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怎么说
2010-03-17
追赶者天津:血拼大项目
正在此间召开的天津市两会上,天津市市长黄兴国透露,2010年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亿元。
话音落地,会场热腾一片。2009年天津市GDP增长13%的背后,少不了500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功劳。
抓大项目,成为这个新兴工业城市的首要任务。
张高丽:大项目落地要奖励
在1月15日,天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一名列席会议的在津全国政协委员对本报记者说,天津市连续两年固投的增长规模都比较陕。“记得2009年就比2008年增长了将近50%,今年又增长了20%,从这里面能看出市里拉动经济的决心。”
记者在天津两会上获悉,2009年天津市总投资超过1.6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九五”时期的两倍、“十五”时期的总和。
而作为占据天津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国家级新区——滨海新区,更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战场。
由厦门空降当地的新任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何立峰,在其履新不久后,便推出一个名为“十大战役”的综合配套发展计划,涵盖了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
整个2009年,滨海新区内的“十大战役”全面铺开,加上前几年的累加投资,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在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万马奔腾的大战场,形成了大开发、大建设的局面。”天津市人大代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表示。
1月15日下午,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来到滨海新区代表团驻地,参加小组讨论。在会上的即兴发言中,他表示,以大项目为载体拉动经济复苏,这是“来得最快、效果最好、脱胎换骨”的变化。
“那些谈成项目、使得项目落地的同志,应该算是立功,甚至应该给他奖励。”张高丽笑着对诸位在座的人大代表说。
而在2010年,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将在天津继续上演。据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介绍,2010年滨海新区计划重点抓好550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1000亿元,争取年内完成投资3500亿元。
“年内要确保280个项目竣工投产,200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0个,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0个,储备项目要达到500个。”宗国英颇具信心。
天津策略:先将经济总量做大
“就天津的经济结构来看,大项目所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做大经济总量。”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元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用一个蓄水池来打比方:有了一个大的经济总量,肯定相应会有—个物流量和资金量,池子里水就会多起来了,你不用管这个池子里的水是谁的,只要多了就会吸引更多资源来。
而天津市长黄兴国则更看重固定资产投资的另外—个用途,即通过大项目这样—个载体来改变天津旧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最终形成—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战略陛新兴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南港工业区为例,这个建于滨海新区东南部的新兴工业区,总的规划范围达200平方公里,其发--展定位于“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滨海新区内部曾对这个工业区的发展做了一个总体规划,预期到2023年累计总投资达8000亿元,实现产值10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500亿元,实现利税2000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约20万人。
“如果做起来,这个区域未来将是天津市最大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天津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负责人还透露,2010年,南港工业区计划再围海造田20平方公里,并同时推进大规模的水、电、气建设,从而积极推动中俄大炼油项目早日开工。
在黄兴国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临港‘重工、南港‘重化等产业聚集区,形成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在2010年中,天津方面还将重点推进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机总成基地、西飞机翼组装等项目,加快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高端通用芯片、新型动力电池等自主创新重大项目进度。本年度,仅天津滨海新区一地,就将组织实施和推进320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00亿元。
这样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很大比例是由政府出资,必然给地方政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天津市人大代表、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树山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曾当面向市委书记张高丽“化缘”。据他介绍,南港工业区目前处在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资金大量投人期,预计今后三年基础设施投资都将超过100亿。因此,建议市里面能不能将南港工业区内企业5~10内的税收予以返还,专项用于南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
而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何立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善于算综合账、动态账、长远账”的理念。
与此同时,天津市方面也通过多种渠道来筹措这笔资金。
据天津市政协相关人士透露,去年通过天津市政协的渠道,曾为滨海新区开发向中央争取过一笔数额不小的建设资金,“当时我们提了120多个亿,后来财政部批下来一半。”
此外,天津市还尝试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组建了一批投融资平台,来盘活存量资金,这一块去年融资总额即超过了3000亿元。
当然,天津在拓展融资平台的同时,有人建言也要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对此问题。天津市长黄兴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应说,必须加强政府性投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搞好公司、资源和项目整合,完善“借用管还”方案,以“确保金融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
温商抢抓天津滨海新区商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人
站在天津塘洁外滩向海河南岸望去,寒冬中有滨海新区CBD之称的响螺湾商务区建设工地依然热火朝天,塔吊林立,机声轰鸣,其中两幢外檐即将装修好的大厦特别引人注目。它就是由温商投资建设的浙商大厦,是该区第—个开工,第—个封顶,第—个开盘,第一个销售的项目,已经成为该区名声在外的“第一盘”。
温商在滨海新区CBD投资建设中抢了先机,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除了浙商大厦,由温商投资的项目还有温州大厦、滨海华贸中心、滨海现代会馆三大项目。据天津浙江商会会长连良桂介绍,在响螺湾商务区一共投资建设的38个大项目中,温商投资的就有4个,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不包括温商在滨海新区其他功能区投资的项目。他表示,未来项目肯定会更多。
错过浦东新区,不能再错过滨海新区了
1月下旬,记者到天津采访温商,听到他们谈论最热门的话题是“滨海机遇”。
当记者要采访天津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书林时。他谦虚地表示没什么好说的。当谈起“滨海新区”的话题时,他一下子就有了兴致。他表示,三四年前看好“滨海新区”还只是少数人,现在看好已成温商共识。
“滨海新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是历史陛的。”天津温州商会会长应泽从说,善抓机遇的天津温商,如今已在滨海新区投资了房地产、服务业等六大项目。
2006年5月,滨海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此前后,连良桂、王书林和天津麦购集团董事长胡时俊等温商将触角伸入了滨海新区的核心商务区,签订开发“浙商大厦”和“温州大厦”等项目的合同。同时该商务区还吸引了央企和一些知名的地产商纷纷入驻,中国五矿商务大厦、中船重工大厦、极地海洋世界公园、碧桂园国际会议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上马。
规划中,响螺湾商务区重点建设外省市、央企驻滨海新区的办事机构、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以商务办公、宾馆酒店、公寓、商业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王书林说。选择滨海新区CBD,他做过多次的考察,虽然当时看到的响螺湾还只是一片空空的盐碱地,但他觉得几年后这里必定是高楼耸立。他认为,中央商务区作为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必要配套,地位极其重要。
“错过浦东新区,不能再错过滨海新区了。”连良桂告诉记者,面对之前的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很多温商可能由于实力等各方面的原因错过了,但滨海新区不能再错过了。他说,之前他的一位朋友曾告诉他,10多年前,浦东那边给了他几块地,但这个朋友并没有做,如今浦东新区成为继深圳特区之后的又—个传奇,他那位朋友已后悔无门。为此,连良桂给他的浙商大厦设计的广告语是,“错过浦东陆家嘴,还你滨海响螺湾”。
抢到了先机,就等于抓住了商机
当离春节只有20来天时,在滨海新区CBD温商项目建设现场依然是热火朝天。记者在温州大厦建设现场看到,两幢大厦都已出地面,有一幢已建到二层。据施工现场的工程副总经理李锋介绍,工程正在加紧施工,春节工人也就放假—个多星期。工程预计2010年8月封顶,2011年9月竣工交付。王书林表示,温州大厦计划今年5月开盘销售。
离温州大厦不远处的滨海现代会馆,是由温商马成喜的天津现代集团投资建设的,目前也正在加班加点进行基础工程建设。
连良桂是温商进军滨海新区动作最快的—位。2007年9月份,浙商大厦很陕成为响螺湾中第—个动工兴建的项目,比原计划提前了三个月。目前浙商大厦内外檐装修即将完成,成为滨海新区CBD建设速度最陕的项目。滨海华贸中心离浙商大厦不远,也是由连良桂的公司投资建设的,目前已建到地上7层。
“抢到先机,就等于抓住商机。”连良桂说,作为该区第一个开盘的浙商大厦目前已经全部销售完毕。据了解,该区域的房价目前是步步高升。以浙商大厦为例,2009年年初时,售价为8600元/平方米,五六月份的时候上涨到9000元,平方米,到2009年10月份开始已经调整至1万元,平方米。而2006年该区域的房价还只有4000多元。按照王书林的话是,“之前是一年一个价,现在是一个月一个价。”
除了房地产,还有哪些发展机遇
随着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以原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大幕正式开启,区域九大功能区的产业布局更加清晰,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产业集群化进程将大大提速,另一方面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业项目的落户将需要更多的、有实力的加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进行配套,同时也需要大量服务业跟上。
去年2月,一直在天津市区做生意的温商叶超义将他生意延伸到了滨海新区,在天津港保税区成立天津时时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做起汽车贸易生意。在他的眼里,除了看重天津港保税区有港口和政策优势外,更重要的是看重滨海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高消费。他说,滨海新区的消费要比天津市区高出不少,工人的工资也要高出好多。汽车消费也一样,滨海新区满大街除了出租车是夏利,其他的车都是档次较高的车。
去年,天津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周福升在积极扩张他的商业布局,在天津金温商贸城的基础上,打造了天津世纪欣都购物广场,同时又在靠近滨海新区的边上拿下50亩地,想继续做商业。他说,滨海新区起点高,发展迅速,2009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23.5%;外来人口聚集快,人口已有200多万,商业潜力很大。
温商徐生是在天津做建筑的,他特别看好滨海新区大建设给建筑业带来的机遇。他去年跟一家总承包特级的建筑企业合作,在天津成立公司,把握滨海新区大建设带来的商机。
温商陈明亮多年来在天津从事房地产投资、贸易行业,他也非常关注和看好滨海新区的商业发展潜力。去年,他相中了滨海新区一块占地60亩的地块,目前正与当地政府洽谈之中,他希望把地块买过来之后,盖一座商业大厦,欲寻求有意进驻滨海新区的温商共同合作开发。
王书林认为,滨海新区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拓展融资渠道、搭建资本交易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其中的投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将自身的情况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不能盲目投资。
“除了房地产,无论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的机会都很大。”连良桂说,比如造船业,天津港成为滨海新区造船业试航基地后其前景就很广阔。他表示,目前有不少台州商人已在积极进军滨海新区的造船业,而温商还不多。
异地共建:环渤海跨区域发展新模式
黄三角对接滨海新区共建开发区,专家认为有利于优势互补,同时提醒做好协调,使政策执行满足各自区域的不同要求。
日前,黄河三角洲对接滨海新区首个异地共建开发区——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开启了中国两大经济区域深度合作的新进程。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刚刚获批不久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完成滨海行政区划设立的滨海新区进行跨区域合作,完成环渤海区域内首个异地共建的开发区,可谓找寻到了新的发展模式,也将逐步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跨区域合作可实现双赢
据记者了解,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山东省德州市和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共同开发,位于山东省庆云县境内,由庆云县具体承办建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员刘云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天津滨海新区与山东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区域合作有着先天的地域优势和产业对接优势。
“黄河三角洲有着复杂的自然环境,近年来的开发治理使得黄河三角洲具备了发展生态经济的能力。”刘云中说,如果依托环境治理,
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经济,对于山东本省的意义重大,同时对于跨区域合作经济发展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也会十分明显。“这样的跨区域对接,对于滨海新区的发展以及山东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也对本报记者表示,滨海新区的全面启动对于整个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会非常明显。
“滨海新区的发展除带动天津本地的经济发展之外,还会利用滨海新区特有的政策优势,发挥天津原有的产业优势带动环渤海地区其他省份的共同发展。”肖金成说。
据了解,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分三期开发建设,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中心研发、仓储物流、保税、商务金融和高效生态农业六大功能区。
刘云中认为,这样的功能区布局符合黄三角高效生态的要求,也迎合了天津的产业优势。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对本报记者说,土地资源也是山东对接滨海。共建科技园区的一大优势条件。“山东的土地资源丰富,这对于一个新区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据记者了解,负责承办建设此次科技园区的庆云县属于海浸区,地碱水咸,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境内仍有近6万亩盐碱地有待开发,发展潜力巨大。
产业定位有利于优势互补
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立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定位和两地产业优势。对此,陈秀山认为,滨海新区与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定位略有不同,但是其根本目的都是共促环渤海区域发展,根本途径都是通过发挥各自产业优势,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天津的产业具有服务型、外向型的特点,同时配合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必将为山东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个更好的发展通道。”陈秀山说。
据了解,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定位重点“培大育强”——以高新技术、管材管件、精细化工、轻工食品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其中,以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以钢铁加工为主的管材管件和精细化工、轻工食品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陈秀山表示,这样的产业定位符合区域发展特点,利用两区域的不同优势条件共同建立经济发展区有利于优势互补,同时也可以避免各自区域发展的短板。刘云中则提醒,跨区域合作开发科技园区,需要注意政策的执行能否满足各自区域的不同要求。这需要两区域做好协调,以避免在未来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执行问题。
“正确的产业政策和规划是新区发展的前提条件,依托众多优势条件,在建设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后,完成产业的引进是至关重要的。”陈秀山强调说。
山东商报:黄三角、滨海新区将互通共融
黄河三角洲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到底该怎么打造?企业在“黄”“蓝”两区的发展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天津滨海新区给山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记者获悉,山东省工商局与天津市工商局的交流近来越来越频繁,也许不久的将来,黄三角和滨海新区就成一家了,其中的企业能够共享利好政策。
“我们已经跟天津市工商局有过接洽,他们非常热隋,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一些做法,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同时还不时地向我们介绍滨海新区的最新发展动态,我们受益匪浅。”王建处长表示。
事实上,最终的目的并不止于此,无论是山东省工商局还是天津市工商局,都对黄三角和滨海新区的互通共融充满了憧憬。王建处长表示,按照他们的设想,两个区域将实现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共享,黄三角企业登记注册的绿色通道有望扩展至两个区域,甚至更多区域。
我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便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继发展规划出台后,又出台《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给予黄河三角洲的各项扶持政策达三十多项,涉及土地、财税、基础设施投资等各个方面。
2009年,山东又启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提出在用足用好现行政策的情况下。着重从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投融资、财税、土地与海域使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措施等七个方面。研究含金量高的省级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蓝色经济区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