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锐器伤调查与管理对策
2010-03-20边春香
张 槟,边春香
(大连市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辽宁大连 11603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7月对临床第一线420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 420名护士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52岁,平均(28.03±6.01)岁。工作时间最短为1 a,最长为32 a,平均(7.14±5.03)a。其中护士 209人、护师 149人、主管护师 42人。分别调查内科、外科、急诊等 16个临床科室。
1.2 方法 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开放式问卷,专人发放。内容主要有个人基本信息、针刺原因等。
2 结果
护士针刺伤情况及针刺伤原因见表 1。
表1 护士针刺伤情况及原因(n=420)
3 管理对策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注射、输液是最常见的技术操作。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1]。污染的针头刺伤是医务人员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发现头皮针回插、针头回帽引起的针刺伤发生率高,对此采取如下管理对策。
3.1 加强护士岗前、岗中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3.2 加强损伤性废物管理 要求科室处置车下层必须配备锐器盒和剪刀,处置车随人走,护士拔头皮针后直接剪到锐器盒中,避免了头皮针回插而发生针刺伤。禁止针头回帽,应直接放入锐器盒中。
3.3 加大监督检查管理力度 定期检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并将检查结果作为护士考核的内容之一。
3.4 定期体检与预防接种 每年定期为新上岗人员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已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护士每年定期体检乙肝表面抗体转阴者,及时加强免疫接种。
3.5 建立严格的登记报告制度 发生锐器伤后应及时进行局部正确处理,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详细填写《医务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包括姓名、年龄、岗位、发生暴露时间、地点、经过、部位、处理情况、患者的传染病史等。目的是可追踪护理人员受伤害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不断总结经验。对于乙肝病毒易感者(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受到乙肝病毒污染的锐器伤后,立即进行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6个月内完成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接种,跟踪监测实施治疗方案。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精神压力,院里负担部分费用。
[1]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