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2010-03-20王秀珍闫广发胡伟栋

关键词:校园干部监督

王秀珍,闫广发,胡伟栋

(太原理工大学 纪律检查委员会,山西 太原 03002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具体到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如何在高校有效地构建和谐校园环境,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反腐倡廉建设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为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要了解什么是和谐校园,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和谐的涵义。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就崇尚为政仁和、“和为贵”的思想。《国语·郑语》中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1]儒家的中庸思想,其中包含了“和”、“中”的思想,蕴含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协调、和睦之意。在新时期提出和谐发展的理念,是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后做出的正确选择,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胡锦涛总书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精辟的概括:“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

综上可看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应该是一致的,和谐校园实质上是指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诸要素的和谐发展的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二、反腐倡廉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校园受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一)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腐倡廉旨在清除与高校和谐发展不相协调的腐败现象,进一步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3]高校必须通过反腐倡廉教育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学校的改革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必然会带来一些矛盾,这就要通过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来解决。实践证明,反腐倡廉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不和谐因素。

(二)反腐倡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要求

和谐校园应该首先是廉政、廉洁的校园。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面对种种诱惑,高校少数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诱惑,出现腐败现象,对高校的和谐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如果任由腐败现象在高校滋生蔓延,就必然扭曲高校的办学宗旨,损害办学质量,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通过廉政建设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为构建和谐校园排除各种消极因素。

(三)反腐倡廉体制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政治保证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的和谐与否,最重要的是看高校各级党的领导班子建设。当下,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与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三、以反腐倡廉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策略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搞得好不好,是校园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反腐倡廉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认真履行教育、监督、惩处等职能,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强化教育的实效性,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思想基础

教育对于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关系到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在反腐倡廉教育上,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校报、广播、板报、警示片、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按类别、分层次来进行思想教育。首先,加强党员干部党章和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开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第三,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把廉政文化引入校园,倡导并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氛围,为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推进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法制保证

反腐倡廉制度,从根本上讲,主要是通过发挥制度本身所特有的强制力和规范作用,对党员干部的社会活动做出有效制约,使其在规定的权限和范围内运作,并对活动中的失范行为进行惩处,从源头上防止权力滥用、不正之风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制度,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从政谈话制度、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健全举报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认真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等。积极稳妥推进校务公开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各项事业发展进程中来,依法履行监督责任,有效预防和避免决策失误,预防和制止腐败。

(三)健全监督机制,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监督保证

首先,要加强党内监督。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各项监督职责。同时,要把党内监督与舆论监督、党外监督等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有实效。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条例,自觉接受监督。其次,发挥专门机关的监督作用。要强化监察、审计的行政监察职能,重点围绕解决损害学校利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监察,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洁从政。第三,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高校民主气氛浓厚,师生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因此,要通过完善教代会、工会等群众组织的监督功能,大力加强群众监督。

(四)严格责任追究,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纪律保证

在惩防体系建设中,惩治是重要的一环,要以惩治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学校各项工作的良好秩序。目前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财务管理、基建工程、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生考试甚至学术领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纪和腐败案件,一经查处,要对不履行职责甚至滥用权力者,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这种追究,既是对当事人的惩处,也是对其他监督对象的一种教育,以此来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应尽的职责。

(五)加强纪检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带头作用

纪检监察干部是反腐倡廉的主力军,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面临腐败与被腐败的严峻考验,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和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因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学习。首先,加强业务学习。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解放思想、创新办案思维和办案方法,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其次,提高工作能力。要以身作则,秉公用权,了解、学习、研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课题,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重视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主动了解情况,解决矛盾,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怕吃苦,学会用和谐的方法解决不和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

[3] 钟季岩.适应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工作[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05-15(1).

猜你喜欢

校园干部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夯实监督之基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监督宜“补”不宜“比”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