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泽新著
——《广义产权论》
2010-03-10杨莹
/杨莹
常修泽新著
——《广义产权论》
/杨莹
2009年9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常修泽教授新著《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一经问世就引起了经济学界和产权界的广泛关注。全书七篇,共十七章,约43万字,从理论上以“广领域、多权能、四联动”对广义产权论的内涵进行界定,打破了狭义产权理论的局限,推陈出新开拓新的产权理论疆域。在应用方面,书中附有许多鲜活的案例和改革试验报告,在市场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这本著作从头至尾让人觉得有种很大气的感觉,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者并非立足微观事物,而是站在世界视角看中国,甚至站在整个人类社会视角看当下的中国,他所追求的发展模式是“天人和谐、物我合一”这种深邃而又长远的境界。他在题记二中写道:“反思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环境危机,我发现:美国人透支的是家庭资产,中国人透支的是国民资源——从人力资源到自然资源到环境资源......透支资产的困于当前,透支资源的危及长远。为寻求有未来、有尊严的发展,本书尝试着探索广义产权。”也如他所感悟,“待到人类社会进入‘无差别境界’时,产权关系连同这本‘劳什子’——将一起灰飞烟灭。”正是因为拥有这种大胸怀大气魄,才能造就这样一种理论,将产权理论推向更广阔的空间。
从制度产生的那一天起,人类社会一切缘起缘灭皆因制度。在当下,“和谐”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而常修泽教授所提出的广义产权恰可为天人和谐提供制度支撑。正如他在书中所提到的,“中国面临着两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过渡:一是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过渡;二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要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制度的支撑,特别是产权制度的支撑。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资源浪费?为什么中国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关键在于制度的缺失。”因此,体制改革是真正建立节约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前提。
为破解中国发展和改革的体制难点,作者提出一个广义产权的路径选择:国民共富绕不开物权股权债权和智权,社会平衡绕不开劳权和其他人力产权,打破垄断绕不开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权,农村改革绕不开土地流转权和抵押权,创新立国绕不开各行各业的技术产权,永续发展绕不开资源产权和环境产权。这六个“绕不开”突破了产权市场发展的僵局,证明了制度改革的必然。
然而《广义产权论》的理论形成十分不易。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他在产权理论方面的研究一开始是持“狭义产权论”的。一则,从领域上说,主要集中在企业领域;二则,从权能上说,主要集中在初始的所有权上。而到了本世纪初,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展开和认识的深化,作者才逐步实现了由狭义产权论向广义产权论的过渡。而这个过程是从他2003年5月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所提供的有关产权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报告——《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权制度》开始的。作者在报告中提出了对于产权概念、产权内涵和产权制度构成三方面的拓展。从此,他经历6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广义产权论的形成和《广义产权论——中国广领域多权能产权制度研究》的出版。
高尚全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这是“一部带有开创性的产权理论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此书“开拓产权理论研究新领域”。
理论的创新推动实践的进步,这本书或许正如惊蛰的雷声,惊醒大地,撩起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