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10-03-08丁婉芳吴超勇谢李杰荣丁玉芳

当代医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糖尿病

丁婉芳 吴超勇 谢李杰荣 丁玉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认为该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导致,主要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功能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长期血糖得不到控制,可以引起多个系统的病变,随着经济发展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精细化、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速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目前具有患病率高、并发症高的特点,且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科普知识尚未普及,尤其是社区糖尿病病人,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加缺乏。自2009年6月份以来,我中心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及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就诊的门诊病人356例(包括特定门诊病人),年龄在36~75岁之间,其中男235例,女121例。平均年龄(54±3.5)岁,排除合并脑血管病,严重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病人。

1.2 方法 诊断标准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干预组在接受正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同时接受健康宣教,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设立糖尿病基本知识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医护人员下乡随访、电话随访、小组专题讨论等。集体健康教育时间定为每月28日举行1次,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每次讲座后,组织患者讨论,互相交流。每人发放健康教育手册1本让其了解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知识。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的改变、饮食控制、营养摄入、适度运动,定期随访对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

1.3 内容 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危险性,戒烟限酒、坚持长期服药的必要性。(2)告知饮食治疗的必要性,包括总热量的摄入,三餐配比,辅食添加,食物的多样化。三餐进食要定时定量。(3)强调运动疗法的重要性,4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增加其抗病的信心,(4)树立典型,小组讨论、交流心得。(5)指导家属如何积极配合、督促帮助患者更好的完成治疗。加强自我教育,掌握快速血糖仪的自我检测,争取每周一次,随时观察血糖的变化。

1.4 效果评估 于2009年12月进行初步评估,采用一对一问答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方法。干预前后均采用调查对象的健康相关知识、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调查。体检项目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以及身高、体重、腰围等。

2 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半年后,绝大多数病人能够坚持饮食控制,改变不良习惯,如吸烟率、饮酒率均明显下降,低脂饮食、低盐饮食比例明显升高,服药依从性提高。且能够自我定期监测血糖。与6月前相比,病情有明显改善。效果评估时,与6月前相比,各项实验室结果均有明显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与日常饮食、生活、行为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传教育,可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坚持长期服药的必要性,掌握饮食、运动、心理调控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控制血糖、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危险性。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大多患者深刻体会到健康教育对自己帮助比较大,尤其在饮食调节、掌握运动量、心理调节、血糖检测方面均有较深的认识,进而为控制好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打下良好的基础。据相关资料表明,健康教育不仅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能满足糖尿病患者要了解疾病知识的渴求。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宜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功能紊乱,既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以减少降血糖药物的剂量,加上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为提高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及长期治疗打下基础,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人心理障碍发病率高达30%~50%,病人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与病人所处的环境和治疗结果之间相互影响。长期的高血糖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且与病程时间长短有关,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又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顺应性下降、血糖进一步的升高。且抑郁状态还可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精神的紧张,因此进行糖尿病人心理疏导尤为重要[2],培养自我检测血糖的习惯及定期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减少医疗开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短期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能够保持患者的长久坚持、以及如何维持健康教育的长期连贯性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糖尿病重要的治疗目标。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中,任何治疗方案的实施都要考虑到患者个体化的要求并不可忽略患者的家庭和其他的心理因素。通过本次结果显示,实施综合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均明显下降。随着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规范化的定期随访和管理,加上必要的饮食、运动干预。均有利于患者主动性的发挥,融洽医患关系、提高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有效地达到良好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以期达到长期控制血糖,延缓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层次。要因地、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教会患者如何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普及糖尿病知识,患者主动融合,家庭积极参与,争取早日血糖达标,控制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表1 健康教育前后的实验室结果比较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糖尿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812.

[2]杨菊贤,陈玉龙.内科医生眼中的心理障碍:糖尿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4-168.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