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突发舆情的发展演化机制及其引导管理*

2010-03-20王楷楠

关键词:激发态舆情状态

王楷楠

(南阳理工学院 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南阳473000)

高校突发舆情的发展演化机制及其引导管理*

王楷楠

(南阳理工学院 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 南阳473000)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突发舆情存在潜伏态、激发态和消退转化态等三种存在状态,而且高校舆情不同状态间可以发生发展演化。高校要充分把握舆情的发展演化规律,及时做好突发舆情的引导管理,确保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舆情研究;高校;舆情演化机制;舆论引导

高校是知识和文化的创新及传承地,是理论的前沿、思想的前沿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前沿,面临各种时代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目前已越来越成为社会舆情的集散地。学界对舆情的概念多是从王来华的界定扩展引申而来,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过程。王来华在舆情理论创建初期将舆情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目前一般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公众(包括个人及群体)对作为客体的管理者及其行为与政治取向,和与自身相关的公共事务所产生和持有的政治态度、情绪、意愿、态度的综合,即社情民意。舆情的构成一般包括舆情的主体、舆情的客体、中介性社会事项以及舆情空间几部分。高校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高等院校范围内,围绕一定中介性社会事项发生发展,高校师生所持有的态度、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舆情中的突发事件是舆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一般的社会舆情相比,高校突发舆情的发生变化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征,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引领着社会舆情的发展变化。因此,研究高校突发舆情的演化机制及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对于维持高校的稳定和整个社会机制的良性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突发舆情的存在状态及表现形式

高校舆情作为师生对校内外一些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其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日常的语言交流、网络发言、教学、学术研讨,也包括演讲和报告、文艺创作和表演等,高校师生通过上述形态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态度,变化十分复杂。但其发展变化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突发舆情是舆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不同于一些始终受关注的问题,突发舆情往往在长期平静后,受某种诱因影响突然爆发,并造成一定后果,具备“突发性、扩散性、过激性、危害性”的特点。据舆情的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高校突发舆情的存在状态划分为舆情的潜伏态、舆情的激发态以及舆情的消退转化状态三种。

(一)高校突发舆情的潜伏态

高校突发舆情的潜伏状态是舆情管理工作中的常态。这一状态下舆情以“认知”、“牢骚”、“街头巷议”等形式存在。高校舆情潜伏态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舆情的零散性。从社会心理学的情、知、意角度看待社会政治态度,会发现舆情包含了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反应倾向等三方面的内容[2]。在高校突发舆情的潜伏态下,师生以一定的价值前提为基础,基于一定社会客观现实,形成对身边的人、事的看法和意见。但这种意见是零散的和缺乏影响的。它仅仅是个别师生对生活的一种认知或情感宣泄,师生间的行为缺乏联系性、整体性。二是舆情主体和传播方式的单一性。在潜伏态下,高校突发舆情主体间并没有一致的关注点,舆情信息以不规则的方式扩散,传播链条较短。在某种程度上,绝大多数潜伏态的舆情信息只是个别意见的简单表达,并没有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多渠道传播。

(二)高校突发舆情的激发态

高校突发舆情的激发态是指处于潜伏态的舆情受一些具体事项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关注度高,影响大,并可能向重大危机事件演化的一种状态。在舆情的激发态,高校突发舆情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舆情信息的关注度高。高校突发舆情激发态的形成可能是由矛盾产生的各种问题诱发带有倾向性的意见,经由宿舍、班级、社团、网络等途径无意识形成,也可能是BBS传播媒介、意见领袖通过议题设置和意见传播诱导形成。无论是哪种方式引致的激发态,它都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这与舆情的潜伏态有很大不同。在舆情的激发态,重点舆情事件往往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二是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在激发状态下,与舆情信息的高关注度相关,舆情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信息通过同学之间、宿舍之间、班级之间等人际、组织以及网络社区等形式不断进行传播,传播链条不断延伸。三是舆情信息影响大。激发状态下舆情的传播可能进一步演变为重大危机事件,随着舆情信息的不断传播,造成的影响也逐渐变大,可能从一个班级影响到一个校区。这时如果没有加以有效地控制,处于激发态的舆情很可能由舆论状态而演变为危机事件,影响高校的稳定。

(三)高校突发舆情的消退转化态

在舆论研究领域,舆论研究者在研究舆论形态的“结束”时提出了舆论以转换形式走向消失的重要观点。其核心含义是,舆论不是绝对地或彻底地“消失了”,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发生了“转换”。同样,在高校突发舆情的状态转换中,舆情一旦由潜伏态转化为激发态,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所以往往会引起学校乃至政府领导的重视,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维持高校和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此时,高校突发舆情进入消退转化状态。在舆情的消退转化态,高校突发舆情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师生对于舆情信息的发生、发展以及处理过程会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并以“感受评价”、“社会印象”以及“社会判断”等形式形成新的认知,成为新一轮舆情信息转化基础。

二、高校突发舆情不同状态间的发展演化

高校突发舆情不同状态的发展演化主要包括高校舆情的潜伏态向激发态的变化,高校舆情的激发态向消退转化态演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潜伏态向激发态的演化

高校突发舆情系统是一个非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舆情系统内部的各要素相互调节,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和影响着舆情的变化走向。在高校舆情系统内,系统的各要素围绕某个“阈值”时刻处于涨落或起伏的动态变化中,从而启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使系统发生质的变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3]。通常,在中介性事项刺激下,影响高校突发舆情由潜伏态向激发态转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舆情主体的信息偏好和接受能力。高校突发舆情的主体主要是在校师生,其中在校大学生又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大都具有相近的年龄、经历和生活习惯,彼此间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容易在各类事件上形成统一看法。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阶段,接受能力强,兴趣广泛,因此各类校园生活中的事件、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休闲娱乐以及社会时政热点,都有可能成为校园舆情的“触发点”。

2.舆情信息的复杂程度。信息本身的复杂程度是影响舆情主体接受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单一化的,与舆情主体生活密切贴近的舆情信息,容易在舆情主体间引起共鸣,形成单一维度的一致意见。舆情信息越复杂,越专业化,接触和了解它的人就越有限,舆情主体就越难形成统一意见。因此,在高校突发舆情引导工作中,可以通过发表官方评论或提供多种思维角度等方式增加信息维度,避免舆情信息的单一化和极端化。

3.舆情传播信道的通达度。一个通达的舆情信息传播信道,可以加快高校突发舆情信息状态的转变。舆情信息的传播信道主要是指舆情的传播方式,传统的主要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传播在高校突发舆情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校园BBS、QQ群、聊天室、手机短信等日益成为高校突发舆情传播的主要通道。网络舆情也成为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在高校突发舆情由潜伏态向激发态转化的过程中,当系统内的这三个要素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时,随着中介性社会事项不断向系统输入刺激信息,高校突发舆情系统内的各要素偏移平衡态的距离会不断加大,达到某个“临界点”时,通过相干效应,就会形成远离平衡态的“巨涨落”,可以把原有的零散、无序的不稳定状态也就是潜伏态,推进到一个新的有序稳定状态,高校舆情便有可进入激发态。

(二)激发态向消退转化态的演化

当高校突发舆情系统内的要素相互作用,偏离平衡位置,并超过“临界点”以后,舆情状态由潜伏态进入激发态。进入激发态的高校突发舆情聚集了相当的社会能量,在一定中介性事项刺激下,可能由舆论热点转化为激烈的危机事件,造成极大危害。但这种激发态不可能长期存在,在现实生活中以下几种因素的出现会促使舆情由激发态向消退转化态演变。

1.领导重视和问题解决措施的出台促进舆情状态的消退。高校舆情的主体往往密切关注所在群体状态和利益,如青年教师关注住房、职称评定,学生关注教学质量、就业等,而这些问题几乎都是高校管理者的职责范围。舆情状态的激发,可能与舆情主体和管理者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和矛盾有关。当舆情处于激发状态时,高校管理者如果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解决,就可能促进舆情问题的解决和消退。值得关注的是,在舆情的消退转化和政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是否有新的中介性事项刺激以及政策措施是否得当等,都可能影响舆情的发展变化,从而可能形成一个不断波动的过程。

2.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对舆论的关注点自觉地发生转移。在高校舆情的激发态,往往会带来传播信道对舆情信息的广泛报道,比如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等官方信息的发布,班主任、辅导员的情况通报和要求等,这种媒介对信息的超负荷传播只会带来受众对信息价值的麻木,引起舆情主体的反感,从而转移关注点。另一方面,中介性事件对主体的心理刺激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淡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不断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下,部分舆情也可能会随报道的增加而进一步激化,演变成突发事件,形成“旧创未愈,又添新痛”的恶性循环局面。

3.新的舆情热点的出现可能会导致原有舆情状态的转变。在原有舆情热点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新的事件引起的刺激可能会促使舆情主体转向新的目标。这时原有的矛盾状态并没有解决,一旦有新的诱因关联性的事件发生,就可能导致旧事重提,强化原有舆情状态的强度,原有舆情再次由潜伏态进入激发态。

三、强化高校突发舆情引导管理的对策思考

做好高校突发舆情引导工作不仅要以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而且还要思想明确,贴近师生,这样才能引起共鸣,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果。

(一)明确高校突发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潜伏态舆情防患于未然

高校突发舆情引导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在于舆情激发后的化解转化,而重点在于平时的管理和引导。高校突发舆情的潜伏态是舆情管理的常态,在潜伏状态各类舆情具有零散、传播方式单一等特点,但没有问题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问题。舆情激发前一般都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这种能量积累过程往往表现为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表现为学校管理工作现状与广大在校师生期望之间的差距。学校管理方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忽视高校管理工作本身的质量提高,而将重点放在“封锁消息”和“舆情处置”方面,实质上是舆情管理工作中的“本末倒置”。高校要充分认识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本身在舆情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防范社会时事和师生利益问题所引起的高校突发舆情事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二)完善高校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对重点突发舆情进行及时干预引导

高校舆情的汇集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舆情潜伏态的各种零散的舆论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而高效舆情的分析研判,则重点强调的是对舆情转化条件的一种判断。其中信息的汇集分析是信息研判的基础。高校要充分发挥班级、辅导员、社团以及二级学院等基层单位在舆情信息收集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壮大基层舆情信息员队伍,设立舆情观察站,建立多级舆情信息汇集网络。对于汇集来的信息,通过舆情联席会等方式对舆情状态是否发生转变进行分析研判。同时,高校要明确突发舆情信息所处阶段,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和策略。在舆情的潜伏阶段,舆情信息的整合程度低,传播途径较为单一,舆情主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判断和意见,这时要密切注意舆情动向,通过网络、广播、校报等各种形式发布官方的意见和信息,通过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此外,要设法增加舆情信息维度,提高同一问题的多视角看法,防止个别舆情信息单一化、极端化。对于已经进入激发态的舆情信息,要充分分析舆情发生、发展以及快速传播的原因,找准舆情的关键点,及时出台相应对策,积极促进舆情由激发态向消退转化态的演变,降低舆情事件的影响。

(三)编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完善舆情信息处置机制

在高校的舆情引导管理工作中,有很多事件由于矛盾积累过深,前期处置不当,偶发性刺激等原因导致舆情脱离意见表达本身,进而转化为集体的上访、罢课、静坐等突发性的危机事件。这些事件影响大,危害程度高,如果处理不恰当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舆情引导管理工作必须对此类事件有所防范。高校要根据学校舆情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预案,建立和完善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控制事态,对危机事件进行妥善处理和评价监督。

(四)建立舆情信息反馈机制,提高舆情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信息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将其作用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的过程。在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舆情反馈机制就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手段和方法,透过舆情的载体和表达方式,深入了解舆情引导政策的客观作用结果和主观感受,并及时调整具体的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方面,高校要善于运用报纸、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引导和干预舆情信息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收集舆情对象的反应信息,发现舆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并及时更正有效地引导高校舆情状态由激发态向消退转化态的演变。

[1] 王来华.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新视野,2004(5):64-66.

[2] 王来华.舆情问题研究论略[J].天津社会科学,2004(2):78-81.

[3] 贾 举.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网络舆情有序化控制和引导的思考[J].东南传媒,2009(3):66-67

(责任编辑 易 民)

University Opinion Evolutionary Mechanism to Guide the Management

WANG Kai-nan
(Teaching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Nanya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yang473000,He'nan,China)

University public opin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public opinion and has latent state,stimulating state and fading state.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may occur between the three different states.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rule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management and ensure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stability.

public opinion research;universities;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 of public opinion;public opinion guidance

G20;G47

: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5.006

2010-04-15

王楷楠(1979-),女,辽宁省铁岭市人,南阳理工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09jd710057)

猜你喜欢

激发态舆情状态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舆情
苋菜红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结构与光谱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怎样分析氢原子的能级与氢原子的跃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