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业的环境保护
2010-03-06郭向丽
郭向丽1974年生,河南新安人,硕士研究生,高工。
所有类型的船舶都有有限的使用寿命,最终将予以拆解,将废弃物和金属妥善处理或回收利用;但是处理船上各种有害废弃物(诸如油类、石棉制品、重金属、油漆等)的过程会造成拆船厂内外的严重环境污染,并且危害人类尤其是拆船工人的健康。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老旧船舶报废加速,部分货船甚至提前淘汰,大量船舶涌入拆船市场,拆船业迎来了新的高潮,据专家预计,近两三年每年待拆的各种类型废钢船至少在千万载重吨以上。拆船业的兴旺发达和由此带来的安全、环境与健康问题,也引起全球海事专家的高度重视。
一、拆船业现状
船舶根据其船型的不同通常在25~30年之后达到它贸易生命的尽头。每年有200~600艘共2000万载重吨以上的船舶被送往世界各地拆解(数据变化是基于对船舶的市场需求)。MARPOL 73/78 公约 Annex Ⅰ的修正案也加速了单壳油船的淘汰,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拆船业。另外,一些国家的政策也会影响到拆船的具体数据,比如我国在2001年开始实施的运输船舶强制报废制度。根据希腊船舶经纪公司Allied Shipbroking公布的《2009年全球拆船市场报告》,去年全球共有890艘船被送往拆解,总计拆解运力2890万载重吨。若以载重吨计算,已创下近10年最高拆船量纪录。据专家预计,2010年全球有800艘油船需要拆卸,至2013年被拆解船舶总数将达到3000艘。估计2006—2015年拆船将产生5.5亿t对环境有潜在威胁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油泥、油、油漆、PVC和石棉等。
一般来说,拆船者给出的价格是船东决定到哪里拆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劳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拆船厂的吸引力。如今,经合组织成员国在世界商船拆解方面只占了很小的份额。只有土耳其的拆船数量还值得关注,但即便如此,在全球范围来说也是非常少的。相比之下,印度、孟加拉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占货船拆解市场份额的90%以上。2009年,孟加拉仍属全球最大拆船国,印度和中国分列第二、三位。
二、拆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拆船再循环是船舶的海运生命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全球能源和资源的节约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保护海洋环境的角度看,要保持世界船队达到现代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拆船再循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以最环保的方式处置船舶,几乎每部分的船体和机器都能够被重新利用,绝大部分材料和设备也可以被重复使用。举例来说,没有拆船业前,孟加拉所有的废钢都靠进口,而现在其拆解的船舶能满足其80%的钢材需要。拆船业为其落后的经济作出了贡献:不仅为孟加拉提供了废钢,也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
然而,拆解船舶产生的有害物质是首当其冲的环境问题,一旦缺乏适当的处置将会使拆船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和食物链。在孟加拉、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些拆船作业是直接在沙滩上进行的,没有任何防止水和土壤污染的措施,不能回收的危险废物和材料通常由于缺乏接收设施而被弃置于现场,聚氯乙烯涂层的电缆往往在明火中燃烧,其中大部分废物已被《巴塞尔公约》界定为危险废物。这样的废弃物在欧洲、澳洲、加拿大及美国都受到特别的监测,其处置受到高度管制而且费用非常昂贵。绿色和平组织和一个非政府组织的
合作伙伴,包括巴塞尔行动网络(BAN)已经见证并记录了亚洲自1997年以来的拆船活动。数据清楚地表明,拆船是有毒物质处理最危险的形式之一,并且持续违反国际和国内法律。2005年7月22日,绿色和平组织和巴塞尔行动网络宣称,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造船厂不再被视为“可做任何拆船再循环作业的地方”,因为它们“公然无视环境、人权和国际法”。 在回收的工地上,海滩上到处布满污泥,从船上切割下来的如管段、电缆、柜子、玻璃和废弃面板、油桶和垃圾随处摆放,对环境的影响很少被详加研究。
随着拆船用地的不断占用和扩大,拆船工作既影响了当地的周边环境,也影响了整个社会,已与依赖当地资源生存的一些基础产业,如渔业和农业,产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此外,有害物质直接排放或渗入海水、土壤和空气中,都可能造成短期和长期污染。在拆船过程中,污染物诸如石油、油漆芯片、碎片、橡胶及塑料制品、绝缘材料等,会进入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因此,在一些拆船点,海水、沙滩土壤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亚洲,一些拆船地的海滩及毗邻海域被石油污染,致使植被和鱼类都已经消失。此外,液体废物料的沉积物可污染饮用水和食物链,在海滩上焚烧垃圾则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切割操作、起重作业、灰尘刷扫或除锈及物料装卸等产生可怕的噪音污染。所有这些污染,极大地影响了拆船工人的身心健康以及大范围的居住地环境。
三、拆船公约及中国现行的标准
2009年5月15日,《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的通过是国际海事组织在促进安全、环保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公约的出台填补了国际拆船法律机制的空白,结束了长期以来全球拆船业缺乏统一国际标准的时代,为全球实现绿色拆船建立了法律框架,有利于各国加强对拆船业的有效管控,减少了拆船对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风险,对促进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世界上主要拆船国家之一,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有组织的拆船活动开始,目前主要采用码头拆解和船坞拆解方式,在拆解规模、装备设施、工艺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工人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拆解基地为龙头、其他少量沿海拆船企业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环保型产业。我国对船舶报废和拆解历来都非常重视,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在拆船污控方面,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1988年,国家物资局制定了《拆船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工作暂行规定》,2002年,中国拆船协会制定了《防止拆船污染环境技术导则》,2005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颁布了《绿色拆船通用规范》。近年来,中国拆船业逐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一些著名的国际船务公司,像P&O Nedlloyd公司、英国石油公司等,都到中国来寻求拆船市场。在合作中,中国拆船厂采取的环保工艺及设备也受到了好评。
四、应对拆船环境污染的建议
一是加强立法。如何确保船舶的拆解再循环以安全和环境友好的途径进行,是拆船所涉及的国际机构普遍关注的最重要问题。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性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拆船公约明确规定了拆船业中的有害物质和相应的处置要求,这对于完善立法制度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进步。各主要拆船国家应增强履约意识,提高自身的履约水平,建立和完善本国拆船方面的法规、规范、规章、制度等。
二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尽管有合理的国际规则,拆船厂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标准也往往不理想,因此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发挥作用,监督拆船企业遵守承认的国际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和主管当局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保护人民和环境不受有害污染的影响,保护劳动力不受有毒有害物质和事故的危害,杜绝拆船过程中的不当或非法活动,为保护环境竭尽全力。
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和源头管控。除了法律和主管机关的监督,拆船厂也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首先,拆船必须具有相关资质,并鼓励拆船厂提高拆船设施质量。其次,拆船计划必须在船舶拆解之前制订。第三,所有设施的操作应依照书面标准或程序进行。所有书面的制度和程序都应适当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的手册,并受到外部质量评估和考核。此外,拆船相关设施必须齐备并保持良好的运行条件,以处置在拆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和有毒物质。为长远解决问题,造船厂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造船厂在造船用的材料列表基础上,可考虑为新船提供“绿色护照”,包括如何识别有潜在危险的材料及其性质和所在位置及拆解的安全方法。船东应保持“绿色护照”的准确性,并将其纳入所有相关的设计和设备的变化中,由船舶最终的所有人提供给拆船厂。
四是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除了政府、船东、造船厂等方面在拆船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技术工人本身对拆船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些材料在移除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很有可能导致污染事故。因此应及早做出安排以确保废物以无害环境的方式予以管理。清理和打捞操作的人员应该知道所负的环境责任。因此,工人需要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教育。
此外,根据以上有关分析,好的标准和做法对控制拆船业环境污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主要拆船国及拆船企业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制订最好的防治措施,从而促进海洋清洁和保护生活环境。
船舶的拆解无疑是处置报废船舶的最合理方式,然而就目前情况看,拆船业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虽然一些主要拆船国已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但是拆船导致的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因此,当务之急是促成公约的尽快生效并尽快完善与公约协调一致的国内法规。希望各缔约国政府和利益相关者要承担各自防止拆船污染的责任,提高履约水平,使绿色拆船概念深入人心。此外,主要拆船国家及拆船企业还应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寻求最佳的控制措施来保护我们的海洋、生活和生态环境。
版面负责:张璐璐
email@shipping-world.net world_shipp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