灵活与自由使从业者今天不知道明天的活在哪里,这个月不知道下个月的收入会怎样。多重的生存压力使从业者普遍存在着不安全感、抑郁感等心理问题,加之艺术职业的个体性特征常是一个人长期工作和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偏差而产生孤独感。这些心理问题不利于有效地工作,有损于身体健康。为此,(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积累工作经验也能在实践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并且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脑、身体及心理素质的发展;(2)开发新群体,拓宽人脉资源,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3)保持心胸豁达,乐观理性地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减轻或消除孤独感、抑郁感和不安全感,为成就个人事业打造良好心理素质。

2.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就业族”游离于社会的边缘,属于都市中“自由漂泊”的知识群体,特殊的社会地位与身份使之常常要面对不确定的雇主和客户,这需要运用交往技巧建立彼此的信任感。而刚刚离开校园涉足职场的学生在独立面对所有问题,尤其是独立面对决定自己收入的雇主和客户时,往往容易产生紧张感。而消除这种紧张感,就需要学生(1)在校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进交往和互动,学会相处艺术;(2)不断拓宽交际圈,加强与同行、他人交往,在交往中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在交往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掌握交往技巧,具备娴熟高超的交往能力,才会构建通畅四方的人脉网络,才会保持个人事业的勃勃生机。

3.自我保护能力。“灵活就业族”的工作有着较多灵活性和自由度,会与各种各样的雇主打交道,如雇主侵害了自身权益,要懂得运用法律,特别要懂得《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要了解自己的劳动权益以及维权的途径。在求职择业遭受挫折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理智地应对,而不是简单地迁怒于社会或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真正做到自我保护。

[1]李海英.沈阳今年两成大学毕业生灵活就业[N].沈阳日报,2009-08-26.

[2][4]王莹,张明洋.沈阳:更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N].中国青年报,2009-08-30.

[3]邢军.自由职业者的生存镜像与阶层培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生艺术
伤心的毕业生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艺术类专访心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