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游戏”思维关照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2010-03-21艾军
艾 军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研究维特根斯坦不仅仅是哲学界的热点,也是外语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他的这种语言哲学思想引起英语教学工作者深思,为探讨语言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思想基础,可以充实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发展。
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语言游戏”概念最早出现在《蓝皮书》中,其含义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韩林合1996:2)。所谓“语言游戏”就是指语言和人类行动的一种交织和结合,人们说出某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在完成一种生活行为。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详尽描述了“语言游戏”观。在开篇,维特根斯坦就区分传统语言观和新语言观。在新语言观中,语句和语词是一种活动而不是关于对象的表达,这不同于奥古斯丁式的语言观。维特根斯坦将语言称为“语言游戏”,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拒斥本质主义。从表面上看,“语言游戏”仅仅将语言比喻为游戏。事实上,维特根斯坦想表明的不是一种比喻,而是借助这个比喻显示语言与游戏之间的某些相似性,进而表明语言具有多样性、实践性、多易性等特征。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认为事物是有本质的,事物的本质由事物之间的共性构成,可以由语词的定义揭示。“语言游戏说”不同于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它的基点是反对本质主义,要从根本上取消本质是否存在这类问题。第二,“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不可分离。在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中,“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密切相关、不可分离。语言与生活一样具有多样性,语言使用是一种活动,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维特根斯坦2005:5)。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语言游戏”的意义表明,表面语言的意义在于应用,这种应用无疑是“我”进行的,而“我”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社会活动,也就是“生活形式”,所以语言游戏和语言的意义都来源于“生活形式”。同时,“语言游戏”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存在于“生活形式”中,是在“生活形式”中进行的一种语言应用活动。因而,“语言游戏”的众多规则也就必然存在于“生活形式”中。也就是说,语言的任何一种表达形式具有的意义由它在语言游戏中的作用决定,取决于人们特定的语言实践环境,也就是语言学所说的语境。第三,“语言游戏”和“意义即用法”密不可分。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而不是语言的指称,也就是说,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语言游戏”和“意义即用法”在逻辑上一脉相承,“语言游戏”概念是由词语的意义在于应用推导出来的,而“语言游戏”又使得“意义即用法”得到全面展开(维特根斯坦1996:12)。既然维特根斯坦把语言比喻为一种游戏,那么必然有游戏规则。语言游戏的规则就是语言游戏的逻辑。在规则和行动之间,规则不是一种先于行动的理论构造,因为人们不能用一种规则来解释一种行动,因而遵守规则是一种实践,习惯决定规则(维特根斯坦1996:17)。
2 “语言游戏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语言游戏说”不仅对哲学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建构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学英语教师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英语的实际工具效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为“语言游戏”概念提出的逻辑原因,“意义即使用”概念揭示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其指称,而在于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词语的意义在于使用,词的用法只能在语境中才能发现。语言的许多具体特征同实际活动发生的语境有直接关系,每一个语言游戏都存在于具体、多样和复杂的生活形式中。这就要求人们从动态角度观察语言的意义。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营造接近英美人生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种氛围,从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英语。
维特根斯坦告诉我们,“不要去想,而要去看”,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游戏活动和语言游戏实践。与此相联系,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学习英语。这是向学生教授英语的最佳途径,也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课堂上学习的东西远远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需要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媒体和书籍等途径切实感受英语。于是,一个重要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面对众多英语学习资料时该如何学习?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学生在课堂外能够运用充分的课余时间进行各种途径的英语学习。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形式的一个部分。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意义来源于生活,词语具有何种意义在于其使用的特定场景和目的。而这种场景最终取决于人们所处语言共同体的风俗、习惯、制度和传统。也就是说,学生要真正学好英语,就应该融入异域文化,了解并掌握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运用地道的英语与本族语者进行交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要达此目的,需要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3 “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
3.1 情景游戏中的课堂教学
“语言游戏说”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英语。情景游戏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是在特定情景设置中进行的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游戏,其最终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到自在,为学生创造接近现实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掌握词语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使得学生的英语交际逐步自然化,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情景课堂游戏的设置依赖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背景,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游戏。
这首先需要教师使用各种语言、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为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3.2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中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同时又是学生认为最难的课程之一。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授学生的知识非常有限,因而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向学生有效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维特根斯坦“不要去想,而要去看”昭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重要。在西方,自主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创造性、主动性的学习,是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有计划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能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能够评价自身学习的结果。
首先,教师应该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因素就是课堂组织,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任何课堂活动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教师必须掌握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方法和技巧,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课堂组织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选择适当模式至关重要。一般而言,课堂组织有班级、小组、同伴和个人4种模式。例如,在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形式,让学生讨论教学内容,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开口讲英语,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及听力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提问艺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疑问,因而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设置问题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计划策略、问题设计策略、问题控制策略和问题反馈策略,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预留创造思考的空间。
3.3 培养英语思维
语言源于生活,语言体现文化,因而英语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英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影响。由于历史、地域风貌、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汉语学习和运用中,我们使用的是直觉思维,强调意念流畅,重视内容和意义完整,讲究形合。而英语不同,它是一种形式语言,句子的结构是主位结构,句子依靠关联词连接。也就是说,英语需要形式的完整统一来呈现西方人十分关注的逻辑。汉语思维方式是“螺旋式”,体现出直观、综合和整体等特点,往往以整体图像为起点;思维过程是整体优先。而英语思维方式是“直线型”,体现出逻辑、分析和推理等特点,往往以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合成一个整体;思维过程是分析优先。例如,英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总是从小到大,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个体。又如,汉语表达一般先叙述事情的背景,罗列客观条件,存在问题的原因,摆出事实证据,最后才判断,并以总结方式放在结尾;而英语表达是“直线型”的,一般都是直截了当地表明看法,然后再依次分析与观点有关的背景、条件、原因、证据。思维方式的不同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困扰。比如,在听力训练中,由于不懂得英语思维方式,经常出现各个单词都听懂了,但是不明白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的情况。维特根斯坦在其“语言游戏说”中认为,语言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活动,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词语具有何种意义,取决于其使用的特定场景,而这种场景最终取决于人们所处语言共同体的风俗、习惯、制度和传统生活。因此,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学生对英语思维方式的掌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思维方式的掌握由不知到知,由知到有意识行,由有意识地行到无意识地行呢?
第一,提供最佳语言输入。英语输入量的严重不足给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造成众多障碍:在写作和口语中,针对某个问题自身的逻辑思路非常清晰,但是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或者即使表达出来了也是以汉语式思维表达。结果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从模仿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精读,仔细分析和揣摩原文的语言特色,比如原文句间的衔接方式、篇章内容的安排和表达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由于长期处于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就会逐渐熟悉英语思维模式,将自己熟悉的模式转化为潜意识的东西,最终就能实现灵活自如的表达,达到逐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
第二,组织学生多背诵和朗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学生习得的英语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就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而隐性知识是指语感等不能清晰表达但是能熟练使用的知识。学生掌握的隐性知识越多,就越能熟练运用英语。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组织学生朗诵和背诵,帮助学生将已有的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尽可能扩展学生的隐性知识。
第三,有意识比较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听说读写的课堂教学中,须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比较英汉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消除汉语式英语表达。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分析地道英文文章的词语表达、句子衔接和文章结构等,让学生明确英汉写作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地道英语文章的写作方法。
4 结束语
大学外语教学是我国外语界多年来一直研究却至今依然不能令人满意的课题。本文跳出外语教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从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的“游戏观”)出发,反思和探讨大学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和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贡献一些新思路。
盖晓兰.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之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韩林合.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胡萍英.语言游戏说与大学英语教学方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胡萍英胡继兰仇陈红何建敏.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调查研究 [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梁 兰.“语言游戏说”与英语视听说教学[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杨红梅徐 曼.浅谈游戏与大学英语教学[J].科技文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