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沉降分析中的时空概念
2010-02-24吴希华耿俊永
吴希华,耿俊永,周 丽
(1.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长春 130021;2.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 116000)
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对土石坝沉降在条文说明中有如下表述:8.4.3坝顶预留沉降超高,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土质防渗体一般为坝高的1%。由此可见,土石坝沉降是必然的,在分析坝体沉降对大坝安全和稳定产生可能破坏时,应充分考虑研究对象沉降的空间位置和时间进程,否则分析研究的结论会出现较大的差异。现以尼尔基水利枢纽主坝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 尼尔基水库主坝的空间结构
尼尔基水利枢纽主坝坝型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心墙位于坝轴线上游2 m处,坝体采用垂直防渗结构形式,底部为混凝土防渗墙、中部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心墙顶高程为218.50 m)、顶部与钢筋混凝土防浪墙相接。见图1。
为了保证主坝与左副坝防渗结构的连续性,在两坝防渗体间设有混凝土连接墩。墩顶中心线桩号为1+536.59,墩顶沿坝轴线方向宽2.0 m(墩顶左边线1+535.59、墩顶右边线1+537.59)。该墩与沥青混凝土心墙侧的连接坡比为1∶0.3,连接处设有铜片止水和错位及温度监测仪器。
2 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分别从实地水准测量、外部观测和内部监测3个方面进行了解。
图1 土坝垂直防渗体结构示意图
2.1 测量成果
坝顶实地水准测量成果,见图2。测量成果显示:
1)2-2 ,3-3剖面上游测点高程,普遍高于下游测点,最大高差为135 mm,减去设计坡降70 mm(i=1%),最大相对垂直位移差为65 mm,(最高点在墩顶部,最低点在墩顶下游最外侧2.8 m)。
2)坝轴线上游侧导线测点,墩顶A点与右侧20 m处点相对垂直位移最大为109 mm。
图2 坝顶实地水准测量成果
3)坝轴线下游侧导线于墩顶下游2 m,墩顶对其束缚减少,因此相对垂直位移最大为49 m。
4)相邻防浪墙顶部相对垂直位移为32 m(左高右低),沿坝轴线方向相对水平位移为57 mm。需要说明的是防浪墙每段长14 m,高3.7 m,混凝土路面以下2.5 m,以上1.2 m。该段防浪墙左端正好搭在连接墩顶部与墩顶中心线一齐(防浪墙与墩顶搭接1 m)。
2.2 外部水准监测
1)LS2-1,LS2-2水准工作基点垂直位移过程线见图3。图3中显示LS2-1点最大沉降值14.5 mm,LS2-2点最大沉降值3.9 mm。
图3 LS2-1,LS2-2水准工作基点垂直位移过程线
2)LD14~LD18水准标点垂直位移过程线见图5。图中显示LD14~LD17在导流明渠段,垂直位移过程线的线型基本相同,垂直沉降值较大;LD18处于非导流明渠段,故垂直沉降较小。
图4 LD14~LD18水准标点垂直位移过程线
2.3 内部垂直位移监测
沥青心墙与混凝土连接墩间垂直位移监测情况见图5。
图5 沥青心墙与混凝土连接墩间垂直位移监测情况
3 沉降及位移变化分析
1)主坝左端防浪墙的左端恰好座落在连接墩上,连接墩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座落在岩基上,垂直位移极小;防浪墙14 m长,右端随坝体沉降下移;按照图5中经验沉降过程线趋势判断,该段防浪墙下部与沥青混凝土心墙会发生脱离,呈三角形,左端脱离最大处约96 mm(1 527-1 431=96 mm)。
同理,因防浪墙长14 m,高3.7 m,混凝土路面以下2.5 m、以上1.2 m。右高左低的不均匀沉降,产生了图2中1-1立面图表象。
2)由于坝顶混凝土路面是2006年6月17日施工,此时的心墙高程200.00 m和210.00 m处,已经分别沉降约70 mm和86 mm,此后这两个部位的沉降分别约12 mm和16 mm(根据沉降经验过程线),而处于坝顶高程221 m的沉降实测值分别为109 mm和49 mm,均大于心墙高程200.00 m和210.00 m处的沉降值,故不会产生沥青混凝土心墙受拉断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