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语文视角培养政治主观题审题能力
2010-02-24田家英
田家英
如何准确理解题意,明确答题的要求,是考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从语文的视角分析政治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是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也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本文从语文角度,对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审题能力的培养给出三点建议。
一、 关注试题背景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信息
政治学科的许多试题都设有背景材料,其中往往含有命题立意的提示、命题者对问题的看法等。在表达过程中,往往要使用各类标点符号。在政治学科试题材料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逗号、句号、分号和引号。从语文的视角看,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行文中用得最多,一般情况下没有特别的指向性意义。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句号结束表明某一层意思已经说完。因此,在试题材料的陈述中,句号表示的是陈述结束,并且往往表明句子的层次性。如“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并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2008年山东卷第29题)该段材料使用三个句号,表明了三层意思。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它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主要用来隔开并列的分句,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因此,分号数量的多少与试题的层次也成正比例关系。如“重庆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出台《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每年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其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批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决定,审议通过《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政协多次到该地区调研,形成的多项提案被市政府采纳。”(2009年重庆卷第38题)该段材料使用了两个分号,表明了重庆市政府的三方面的做法。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一般要用引号标明,为的是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其中不乏隐含的正确的或错误的观点,需要我们分析辨别。如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2009年广东卷39题)该段材料中的引文表明了休谟的观点,是辨析观点的组成部分。
站在语文的视角上审视这些标点符号,我们在作答时就能够更好地判断材料的结构。
例1
(2009年江苏卷第37题)
通过个别访谈和网上调查,大家发现在部分中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大家准备以“弘扬民族精神,从我做起”为主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请你就倡议书的内容,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角度,各列出三条提纲。
分析 解答该题,必须充分重视材料中标点符号所传达的信息。考生在审题过程中,未将设问中“分别”和标点符号——顿号连起来考虑,只是从《生活与哲学》或《经济生活》的角度,给出了三点建议,导致答题不完整。在回答倡议书内容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没有去关注材料中的分号和句号信息,回答的内容没有紧扣题意,显得凌乱而没有章法。本题中一共使用了三个分号,一个句号,阐述了现代中学生存在的4个方面的问题,它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倡议书所涉及的内容。对四个方面的问题从《生活与哲学》和《经济生活》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迁移课本知识对措施进行论证,就能够准确把握倡议书的内容。
提示:《生活与哲学》角度例如:①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奉献精神。②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③ 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经济生活》角度例如:①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②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立志艰苦创业。③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节俭美德。
二、 关注设问句子成分中的各类限定信息
通常命题者在提出问题时,会对试题进行多角度的限定。试题的设问一般都会明确答题的范围、角度、内容以及试题的主体四个方面的主要限定信息。
从试题所指向的范围看,大的范围是对回答哪本教材内容的限定,如“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2009年安徽文综卷),这里的“生活与哲学”就是一个大范围;小的是对回答问题的考点内容的限定,如“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2009年广东卷)这里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一个小范围。
从试题的主体看,《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都有比较清晰的课本讲解知识点的主体。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四个主体,即国家、党、政府、公民,如“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2009年全国文综Ⅰ卷);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国家、经营者、消费者、企业、劳动者等。如“《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经营者有什么作用”(2009年上海卷)。
从答题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什么”,可以用“体现了什么道理”、“反映了什么现象”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图1、图2所示的经济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2009年上海卷);二是“为什么”,可以用“为什么”、“原因”、“理由”、“依据”和“必要性”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009年江苏卷);三是“怎么办”,可以用“措施”和“建议”等设问形式来表述。
从试题的内容看,主要是与背景材料相对应的问题。如“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2009年广东卷),这里的“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设问中所指向的内容。考生对试题设问的关注,就是要“四审“——审清试题作答的范围、角度、主体和内容。弄清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例2
(2009年天津卷)
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分析 解答该题,因为背景材料与经济相关,考生容易产生《经济生活》知识的联想,组织答案时易向《经济生活》知识靠拢。不少考生没有关注材料中的信息,没有联系材料进行论证,出现理论和材料“两张皮”现象。有的考生未能关注该题内容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导致知识迁移出错。同时,考生应关注试题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信息。该题中第二句是材料的核心内容,说明了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该句话中三个分号表明该句有四个层次,对这四个层次的分析可以得到相应的正确答案。在审查在该题设问的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弄清四个主要的限定信息:范围(政治生活)、主体(天津市)、角度(怎么办),内容(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答题前我们必须先梳理《政治生活》教材中在政府这一“主体”上有哪些知识点,同时结合材料四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解析,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回答该题了。
提示:① 市政府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切实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② 推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 举办专门辅导讲座,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④ 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 关注各类句子结构中的关联词信息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它作为联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从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来看,出现频率较高的关联词有以下几类:
表示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和、还、同时等。例如“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2008年广东卷第40题)
表示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 、却、不过、然 而、只是。如“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2009年福建卷第38题)
表示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 (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 、尤其、甚至等。“如这一事件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企业要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2009年海南卷第28题)
表示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 ……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如“只有参与社会重大事件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2009年江苏卷第37题)。 “人们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004年江苏卷第36题)。
表示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如“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2008年上海卷35题)
分析 各类句子结构中的关联词信息,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出题者的意图,准确理解试题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根据关联词所确立的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答题思路,组织试题答案。
例3 (2008年海南卷第23题)
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分析 在该题辨析的观点中使用了“只要……就……”这一关联词,这一句式表明的是前句是后句结论的一种充要条件。在考试过程中,有些考生没有从两者的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旁敲侧击,最后劳而无功。通过关联词确定两句之间的关系后,我们要思考“敢想”和“取得成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迁移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敢想”只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答题过程中,这一关联词已经启示我们既要回答“想”的作用,也要回答取得成功的其他条件,即尊重规律、尊重客观条件。
提示: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意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