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2010-03-04

中国音乐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歌唱唱歌技能

吴 斌

各位老师,这次“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来的人很多。通过这两天听课,老师们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很多的肯定。但也提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我们提出的“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观点阐述了一些不同看法。中国的特色是,既然开会,大家到这里来还是希望得到一些相对统一的,或者叫类似共识的看法。所以我临时准备了这样的发言,不完全针对教学,也针对我们提出的这样一个目标,讲点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

基本观点

学界有这样几种观点,都是与唱歌有关的。这些观点对我们的教学和学习目标是有影响的,我在这里略作简单的阐述。第一种观点是,每个人都能唱歌,唱歌是人的本能;嗓音也是乐器,是每个人能够很容易掌握的乐器。

第二种观点是,歌唱是说话在音域上的延伸和力量上的加强。曾有一位著名的小学音乐教师在—二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唱歌”总结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即“延长了的说话。”也就是说小学生唱歌不要刻意追求我们所说的技能和训练,“延长了的说话”是在自然状态下的声音表达。有些教师总是说学生唱歌不好听,其实我认为恰恰是教师想要进行技能训练。对低年级学生不应刻意追求训练的歌唱,而是要让他们学会以中等音量,自然、亲切地表达声音和情感。

第三种观点是,唱歌与歌唱是有区别的。唱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而歌唱需要进行—定的技能、技巧训练。我们注意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音乐课这部分内容的定义为“唱歌教学”,其不以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为主;而在高中阶段则是“歌唱教学”,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则成为重要内容。在唱歌教学中,唱歌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它不以唱歌发声的技能与技巧训练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音乐文化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唱歌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活动,即情感与技能随肌肉运动。唱歌教学应该是能够使学生从中得到至高无上快乐和满足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唱歌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的追求。

怎样唱会歌

思考一:你会唱的歌是怎样学会的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会唱的歌是怎样学会的?而你在课堂上又是怎么教会歌曲的?既然你会的绝大多数歌都不是在课堂上学的,但为什么要用现在这种方法来教呢?

当然不是说这样的教法不对,现在之所以这样教,是教育和教学所需要的,但它不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接受并学会歌曲的过程。在生活中。绝大多数会唱的歌都不是通过我们在课堂上的教与学的方式学会的。很多不曾专门学习过音乐的人在卡拉OK厅都会唱一些节奏、旋律、风格很复杂的歌。唱会歇不难,难在唱好歌。唱会歌不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但现在为什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呢?是因为我们的歌没有唱会。

思考二:唱歌教学被教学方法所困扰

为什么学生学不会教材上的歌?请大家回忆自己学习歌曲的过程,往往听会的歌,终身不忘,而通过视谱学会的歌,用不了两周就会遗忘。因为听会的歌在头脑中形成声音的记忆,旋律的印象容易储存在大脑中。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学不会的原因可能与我们的教有关。另外,学生学会的歌不愿意唱,可能跟我们的歌有关系,但是我对这点有所存疑,因为音乐有一个特点,即“熟悉了才有情感”。很多老师说教材上的一些歌曲不好听,那是因为教材上的歌曲给学生听得少。以《青藏高原》为例,这些非教材歌曲,我们听的次数远高于课堂上所教授歌曲的次数。

这就引出我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被教学的方法所困扰,很多情况下教师们不知道教材上的歌曲该怎样教会。很多年以前我曾经看过一次课堂教学,一首一分多钟的小学生的歌曲,教师把课上得特别生动活泼,又是表演,又是演奏乐器,又是创作,又是人声伴奏等。教师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主动参与,但是最后学生还是不会唱。在教学当中,大家往往特别关注教学的过程。如有老师说某节课不好,因为没有看到学习的过程。这话听起来不错,但是有没有人能够总结一个规律,学会唱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思考三:唱歌教学被教育学的理论所影响而忽略了音乐学习的特性

大家知道教育学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在所有学科中都得以体现,比如语文教学、数学教学、从元素到个体再到整体等。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音乐学习与其他学习不同的是,音乐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试图把音乐肢解,就如教师在教唱歌时先解决歌曲当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难点问题,这同然重要,但如果这种肢解是在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学生将很难唱会。

在教育理论中,任何事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从个体到整体,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从十以内加减法到百以内加减法再到加减乘除法,有一个循序渐进、从个体到单元再到整体的过程。但在音乐领域,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音乐永远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所有的音乐作品是完整的,但我们在教学中为了体现教育学的理论和观念,却把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肢解了。过去我们在唱歌的教学中经过节奏练习、克服难点、通读歌词之后才开始学唱这首歌,而这首歌在学生头脑中是没有整体印象的。只要肢解,只要不是整体,就不可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唱歌教学中尤为突出。

思考四:范唱是学习心理的总动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唱歌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最缺乏、最薄弱的环节是范唱。范唱必须是能够感动人的、高水平的歌唱。范唱对教学来讲是学习心理的总动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精心策划范唱应该是唱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歌好听,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教师须靠音乐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好听、想学。所以说在教学当中要处理好范唱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也赞成老师们放着音乐自己唱,感觉和学生有个交流,比较亲切,但是学生最终还是要听高质量、高标准的原版录音范唱。

思考五: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途径

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唱会歌主要靠听。“模仿就是创造”,比如学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我模仿的音调都不错,甚至连音色都很相像,但那还是我的情感表达。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最需要的是重复。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没有老师把一首音乐放20遍?音乐可以听90次之后终生不忘,即便是无意识的听,也可以终生不忘,这是经过心理学家研究的。所谓终生不忘,不·定是全部会唱,而是当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会一触即发,这是音乐的独特性,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特点。我们研究音乐教育就是要研究音乐的特殊规律,而不是普通规律。音乐创作的基本原则也是重复,不论是现代音乐还是传统音乐,只不过是不断变化着的重复。但是在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却怕重复,歌曲放一遍,两遍,三遍或更多,就担心这样会被质疑教学水平,但实际上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对音乐如何学习的认识上。

思考六:弥漫与强化是唱会歌的有效方法

音乐为什么不怕重复呢?因为它具有弥漫性的特征。流行歌曲的传播完全是—种商业化运作,它的传播方式和操作模式特别符合音乐传播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们必须熟悉了、产生情感了才会买来听。但是怎么让你熟悉呢?流行音乐的商业运作就是靠在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里播放,来推广唱片。因此在音乐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弥漫性这个特点。样板戏大家都不陌生,一响起来大家都会唱,因为样板戏在当时就是靠强化和弥漫来达到传播的效果。所有的广播、电视都在播放,所有学校、工厂、农村、文艺团体、电影通通是样板戏,天天唱。所以现在很金人都能对样板戏的许多唱段熟记于心,就是强化和弥漫所产生的结果。

思考七:态度与情感至关重要

音乐是否被喜欢取决于人们对音乐的态度和情感。态度和情感表现在:第一,对音乐要做出敏锐的反应,对音乐有敏锐的听辨能力,能做出—定的、独特的反应;第二,能够自信、自觉地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三,不断追求高品位的欣赏,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与态度有三个主要内容:听力的内容、表现的内容和审美价值判断的内容。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不断进步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不能将其虚化了。(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歌唱唱歌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唱歌猪
会歌唱的伞
不会唱歌的蝉
拼技能,享丰收
歌唱十月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