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临床分析

2010-02-18范丽杉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肠腔生长抑素肠管

范丽杉

(辽宁省凌源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辽宁凌源 122500)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1年10月共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4例,女9例;年龄10~80岁,平均48.6岁。原发病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7例,阑尾穿孔术5例,胃远端切除术5例,小肠破裂术后2例,结肠癌术后2例,外伤性脾切除术2例。15例术后5~8 d发病,5例术后12~14 d发病,3例术后24 d发病。

1.2 临床表现及特点

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症太有其特殊性:①有明确的近期手术史及腹腔严重感染和较大创伤史,尤其胃肠道手术史。②多在术后1~2周发病,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个月内[1]。肠蠕动曾经一度恢复,进食后马上出现梗阻症状。③多有轻度腹痛、腹胀,腹胀一般呈对称性,无肠型及肠蠕动波;较机械性肠梗阻轻,较少发生肠绞窄[2]。④多无明显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仅在切口周围有轻压痛。⑤肠鸣音减弱稍少或消失,很少闻及气过水音。⑥一般无发热,体温<38℃,白细胞数不超过15×109/L;⑦X线腹部平片腹部有多个小气液平面或肠腔积气。⑧CT检查见肠壁水肿、增厚、肠袢成团及肠腔积液积气,腹腔渗出。

1.3 诊断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除根据上的述临床表现特点外,无特异性体征和症状。我们认为只要腹部手术后肠功能一度恢复(进半流食无异常反应),术后1~2周左右出现腹胀、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以及X线和CT检查的上述阳性特征就可以确定诊断。

1.4 治疗

先行非手术治疗:①严格的禁食水,有效的胃肠减压;②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④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⑤抗感染治疗,以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为宜;⑥应用生长抑素。

2 结果

以肛门恢复每日排气排例,肠鸣音恢复,腹部柔软,进食后无梗阻症状出现为治愈标准。本组22例保守治愈,1例手术治愈。20例保守治疗3~14 d梗阻缓解。2例保守治疗超过20 d。1例保守治疗5 d不缓解症状持续加重手术治疗,腹腔内全部小肠粘连成团,分离难以进行改行短路吻合,术后消化不良。本组病例随访3年最短半年平均2年。有1例1年内2次复发者均行保守治愈,其余病例均无复发。

3 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机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梗阻发生后肠功能的恢复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病理过程。它是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中一种易被忽视的类型,有别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遇到这种情况须谨慎对待,处理不当可引起肠瘘,重度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3]。笔者体会其预防和治疗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腹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污染,术后可以发生炎性肠梗阻,所以手术者应减少一切异物进入腹腔,减少创伤,防止血凝块而致肠粘连。②要认识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客观存在,尽可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极早恢复肠功能,避免手术治疗。③使用生长抑素。术后炎性肠梗阻致肠道血供障碍,分泌和渗出增加,大量消化液积聚于肠腔内加重肠壁水肿和肠管扩张。电解质和蛋白质大量丢失使肠功能恢复受到影响。生长抑素可降低肠管的分泌量,降低肠管的排钠量,对肠梗阻的腹胀、炎症和肠管坏死有明显疗效。可用施他宁6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24 h持续缓慢静脉点滴[4]或善得定1 mg每8小时静注1次。④及早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有效地减轻腹腔内炎症反应,减少肠壁的炎性渗出。通常用地塞米松5 mg每8小时静注1次,1周后逐渐停药[5-6]。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会发生切口裂开和应激溃疡等并发症。⑤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护患者体力,使患者有条件等待梗阻的缓解。同时营养支持可纠正营养不良造成的低蛋白血症促进伤口愈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达到减少肠道内分泌,促进肠道炎症早期恢复。⑥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可促进肠黏膜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肠功能恢复。⑦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腹部体征的变化。若患者无腹胀加重、肠绞窄及坏死征象就应继续保守治疗3周以至更长时间,若腹胀加重有肠坏死征象应及时手术。⑧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和抗厌氧菌药物为宜。值得强调的是,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各种类型肠梗阻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1]杨建光,赵宇,于作夫,等.老年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6):1638-1640.

[2]钱福永,熊茂明.阑尾切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6,22(7):630-632.

[3]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9.

[4]黎介寿.改善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质量[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450.

[5]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指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87.

[6]何桂明,文刚.中西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13-114.

猜你喜欢

肠腔生长抑素肠管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改制加压输液器注水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