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10-02-18李海东
李海东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随着十几年来对美术教育的逐步了解与不断探索、学习、研究,笔者越来越感觉到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敢于创新。在此,笔者拟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1 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条件反射,当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例如在教学“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课时,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汽车的喇叭声,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声音属于印象中什么样的汽车,邀请学生模仿一下汽车的声音。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启发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如绘画、废弃纸盒剪切、撕纸等各种造型手段进行表现。
2 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的培养,也是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仅就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例如在讲“精美的邮票”这一课,课前请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一些邮票样本和关于邮票的知识。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同学,学生因为课前准备充分在教师逐步深入的引导下对邮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设计邮票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身边值得关注的事(和平、环保、友爱、节日等主题),设计制作一枚精美的邮票。
3 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无谓的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
在美术课上,笔者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笔者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笔者会及时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4 启发创新思维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它是创造的翅膀,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学生思维才更加开阔,语言更加丰富;离开想象,创新的翅膀就会折断,创新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要取消“像不像”“对不对”的评价方法,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想象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提高创造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扩散思维,往新处想,往巧处想,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敢于想,勇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他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出发,引导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图画。通过组画、添画等形式,可以将课本内容拓宽、画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只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学科内涵,理解“施之以鱼、授之以渔”的道理,在教学上创新,教法上创新,教学手段上创新,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思考,定能实现正规意义上的创新。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用创新教育的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吧!
[1]傅望.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艺术[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增刊):199-200
[2]王中.再谈高校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增刊):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