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经典报道
2010-02-27
5月21日起第1版
“农资市场巡回检查纪行”系列报道
1996年5月上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江西、贵州考察工作时指出,化肥价格太高,加重了农民负担,绝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全国供销总社决定开展全国性的农资市场巡回检查,于5月中旬紧急派出6个工作组,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对各地农资市场进行检查整顿。本报派出记者随同工作组采访,并开辟专栏进行报道。
5月29日起第2版
全国农资系统“效益工程”追踪采访
全国总社“‘九五’及2010年科技发展规划”中对农资系统明确要求,在今后15年内将我国化肥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以此为核心内容的“效益工程”于1995年底被确定为供销合作社农资系统今后科技服务工作的重点,并在全国农资系统全面铺开。
本年度《中华合作时报》结合改革发展的宏观大局和具体实践,对各级供销合作社在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适时报道,大力宣传;对各地侵害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的事件,及时曝光,督促整改;对各地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研讨,为改革的深入廓清思路。用自己的笔,描绘了新时期“供销社人的风采”,促进了“基层社建设年”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为农资流通渠道的畅通探寻良策。
在报道形式上,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加强了深度报道和典型报道,并先后推出多组人物通讯、事件追踪系列报道,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受到了系统内外的好评。
7月4日起第1版
沈阳“协和风波”系列报道
沈阳市供销合作社所属北方贸易大厦在与协和百货(北仑)有限公司联营中,因联营方管理不善,由全国百家效益最佳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变成亏损大户,社有资产流失严重,1100多名职工被解聘。本报对此事件作了连续报道。
7月25日第1版
1996年入夏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遭受自然灾害,连降暴雨,江河漫溢,山洪暴发,造成房屋倒塌,农田淹没,供销合作社的财产也受到严重损失。本报特开辟“来自抗洪抢险一线报道”专栏,记录供销合作社人在灾害面前不惧艰险,奋力转移商品,解救被困群众的一个个感人镜头。
“供销合作社人风采录”系列报道
本组人物通讯用生动的笔法书写了王国明、范春生、冯茂良等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诗篇。
10月16日起第1版
11月20日起第1版
“化肥农药市场纵深行”系列报道
1996年,随着化肥、农药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化肥、农药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本报与《中国化工报》联手自9月起开始“化肥农药市场纵深行”采访报道活动,走访了东北、华北和华中的五个省,探究化肥问题。
基层社建设年工作述评
1996年3月21日,总社发出“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通知,要求把1996年作为基层社建设年。经过一年的实施,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本报对基层社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持续、深入、多种形式的报道,这组工作述评全面总结了基层社建设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1月29日起第1版
我们维护供销合作社的
利益!
河南省栾川县白土乡党委和政府修路,决定无偿和强行拆迁白土供销合作社营业设施,面积达2192平方米,造成供销合作社直接经济损失30.5万元。6月20日起,本报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事件进行了联合采访报道。
在这组系列采访纪行中,记者既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呈现在读者面前,又夹叙夹议、掷地有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良策。既对无偿和强行拆除供销合作社营业设施的行为做出了旗帜鲜明的批判,又对此事件中扩街修路和保护供销社利益二者的对立进行了深思。既多方走访了各级党、政领导和供销合作社系统人员,又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群众的朴实心声。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白土事件”,令人更多地思索:在中国农村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跨越的新一轮改革中,供销合作社如何担负起重大使命,重塑新时期的形象,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