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0-03-21徐平华周国琴

外语与翻译 2010年2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中华思政

徐平华,周国琴

(广州美术学院社科部,广东广州 51026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徐平华,周国琴

(广州美术学院社科部,广东广州 510261)

美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美术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期望与美术院校教师在满足学生期望的教学行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做好五个结合、处理好四个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是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之举。

美术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创造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历史传统的并深远影响整个民族共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文史哲等学科,涉及宗教、艺术、伦理、礼仪、法律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对后人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紧密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是创新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之举。

一、美术院校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2008年,我们在艺术院校、普通院校中,以包含文、史、哲、经、法、语言、审美等为内容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现状》问卷,进行了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学生回答问卷的正确率为63.27%,而在美术院校,正确率只为54.5%,两者相差8.77%。以能否正确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句的作者是谁一题为例,普通高校的回答正确率为48.15%,美术院校则为4.91%,二者相差43.24%。可见美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有些偏低。

与此同时,在对美术院校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愿望和教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现状的调查显示:美术院校的学生很希望老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占48.9%,近五成;不希望的占18.1%,无所谓的占33%。而美术院校教师能够经常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则只占29.1%,近三成;有时这样做的占43.8%,很少这样做的占27.1%。可见,在美术院校,学生对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学的学习期望与教师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的教,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

事实上,在美术院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既有学生的内在需要,又有外在的有利时机。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美术生虽具有文化基础相对偏低、个性较强、更不愿接受僵化的理论说教的特点,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愿望,这一点也已在上述所介绍的调查中得到了证明。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民族土壤,源渊流长,美术史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国画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奇葩之一,这也是美术生乐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共同点。中华传统文化还是美术创新的起点和背景,是美术设计的灵感和源泉,这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认同感。另外,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恤民、爱人孝亲、重德修身、励志图强、崇节重信、“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等修身养性、为人之理方面的知识也有较大的兴趣。这些都是美术院校的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如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等,高校中也兴起了一股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这就也为美术院校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应做好“五个结合”

学校主导与组织学生结合。美术院校不太重视以中华传统文化来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学校要重视。学校重视,不仅是说说,更要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各个具体环节之中去,要有共识和具体措施。第一,要把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体现到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思路、课程设计、效果评价之中去。第二,领导要亲力亲为,如亲自在教学中带头实践和实现这一要求、亲自主持课题研究等。第三,培训师资。培训一支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的师资队伍,抓好骨干,搞好普及。给教师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经费支持。第四,开展活动、营造氛围,还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座等。

另一方面,单靠学校主导显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积极配合。既重外因,又要重内因。第一,要正面引导学生,讲清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专业发展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重要意义。第二,鼓励学生组织成立“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协会”或“中华传统文化兴趣学习小组”等学生社团,委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或竞赛活动。第三,给学生从事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和活动的开展以经费支持。

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结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内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可在选修课甚至必修课中进行。如开展课前十分钟读经活动,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同时,还可穿插视频教学,如“于丹《论语》心得”等。这样就可以把教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普及了国学,又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政教育。

课外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对课内教学进行补充,把教学的课件挂到网上,便于学生课后学习交流,还可在网上开设读书栏目,指导学生有选择地精读一些国学经典,同时师生也可在网上互动交流,释疑解难。另外,美术院校还可充分利用学生采风写生机会较多、跟社会实践联系较多的有利条件,实地考察,充分利用社会这一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及思政教育。

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结合。在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存在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相分离、相对立的情况,专业教师只管专业教学,似乎与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无关,个别老师甚至排斥、挤占思政课的教学时间。而其实,美术专业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做事与做人息息相关,没有艺德是难以成为艺术大师的,不会做人,又怎能做好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也是美术专业教师的责任,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应互相结合、相互配合,教书和育人是美术专业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的共同天职和使命。

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必须探索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首先,要运用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思政必修课的教学,如运用中国哲学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运用儒家伦理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等,如此可以极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但是,仅仅在必修课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还是不够的,因为必修课有自身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以还须借助当前中华传统文化热,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以作为必要的补充和延伸。如,开设《中国管理哲学》、《国学精选》等。

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结合。美术院校首先应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针对美术生的特点,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同时要借助校外资源,借鉴和利用其它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思政教育方面好的经验和资源,可聘请校外名师来校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术讲座;也可与综合型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还可组织学生到综合型高校听名师国学讲座等。

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当前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这些观点在现代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不可取。但是,重德、修身、孝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在现代依然有相当的价值。既要反对食古不化、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历史虚无主义。中华传统文化要面向现代化,其道德教育要面向今天的思政教育,这样才能“古为今用”。与此同时,当前的思政教育也必须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也存在一个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育人内容和方法的问题,既要传承,又要创新。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和今天的思政教育都面临着一个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美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政教学,就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的问题,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关系。如何使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培养新时期德才兼备的美术人才是当前美术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但遗憾的是,在美术院校,搞美术的不一定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搞思政教育的也不一定懂得、重视美术教育。为此,无论是美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专业教师,都必须注重和探索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结合,以此来指导学生的生活与艺术实践,实现艺术、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的三结合。

艺与德的关系:在有的美术生中,往往重艺轻德,认为艺最高、艺最重,有艺即行。还有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只对从政的人有用;而自己又不想从政,学起来没有什么用。事实上,只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有利于自身成就事业。美术生如果不重视艺德的学习,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要使学生明白:艺德和艺才一样重要,职业生涯是否成功不单单取决于专业素质如何,有时更取决道德素质如何;要抛弃对思政教学的偏见和反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使自己成为德艺双馨的人。

知与行的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大困境是不能把老师的所教、学生的所学都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中去。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成败,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关键是在于学生能否做到知行统一,能否把所学落实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历来主张道德认知与道德践行的统一,尤其强调道德践行,反对说一套,做一套。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语类》卷九)。所以,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绝不能仅停留在知和书本上的阶段,必须落实到行落实到实践中去。

综观上述可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疑是创新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之举。

2010-05-18

2008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

徐平华(1971-),男,湖南耒阳人,讲师。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