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高职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2010-02-17梁辉
梁 辉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国际金融危机对高职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
梁 辉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0015)
国际金融危机对高职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出高期望值与低抗挫折能力、高自尊与低效能感、高焦虑感与低成就感、高独立意识与低自主性等多种矛盾并存的心理特征。探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将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国际金融危机;高职生;心理;影响;对策
始发于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使高职毕业生感到无助和迷茫,而且对在校的高职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在校生隐约感到了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产生了对前景的担忧和焦虑,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将会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益的帮助。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的心理特点
高期望值与低抗挫折能力并存 除一小部分因高考失利而被迫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外,大部分高职生对自己能接受高职教育感到满意,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新生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入学教育,进一步强化了高职生的自信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感到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尤其是看到学哥学姐为就业而奔忙时,在校生的高预期必然遭受打击,开始担心自己学历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与此相应的是高职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常不能冷静分析,而是采取逃避、抱怨、依赖等方式。高期望值与低抗挫折能力之间的矛盾,必然引发强烈的厌学情绪,甚至产生愤世嫉俗的心理。
高自尊与低效能感并存 很多高职生不能对自己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尽管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时会有无助感和失败感,但他们不会轻易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现实,更不愿意将学业上的失败归咎于自我,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并希望能够通过高职教育获得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方向,有些学生感到迷茫,不知自己该从何处入手提高自己,对学业放任自流。这种高自尊与低效能感之间的矛盾,常常使学生陷入怀疑、彷徨、无助的情绪中。
高焦虑感与低成就感并存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学生对未来的担忧,因此,很多高职生常常对前途充满焦虑。其明显的表现就是盲目考证,认为有证书在手就能增加就业的砝码;有些高职生则热衷于兼职,甚至不惜牺牲学业,认为这样可以增强职业能力。但无论是考取证书还是兼职,都无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考证或兼职过程中遇到的挫折还会对学生的学业、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怯懦、焦虑等心理问题。
高独立意识与低自主性并存 随着成人意识的不断加强,高职生渴望独立的愿望迅速彰显出来,他们强烈要求摆脱依赖性,试图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要求取得与成年人同等的权利。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发现有些现实问题无法仅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当面临压力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社会背景时,很自然地会将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虽然他们的内心深处不愿意再凭借父母的羽翼庇佑自己,但却希望借助父母的力量帮自己应对危机,此时,依赖性、惰性就会自然地凸显出来。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产生心理矛盾的原因
职业定位不准确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但社会上甚至高职生本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却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很多高职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仍然将就业的目光放在公务员、“白领”等工作领域内,认为工资高、稳定、轻松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表现出怕挑战、求安稳的心态,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和等级观念。不准确的职业定位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目标与高职生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于是,有些学生因看不到高职教育与职业理想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陷入悲观,产生抱怨、懈怠,甚至干脆否认职业教育的意义,借以发泄内心的不满。
自我意识不健全 高职生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心理断乳期”,其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够健全,具有积极面与消极面并存的鲜明特点。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对自己有较高的积极评价,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全面而辩证的自我分析,往往无法合理评价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专业特长及职业定位。于是,自我意识的不成熟使他们常常感到茫然失措、犹豫不决甚至躁动不安,导致学习兴趣起伏不定,情绪变化反复无常,行为选择盲从攀比。
教育模式不完善 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比较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是,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师资薄弱,硬件设施不健全,校企合作渠道不畅,导致实训时间短、实训方式简单,学生对实训缺乏兴趣。另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普通高等院校引进或刚毕业的大学生,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多,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课时安排等方面,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真正培养高职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到失望和无奈。
对国际金融危机缺乏了解 虽然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很多在校高职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校高职生了解国际金融危机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师常常在警示劝诫学生时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网络,网络上充斥着的大量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破坏性作用的信息,无疑会对高职生产生较强的冲击力。高职生通常还不能对从以上两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辩证分析,因此,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必然是片面的、模糊的,也是非理性的,引发的心理效应则是自卑、焦虑,行为效应则是盲从。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培养学生恰当的职业愿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未来工作的理想化描绘。恰当的职业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指引学生行动的方向。因此,首先,学校应安排专门的教师向学生提供职业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随时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实可行;其次,教师要引导高职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进行科学的自我定位和职业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等等。再次,专业课教师应在传授职业技能时,借助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其尽快地了解未来的职业环境,做好应对就业压力的技术上和能力上的准备。
校企合作要切实到位,做好学生的职前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亮点和特色。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校企合作项目常常流于形式,有些企业存在应付心理,不愿意安排学生进行实质性的生产实训,使学生感到失望、愤慨,进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学校要确保校企合作的效果,一方面,必须慎重选择合作企业,不能只求多而全,更要看合作的实效;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要积极干预和监管学生的实训情况,既要管理好学生,又要督促企业,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这样,不仅能保证学校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使企业招揽到更优秀的人才,也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磨炼,提高职业技能,提升职业信心,切实完成职前教育。
正视危机的影响,拓宽就业思路 国际金融危机的确对高职生就业产生了影响,但同样也带来了机遇,全面了解危机、正视危机的影响,将会使学生澄清认识,增强信心。因此,学校应通过规范的教育渠道,如开展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研等,向学生宣讲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帮助学生多角度、理性地看待危机,认清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样既可避免学生盲目担忧,又可使其提前做好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另外,学校还应借助上述活动,引导学生拓宽就业思路,改变就业观念,发现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生显现出或潜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乐趣和信心。首先,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给予及时的指导,做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其次,学校应安排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个体干预或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舒解情绪,厘清认识;再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全员参与。比如,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多,比较有权威,学生也会信服专业教师,因此,专业课教师的积极参与,无疑将会对解决高职生的心理困扰产生积极的影响。
[1]袁旭,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立体结构调整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艳芳,等.职业与人生[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李才.金融危机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9,(14).
[4]马莉.金融危机环境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思考[J].新西部,2008,(22).
[5]戴桂钦.金融危机下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及其对策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3).
G715
A
1672-5727(2010)12-0040-02
梁辉(1977—),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学与教育学。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08-3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贾颖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