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危机时代陶瓷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战略思考

2010-03-21燕增海原娅凤

陶瓷 2010年5期
关键词:卫生陶瓷陶瓷产品

燕增海 原娅凤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咸阳 712000)

后危机时代陶瓷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战略思考

燕增海 原娅凤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咸阳 712000)

在经受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整个社会已进入后危机时期,但危机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刺激政策将逐渐淡出,隐藏在各个行业、企业内部固有的矛盾不容忽视。国家进行结构调整,走绿色环保路线,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在后危机时期,如何使陶瓷企业走出一条科学健康的发展与战略路线已十分迫切,同时应引起陶瓷行业足够的重视。

后危机时代 陶瓷企业 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 低碳 绿色制造

目前,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中国经济在世界领域率先实现复苏,呈现“V”型回升轨迹,暴风骤雨式的金融危机已经逐渐过去,但隐藏在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国际贸易失衡、人民币汇率机制、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矛盾仍然很尖锐。尤其对后危机时代的陶瓷企业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我们需要对陶瓷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做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1 由金融风暴以及“轮胎特保案”引发对陶瓷行业深层次思考

1.1 过度依赖出口容易引发贸易纠纷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成为贸易保护的发原地。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实施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一些国家跟风效仿,中国制造在海外屡屡受挫,比如建筑钢材、无缝钢管、铜版纸、亚麻制品等先后遭遇反倾销制裁。作为陶瓷出口大国,也难以避开作为调查对象的宿命,2009年12月3日泰国对中国陶瓷出口提出反倾销调查立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中国制造与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此次陶瓷产品遭遇反倾销,将对本来就上升乏力的陶瓷产品出口更是带来较大冲击,一旦泰国反倾销调查成功,将有可能对中国陶瓷在该地区的出口形成“多米诺”效应。

1.2 退税、高能耗换来的高增长

以前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逐年降低,2007年退税率5%,金融危机爆发后,为缓解出口困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2009年4月1日国家将建筑卫生陶瓷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2010年6月1日再次把部分陶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2009年6月陶瓷出口同比环比双双出现增长,陶瓷出口有所回暖。受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2009年内销陶瓷比较旺盛。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退税、高能耗换来的高增长中存在的问题,退税政策一旦回归原位,国内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国家承诺2020年比2005年减排45%,这种高增长将会没有了可持续性。

1.3 陶瓷行业“大”的思考

我国建筑陶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卫生陶瓷产量占到世界的1/3,从数量上讲是一个大的行业。我们曾经为产业之“大”奋斗过、努力过,也骄傲过、自豪过。但是,到如今却不得不承认,陶瓷行业的“大”主要体现在量上,而没有体现在它的影响力上,体现在它的经济效益上,体现在话语权上。产业之“大”,从某种角度讲,正转化成我们的负担和包袱。带给我们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节能任务重;二是减排的总量大;三是结构调整慢;四是效益提升难。

1.4 科技创新思考

近代以来几乎每一次大的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场科技革命的浪潮。以此判断,伴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前夜。面对这样一个创新时代,陶瓷行业必须增强危机和机遇意识,确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战略,逐步摆脱能耗、污染严重和效率低形成的巨大压力,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走出一条绿色环保和“靠新出强”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陶瓷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和方向。

1.5 战略转型的思考

陶瓷行业虽然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朝阳产业,陶瓷企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积极促进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一是陶瓷生产企业竞争战略从“低成本”向“差异化”转型,根据市场需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陶瓷进出口企业的战略从“纯外贸模式”向“一体化模式”转型,培养自身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三是陶瓷企业扩展战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型转变,不仅要重视产业升级,而且重视产品质量升级换代;四是企业成长战略从“跨越式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型,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追求在一定利润水平之上的合理成长速度。

1.6 企业须在国家、行业指导下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在国家、行业发展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无法生存。比如,我国目前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①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结构调整以及优化升级,以节能减排、降耗利废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主线,切实加强持续自主创新;②在产品结构方面,大力支持产品创新,在设计、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整个价值链各环节的自主创新,依据产品消费档次和品种等不同需求,合理调整及优化升级产品档次和品种结构;③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不断完善落后企业的退出机制,坚决淘汰那些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率低和污染生态环境等不符合新型工业化和科学发展的落后企业。这是陶瓷企业必须面对的行业大环境,是企业个体不能逾越的约束条件,违背这些硬约束,企业发展必定受到限制。

2 摆脱危机,实现科学发展

2.1 科学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我国经济开始复苏、回暖,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陶瓷企业该如何发展,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哪些应该改变,哪些应该发扬,哪些坚决不能做,我们都应该进行一番深入思考。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企业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已成为金融危机后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2.2 依赖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陶瓷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资源的产业,许多陶瓷原料是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减少已经严重影响到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国知名陶瓷产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当地资源已消耗殆尽,不得不转向周边省份,采购半径逐渐增大,生产成本持续上升。陶瓷不能停留在“两高一资”时代,靠卖资源生存,不能在国际陶瓷市场老是处在中低端,必须依赖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由卖资源、卖产品逐步向卖技术、卖品牌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可替代性,产品才有竞争力,才能彻底避免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牺牲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性。研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将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鼓励建筑陶瓷产品向薄形化发展,卫生陶瓷洁具向节水型和卫生型发展,研发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具有自洁、抗菌、蓄光、导电、过滤、减噪、保健、隔热等功能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

陶瓷行业的发展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同时也应该借鉴一些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比如,一块布的价值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时装设计师参与,把布变成时装,其价值就大大提高了;一张纸,即使是宣纸这样高级的产品,价值也是有限的,但一旦变成书画家的作品,就会成千上万倍地增值。陶瓷产品也是这样,只有注入文化、艺术元素,价值才会得以提升。以抛光瓷砖为例,一般的产品每平方米不过40元左右,大品牌的产品可以卖到200~300元,如果做一些艺术方面的深加工就可以卖到1 000多元。其实这个成本增加并不太多,而且现在从技术上讲也没有什么障碍。这样就将文化、艺术的元素融入到传统产品上来,是陶瓷从单纯的工业品变为艺术品。

2.3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陶瓷工业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在陶瓷行业的应用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陶瓷制造本身的循环经济,另一方面是陶瓷制造可以利用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尾矿以及低质原料等,为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做贡献。

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绿色陶瓷制品定位为在生产线上不形成污染的产品,当然绿色制品本身应有益于人类正常生活,这是不言而喻的。让陶瓷企业真正形成无废料排放,实现良性循环的生产体制,已成为许多陶瓷企业追求的目标。

2.4 转变陶瓷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消费市场更新观念

2009年末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象一场旋风刮遍全球,转变发展模式走“低碳”路线,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话题。陶瓷企业也必须适应这种世界发展主题,走结构调整、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的路子,同时引导市场形成新的消费观念。大家都知道,装修房子都爱选大尺寸地砖而且要“抛光砖”,这样的装修效果肯定好看,岂知这样形成的结果恰好是和节能减排相悖的。砖的尺寸越大厚度肯定相应增大,单位面积使用的原料肯定要增多,在烧制过程中消耗的热能将大幅提升;由于尺寸大就容易破损,生产成品率相对小尺寸产品就低,这是“大”的缺点,还有“抛光”的缺点,首先抛光要消耗大量电力浪费能源,其次是造成的污染。另外,为防止抛光面吸附污染物须进行防污的二次处理,防污处理使用的油性物质降低了产品的防火性能指标等,这也是国外消费者为什么偏向使用釉面地砖,而很少使用大规格抛光砖的原因。消费观念需要慢慢培养和引导,所以这方面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们面临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 燕增海.金融危机下的企业管理与财务运作.中国建材报,09-3-16

2 原娅凤,宋琰.陶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管理与策略初探.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09(3):55~57

3 宋志平.科学发展是企业发展动力.中国建材报,2009-10-13

4 叶向阳.我国建筑卫生陶瓷面临的基本形势和任务.中国建材报,2009-07-30

5 梁柏清,刘亚民,肖景红,等.SA8000对中国陶瓷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对策.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2007(1): 51~53

猜你喜欢

卫生陶瓷陶瓷产品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分类与命名规则研究——以卫生陶瓷产品为例
陶瓷艺术作品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115个批次卫生陶瓷产品全部合格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浅议从绿色角度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建筑琉璃制品分会通告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