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Glenn-anderson术式治疗阴茎阴囊转位
2010-03-20孟庆娅张富义徐国栋关
孟庆娅 张富义 徐国栋关 勇
阴茎阴囊转位指阴囊位于阴茎上方,又称阴囊分裂或阴茎前阴囊[1],常合并尿道下裂或阴茎下弯。此病临床上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指阴茎阴囊位置上下颠倒,阴茎位于阴囊下方,常并发其他不能存活的先天畸形,故较罕见;不完全型指只有一部分阴囊延伸至阴茎两侧及背侧,呈半环状,常合并尿道下裂,病因可能是胚胎期生殖结节与生殖突位置关系缺陷。治疗阴茎阴囊转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Glenn-anderson术式[2]。我科将此术式进行了改良,于1999年1月—2009年1月治疗阴茎阴囊转位7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为不完全型阴茎阴囊转位,其中合并尿道下裂73例,合并阴茎下弯5例。合并尿道下裂者均已行尿道成形术,有21例术后并发尿道瘘,此次行阴茎阴囊转位矫正术同时修补尿道瘘。将该21例患儿设为试验组,平均年龄(4.1±0.5)岁;对照组为同期行单纯尿道瘘(亦为尿道下裂术后)修补患者 330 例,平均年龄(3.8±0.6)岁,2 组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 0.568,P > 0.05)
1.2 手术方法 采用改良Glenn-anderson术式切口,合并尿道瘘者同时行尿道瘘修补术。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及利多卡因骶管麻醉,画线笔沿阴茎根部行“Ω”形标记线,沿阴茎根部行“Ω”切口,游离两侧阴囊顶部皮瓣,切口深达肉膜层,阴茎根部腹侧切口不宜过深,以防损伤尿道。切除阴茎根部背侧至耻骨联合区存留的凹陷皮条,并切除耻骨区部分皮下脂肪组织,保留阴茎背浅动静脉。游离切断阴茎根部索带使阴茎进一步膨出,转移两侧阴囊皮瓣至阴茎腹侧根部,上提阴茎矫正转位,5-0可吸收线沿阴茎根部环形切口依次缝合。建立阴囊中隔,剪除阴囊中缝多余皮肤,进一步矫正阴囊分裂,依次缝合创面。合并尿道瘘者,游离瘘管予以切除修补。术后留置导尿管1周(有尿瘘者2周),拆除敷料后伤口涂红汞、鱼肝油。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外观 78例术后阴茎根部背侧隐窝完全去除,阴茎阴囊位置矫正,外观满意。71例阴茎阴囊皮肤短期内有轻度水肿,持续2~4周消退;7例水肿持续6~8周消退,未出现顽固性水肿、伤口裂开及皮瓣坏死等情况。随访10个月~10年,阴茎阴囊位置正常,外观理想。
2.2 并发症 试验组21例中有2例再发瘘;对照组330例中有30例再发瘘,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随访10个月~10年,排尿正常,未见新的再发瘘出现。
3 讨论
先天性阴茎阴囊转位常合并会阴、阴囊型尿道下裂。因不影响阴茎发育及性功能,故不被重视,而较注重尿道下裂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心理健康理念的发展,本病才受到关注。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阴茎阴囊之间的正常位置,解除患儿心理压力[3]。
传统Glenn-anderson术式利用两侧阴囊上角皮瓣转移至阴茎根部腹侧,不处理阴茎背侧皮肤及软组织,术后阴茎仍有下垂,根部背侧皮肤有凹陷,外观不满意。笔者将Glennanderson术式进行改良,将阴茎根部背侧至耻骨联合间松弛凹陷的皮条切除,阴茎进一步上提缝合,皮肤拉紧,解决了阴茎根部因背侧皮肤松驰而导致的下垂,充分矫正转位,同时去除了阴茎根部背侧隐窝,外观满意。
术式的改良源于阴茎阴囊皮肤血管解剖结构。阴茎背浅动静脉浅层供应阴茎皮肤及包皮外板,阴茎背浅动静脉深层供应包皮内外板交界及包皮内板。阴囊皮肤血运丰富,各分支血管在输精管阴囊深面、阴囊中隔内、阴囊皮下肉膜内有丰富的吻合支。切除背侧隐窝皮条及皮下组织,使阴茎包皮根部与周围皮肤完全断离,因保留了阴茎背浅动静脉,故对皮瓣血运没有明显影响,改良术式矫正转位可与尿瘘修补同时进行。
笔者认为,对于可一期行阴茎伸直、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可于术后半年行阴茎阴囊转位矫正术;需分期行尿道下裂手术者可在尿道成形术后半年行转位矫正术,有尿道瘘者,可同时行尿道瘘修补及阴茎阴囊转位手术。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术式切除阴茎根部隐窝皮条不会增加尿道瘘再瘘的发生率。总之,改良Glenn-anderson术式将阴茎根部背侧凹陷皮条切除,较传统术式矫正更有效,外观更完美。对并发尿瘘者,可同时行转位矫正及尿瘘修补,减少患儿多次手术的痛苦,适合临床推广。
[1] 黄澄如.实用小儿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60-361.
[2]Frank Hinman Jr.泌尿外科手术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48.
[3]Sunay M,Emir L,Karabulut A,et al.Our 21-year experience with the Thiersch-Duplay technique following surgicalcorrection of penoscrotal transposition[J].Urology,2009,82(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