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北京现代班项目看校企共建教学体之实践

2010-02-17彭晓艳阳小良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课程

彭晓艳 阳小良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1)

从北京现代班项目看校企共建教学体之实践

彭晓艳 阳小良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1)

校企共建教学体是校企合作中合作全面且企业深度参与的一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专业技能强,上岗适应期短,深受就业单位欢迎,是值得推广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总结了北京现代班合作项目的经验,指出目前校企共建教学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北京现代班;校企共建;教学体;高职教学

现代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对劳动者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经验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已经摸索出一系列校企合作形式,如“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专业、共建职业能力标准、共建核心课程等。笔者认为,共建教学体是校企合作中全面且深入的模式之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以推广。本文以汽车运用专业“北京现代班”项目为例对校企共建教学体进行探索研究。

校企共建教学体——“北京现代班”简介

教学体是由拥有专业教学资源的多个社会团体(或个体)组成,以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为指向,以促进学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科学计划并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育群体。它与传统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常见的有教师之间或学校之间组成的教学体,如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现代)和全国10家交通类职业院校组成的“北京现代班”项目则是一个典型的校企共建教学体。与一般的校企联合办学比较,其特点在于立足长远,项目规划时间长,培养目标逐层递进;参与者多,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结合;企业参与程度深,共建教学体被纳入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回馈社会的企业文化建设范畴。

校企共建教学体——“北京现代班”项目的运作

项目定位 “北京现代班”项目的定位是: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新的维修诊断技术及汽车信息资料、培训课程、先进的汽车诊断及维修方案导入汽车职业教育领域,提高学校和学生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招生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培养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产品知识、维修技术、诊断技术的汽车维修人员,使企业售后服务理念得以传播与延伸,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口碑,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与依赖。

管理体系建设 由分会、企业和各合作学校指派专人组成项目工作组,负责制定项目规则并推动实施。各校指派人员中包括一名项目负责人和一名项目联系人,2~3名核心教师(可兼项目联系人)。项目负责人要求有一定的决策权和内外协调能力;项目联系人必须能保证在本项目的工作时间。项目工作组成立后负责起草项目实施要则和各项管理文件,经讨论确定后遵照执行。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开发采用嵌入式,在学校原有课程之上导入“北京现代班”的培训课程(共五门):《北京现代保养项目》、《北京现代底盘》、《北京现代电器》、《北京现代发动机》、《北京现代工具设备使用》。课程重在实际应用,确保实训与实习的数量和质量,具体培训课程标准及教材由项目组组织开发和编制,具体教学时间和教学组织由各校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出自企业和学校,要求具备汽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需通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具备“双师”资格。工作内容为参与项目教学研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制工作和具体教学工作,并定期接受项目组培训与考核。

学生选拔 每班学生30人,要求为中职或高职二年级在校生,已有一年以上汽车维修专业学习经历,学习表现良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思维活跃,长于分析。由各校根据选拔要求提出初选名单,由企业派人对学生进行确认和调整。完成所有课程后,企业负责依据相关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者将获得相关证书。

教学场地建设 各校布置一间专用教室作为项目课堂教学之用,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和相关教学软件等,辟出专门场地建设项目专用实训教室,车辆、设备、仪器、工具、技术资料等配备到位。

校企互动 由企业把各地区4S店和特约服务站的名单及时提供给各合作学校,并指定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北京现代班学生的实习基地。各校与指定实习基地企业友好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共同搭建就业平台 在学生毕业时,企业组织学校所在地区的4S店和特约服务站参加学校的现场招聘会。各校将企业班毕业生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企业,主动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日常沟通机制 项目各方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工作会议,总结经验,交流问题,规划下一步工作。

经验总结

培养目标高,循序渐进 首要目标对于学校而言是将企业实习前移到学校,实现“零距离上岗”,促进招生与就业。企业目标则强调先期培养的是普通技工,然后提升到技师层次,直至为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全面输送人才,为“建立科学的引进培育体系,全面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服务。社会目标则是全面推进国内汽车职业教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实现服务汽车市场经济的目标。在以上目标的指导下,项目规划也具有了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发展性。

合作伙伴范围广、行业资源丰富、研究能力强、团队工作效率高 行业学会和企业对行业了解非常透彻,对岗位能力要求非常明确,同时掌握有大量的行业资源。参与合作的10所职业院校,是企业对全国多个省市推荐的多所开设汽车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评估后遴选产生的。核心教师均从事过多年的专业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对专业的教学研究颇有深度,通过和企业、行业专家的对口交流、岗位实习等途径,对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准确到位,为课程体系开发、提高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参与程度深,支持力度大 作为教学体的主要创办人,企业当仁不让地参与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对项目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如技术资料和技术支持;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发动机、变速箱甚至教学用车等;为学校采购提供较大幅度价格优惠。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企业指定专人配合。在学校保证生源的前提下,企业承诺保证学员就业。

课程开发有特色 新开发的五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均强调以维修技能培养为要务,全部采用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教学情境设计用企业提供的常见故障现象导入,以确保所教项目贴近实际。每个项目都加强技能点介绍,尽可能说明故障机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规范学生的操作,严格执行企业维修手册中的标准。系统编写了适合教学使用的工单;五本教材编写中采用了大量来自企业的最新资料,整个课程体系有很强的创新与实用性。项目专用实训教室的配置标准由企业提出,并配合各校建立既有统一规划,又满足各校实际要求的项目视觉识别系统(VI),学生上课统一着企业工装,教学环境职场化。

教师竞赛促交流 组织的核心教师对抗赛能有效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间的交流。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冲突未妥善解决 新开发课程是嵌入原有课程体系中的,但由于各合作院校的课程体系不同,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出现冲突时,只好整章回避或重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合作院校应及时修改培养方案,做好与企业合作教学的衔接准备。

企业高层认可度高,而基层单位(各地4S店)重视度低,参与性差 基层单位是合作中的重要成员,实习实训工作以及就业选择都要依靠他们来完成。但是在合作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地4S店参与的很少,大量行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应该认识到4S店作为企业利润完成者,有自己不同于公司总部的利益诉求,因此,应建立起学校与当地4S店的互惠合作机制,提高4S店的合作积极性。

针对合作企业设置课程,内容缺乏广泛适应性 课程内容中加强了对合作企业产品知识和专用工具、专用设备的使用训练,却缺乏通用知识和工具设备的使用训练,必然会削弱学员的工作适应能力,影响其在其他企业就业。建议授课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日常教学工作缺乏沟通和交流 课堂教学是对课程体系研究成果的实施和检验,新开发的课程体系必然存在不合理、需改进的地方。根据项目实施要则,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由校方负责。由于各校存在师资、硬件设备、管理水平的差异,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法,要寻找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需要各方沟通交流。项目要则规定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工作会议,因此,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建议合作学校之间建立沟通机制,出现问题及时研究探讨,合理解决。

实践表明,校企共建教学体这一合作模式效果是明显的,对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为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1]傅伟.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合作[J].机械职业教育,2009,(4):24.

[2]吴建设.高职院校校企“双赢”合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49.

[3]郭江峰,胡为民.校企共建教学体在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2008,(12):85.

□有话职说

最困难的职业就是怎样为人。

——何塞马蒂

G717

A

1672-5727(2010)12-0135-02

彭晓艳(1975—),女,湖南保靖人,土家族,管理学硕士,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保险实务(机动车方向)。

阳小良(1963—),男,湖南汩罗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保险实务(机动车方向)。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课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