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的调节作用*

2010-03-20任晋军

关键词:调节作用心理压力运动员

赵 靓,任晋军

(太原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一、引言

在现代竞技体育运动中,随着比赛的日益临近,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机能状态都逐渐趋于稳定,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化。但运动员心理的变化却可能导致竞技状态的大起大落,并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实践证明,竞技水平越高,竞争越激烈,运动员心理承受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应重视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的系统调节。

如何对运动员赛前心理进行调节与应对呢?已有众多的心理调节方法。本文试图利用音乐特有的功能,阐述音乐对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的调节作用,目的在于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种消除赛前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二、运动员心理压力概述

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应激等方面,也体现在反映个性倾向性的需要、动机、信念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之中。运动员的心理现象彼此联系,共同组成其心理的整体,它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以遗传素质为前提,通过运动训练、竞赛及相应的社会生活形成发展起来的。

运动员心理在运动实践中形成、体现,并调节着运动实践活动。面对即将来临的重大比赛,运动员一般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是当人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某一个体,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1]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包括肾上腺素等的激素,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交互作用下的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就发生了。

(一)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虽然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激发生理和心理的潜能,提高训练和比赛效果,但运动员在参加重大体育比赛时所承受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远远超出了“适度”的范围,过度的心理压力或紧张状态可导致唤醒水平过度升高,从而影响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引起运动能力下降。

心理压力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源。组织行为学认为,压力源是指导致压力反应的情境、刺激和活动等,具体涉及运动员生存的内、外环境和个人因素。[2]引起心理压力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外界压力。领导、教练和亲朋好友的期盼、奖牌的指标、环境的不适应等,可给运动员带来外在的压力。媒体的关注、舆论的压力以及来自观众的评论也是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2.同伴/对手竞争。队员之间激烈的竞争、过高估计对手的实力、过分看重比赛结果等,常常给运动员带来内在的压力。每个运动员都想在比赛中有完美的表现,但却经常因为害怕失败和表现不佳而背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是典型的趋避式心理冲突,是心理压力过大所致,这种心理冲突又使运动员心理压力加剧,易形成恶性循环。

3.个体因素。运动员因训练年限、比赛经验、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的不同,其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讲,训练年限长、比赛经验丰富、文化水平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稳定的成熟运动员,对自身竞技水平的阶段性下降,能够正确认识,他们会在教练的帮助下通过自我调整,重新找回竞技的最佳状态。而年轻的运动员心理抗压能力相对较差,训练、比赛的严酷性会使其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二)运动员产生心理压力的表现

心理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是个体面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事情时感知和体验到的一种情绪反应。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起赛热症和起赛冷淡两种类型。[3]这两种同属于非正常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内心体验。情绪烦躁不安,急躁易怒,或精神抑郁;表情不自然,笑得勉强。

2.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胃肠蠕动下降、食欲缺乏,厌食,记忆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全身倦怠,头昏昏然,身体敏感、不适。

3.运动系统改变。表现为手脚发软发麻、细微震颤或发抖,技术动作僵硬,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紧张(皱眉等),坐立不安,徘徊走动,频繁上厕所等等。

三、音乐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生理的调节作用

音乐为什么会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生理调节起到一定的作用呢?首先,音乐是人自我表现的基础,悦耳优美的旋律会使人脑皮质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通过本体感受建立起暂时的联系,形成新的条件反射。音乐可以帮助人平和心态,缓解神经紧张,肌肉放松,身心协调,呼吸平稳,心情舒畅。[4]

在赛前不以运动员意志为转移的起赛热症或起赛冷淡的状态是比赛成功的一大障碍,并且很难随自己的愿望进行调节。而音乐具有引起听者必要的情绪状态改变的特殊作用,可以降低或消除这些不良的情感体验。[5]

(一)不同音乐对运动员心理的调节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已融入了体育比赛及训练当中。在赛前的训练中,音乐对心理的调节作用是很明显的,因为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强弱、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效果,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情感有很强的内在关联。不同的音乐能激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在重大比赛前,运动员可以选择聆听适合的音乐来调整自我的情绪。

1.在大赛来临之际精神状态显得过于兴奋的运动员(属于起赛热症类型),应选择聆听使人轻松愉悦,能起到镇静、催眠作用的,旋律优美、节奏平稳、速度徐缓、音响和谐的音乐。如班得瑞的《月光水岸》或林海的《月光边境》等来调节自我过度兴奋、燥热和激动的情绪。

2.在大赛来临之际精神状态低落的运动员(属于起赛冷淡类型),可以选择聆听使人激奋、乐观向上,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力量增强的,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如backstreet boys的《large than life》、《everybody》,博克里尼的《A大调奏鸣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以及中国的民乐曲《金蛇狂舞》等,来激发比赛时的兴奋性和积极性。

(二)不同音乐对运动员生理的调节作用

1.对运动员心血管的调节作用。人体生理学指出:条件反射是人脑的高级机能之一,它是机体在其生活过程中于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反射活动,使机体的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听到不同的音乐之后,人体会产生不同的条件反射:如旋律和节奏比较激烈的音乐可使人情绪紧张、心跳加快,而旋律优美的轻音乐则可使人心情平静、心率降低。

2.对运动员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6]支配内脏活动的神经系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或副交感的双重神经支配。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功能上是一对互补的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分别起兴奋和抑制作用。运动员在赛前训练和比赛中有了音乐的参与,就会对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因为音乐刺激了副交感神经系统,使其实施保护肌体、休整恢复的功能;而交感神经系统则起了主导作用,促使肌体兴奋。训练、比赛后用音乐来放松机体,无疑加快了兴奋中枢的转换,使兴奋由交感转向副交感,从而促进了呼吸系统的恢复。

3.对运动员肌肉训练的调节作用。肌肉运动后的松弛和休息是运动员训练中应十分注意的问题。因为音乐的旋律能把运动员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理想心境,所以适宜的音乐,可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放松。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音乐给人的大脑皮层发出的信息不是单调的口令式的刺激,而是一个丰富的富有弹性变化的信息源。因此,运动系统接受到的指令也将在一定范围内富有变化,这对提高肌肉运动的灵活性和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十分有益。

四、小结

1.用音乐这种手段来缓解运动员的赛前紧张,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音乐是一种偏重于发展个性的艺术,用音乐作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辅助手段,可以缓解运动员压力,提高运动成绩。

2.运动员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聆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因为音乐的运动形式与人的心理有着一种对应关系。

3.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对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可以打破运动训练中沉闷和枯燥的气氛,增加运动员训练的兴趣,有利于运动员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技能。

由于笔者各方面的条件限制,用音乐来调节运动员心理压力的相关实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Smith R E,Schutz R W,Smoll,F L,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sport-specific psychological skills:The Athletic Coping Skills Inventory-28 [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379-399.

[2] 季 浏,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Anshel M,Caputi P.Exporatory evidence of coping styles following acute stress in sport[J].AustralianJournal of Psychology,2000,52:75 -82.

[4] 单小东.论音乐功能在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调节中的作用[J].安徽体育科技,1999,(2):32-35.

[5] 纳德·迈尔.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何乾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6] 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调节作用心理压力运动员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自噬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通过图片看内心
运动员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