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2010-03-20丁建民经翔王毅军聂福华
丁建民,经翔,杜 智,王毅军,聂福华
(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肝胆外科,天津 30017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但疾病在发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往往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已被公认[1-2]。我院于2005年1月~2009年6月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PTBD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452例患者,男性273例,女性179例,年龄36~83岁,中位年龄57.0岁。其中胰腺癌104例,肝外胆管癌94例,肝门胆管癌62例,原发性肝癌53例,壶腹癌51例,胆囊癌4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9例,胃癌术后局部复发11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超声、增强CT/MRI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本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其中穿刺路径经左肝内胆管(包括左内支、左外上支和左外下支胆管)362人次,经右前支胆管87人次,经右后支胆管25人次,所穿刺靶胆管的直径为0.3~1.0 cm。全部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胆道的扩张,证实为梗阻性黄疸,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及肝功能损害,部分合并胆系感染的患者伴有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应禁食水,进行血细胞分析、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必要的常规检查。仔细阅读MRCP及CT片,结合常规超声检查对患者胆道梗阻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梗阻的位置及胆管受累的范围制定PTBD治疗方案,以求达到减黄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对肝门部梗阻的患者[3]。
1.2.2 仪器与器械 彩超仪采用Philips IU-22、Aloka 5000,2.5~5.0 MHz普通超声探头。器械为18G PTC穿刺针、8F Pigtail胆道外引流管、金属导丝、扩张器等。
1.2.3 操作方法 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涂碘伏替代耦合剂,2%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至肝被膜,用尖刀在皮肤上戳口长约0.5 cm,穿刺针由探头(徒手)侧方进入[4],实时超声监测下经皮经肝穿刺进入靶胆管,拔出针芯,见胆汁溢出或用空针抽出胆汁后,置入金属导丝,采用Seldinger方法置入8F Pigtail胆道外引流管,皮肤缝线固定。
1.2.4 术后处理及引流管护理 PTBD术后适合放置金属支架的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余患者带管生存。对于带管者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通常每周冲洗2~3次,3~6个月更换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保肝、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一次穿刺置管成功465人次,成功率为98.1%;再次穿刺置管成功8人次,占1.7%,有1例置管失败,穿刺置管所用时间最短5min,最长17min,平均8.6min。PTBD治疗成功的451例患者中440例行单侧置管引流,11例行双侧置管引流。PTBD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黄疸在1周内不同程度的下降,肝功能好转,临床症状及一般情况得到改善,部分合并胆系感染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本组病例中168例患者带管生存,其中26例在DSA下更换为越过狭窄段的内外引流管,余283例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的142例患者中131例获得完整随访,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39.0±82.5)μmol/L 和(180.2±67.8)μmol/L,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8.267,P=0.000),但其中 2 例患者因梗阻时间较长,肝功能损害较重,PTBD治疗后黄疸仍进行性加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29例患者生存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
2.2 并发症 452例患者行474人次PTBD治疗,共7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58例为血性胆汁,治疗中上腹部不适、恶心、大汗等一般并发症,经简单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5例(1.1%)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急性胆管炎1例,腹腔胆汁漏2例,胆道内出血2例。1例急性胆管炎患者在治疗后24 h内出现高热、寒战,给予大剂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2例腹腔胆汁漏均是因短期内引流管脱落造成,脱落时间分别为治疗后1 d和2 d,患者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2例均经再次行PTBD胆道减压及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胆道内出血的患者引流管内可见鲜红色血液,经全身给予补液、止血治疗,DSA下更换较粗引流管进行压迫或调整引流管位置后,达到了止血的目的。另外,长期带管生存的部分患者引流管会发生堵塞、脱落,这种情况大多在治疗1个月以后逐渐出现,我们将上述情况定义为远期并发症,本组病例中带管生存的患者13例出现引流管堵塞,9例引流管脱落。
3 讨论
许多肝、胆、胰等脏器的恶性肿瘤可导致胆道的梗阻,引起梗阻性黄疸,预后较差。而这些肿瘤被发现时多数已属晚期,往往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5]。梗阻性黄疸的逐渐加重,可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是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姑息性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减低黄疸[6]。以往,通常采用开腹行内引流术以达到减黄的目的,但开腹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仅适用于少数患者。近年来,超声引导PTBD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既可经引流管注入造影剂进行胆管造影,了解胆道梗阻情况,同时又能进行胆道引流减压,有效缓解黄疸症状[7]。
3.1 超声引导PTBD的优势 超声引导的PTBD操作简便、快捷,彩色多普勒可准确的辨别扩张的胆管和血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避免了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损伤。在杜玉清等[8]的研究中,超声引导的穿刺无论是次数还是时间都要少于X线引导的穿刺。本组病例共进行了474人次的PTBD,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8.1%,总成功率达到99.8%,仅有1例患者因靶胆管内径仅为0.2 cm而置管失败。整个PTBD治疗过程所用平均时间为8.6 min。PTBD治疗后1周大部分患者黄疸减退,一般情况得到改善。对于适合放置胆道支架的患者,PTBD为胆道支架的植入建立了良好的通道。
3.2 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目前,临床上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梗阻性黄疸已取得较好的疗效,但部分患者无法实现胆道支架的植入,对于这些患者通过PTBD可有效的降低黄疸。全组病例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其中131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临床症状缓解,食欲增加。但2例患者因梗阻时间较长,肝功能损害较重,PTBD治疗后黄疸仍进行性加重,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中1例为肝门胆管癌Ⅳ型,另1例为原发性肝癌,考虑导致肝功能不能恢复的可能原因是由于患者肝内2、3级胆管受累范围较广,胆管之间不完全相通,PTBD所能引流的肝段或肝叶的范围有限,不能满足肝脏恢复功能和机体代谢的需要。总体来讲,PTBD可降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及一般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为肿瘤的化疗、放疗和局部治疗创造条件,以期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的目的[9-10]。本组单纯PTBD外引流的病例中除外2例治疗后无效的患者,129例患者生存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生存期大于7个月的患者均接受了针对肿瘤的治疗。
3.3 PTBD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尽管PTBD操作相对安全,但不能忽视其并发症的客观存在,特别是随着此项技术在各级医院的不断普及,并发症的防治应引起重视。全组病例中共75例患者出现PTBD治疗相关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均为轻微的一般并发症,经简单处理后均可好转。其中5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治疗后出现高热、寒战等急性胆管炎表现,给予大剂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好转。该患者治疗后引流出的胆汁为血性,因此考虑原因可能为穿刺时损伤血管,胆汁内的细菌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较低,菌血症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为败血症,导致严重的后果。2例患者出现腹腔胆汁漏,均是因短期内引流管脱落,胆汁由窦道溢出造成,经再次PTBD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因此,对于合并剧烈咳嗽、恶心呕吐等可引起肝脏剧烈活动的疾病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对于年老、缺乏配合的患者应加强护理,避免治疗后短期内引流管脱落。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胆道内出血,均为穿刺置管时损伤门静脉所致,DSA下行胆道造影见胆道与门静脉相通,造成胆道-门静脉瘘,并且胆道内可见充盈缺损,考虑为凝血块。2例患者经全身给予补液、止血治疗,DSA下更换较粗引流管进行压迫或调整引流管位置后,达到止血目的。笔者体会PTBD治疗前一定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辨别血管和扩张的胆管,确认可避开肝内血管时再进行治疗。另外,对于长期带管生存的患者会出现引流管的脱落和堵塞,此类远期并发症可采取生理盐水冲管、导丝通管、更换或重新放置引流管等措施来保持胆道引流通畅。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是一种能有效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的治疗手段,同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 许俊,张秀芳,晁明,等.超声引导经皮肝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02例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7):511
[2] 石力,田伏洲,蔡忠红,等.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2156例经验总结[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7,12(4):380
[3] Freeman ML,Overby C.Selective MRCP and CT-targeted drainage of malignant hilar biliary obstruction with self-expanding metallic stents[J].Gastrointest Endosc,2003,58(1):41
[4] 经翔,丁建民,赵新民,等.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2):295
[5] van Delden OM,Laméris JS.Percutaneous drainage and stenting for palliation of malignant bile duct obstruction[J].Eur Radiol,2008,18(3):448
[6] 刘现立,高万勤,李云东.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1):749
[7] 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11):752
[8] 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12):825
[9] 季平,张新源,茅红卫,等.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在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6(1):80
[10] 胡小波,曹建民,许健,等.PTCD及PTIBS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09,15(2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