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多虑平配合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0-02-17郭传印
郭传印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5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约有半数中老年患者于皮疹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常可持续数月或更久[1]。目前仍无特效疗法,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止痛、物理治疗、激素、免疫调节等多项措施综合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治愈率差别较大,疗效不稳定,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成为较棘手的难题,因此需要不断探索,现将我科收治的7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9月~2008年9月我院确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41~50岁者 26例,男 15例,女 11例;51~60岁者 33例,男 18例,女15例;61~70岁者15例,男9例,女6例;71岁以上者2例,均为女性。病程1~3个月者49例,3~6个月者27例。受累神经:颅神经12例,臂丛神经9例,肋间神经48例,腰骶丛神经7例。患者均有刀割样、针刺样、闪电样、烧灼样等不同种类、形式、程度、频度的单一和混合疼痛。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
1.2 方法
治疗组38例,给予阿昔洛韦0.2 g,5次/d,口服,多虑平25 mg,2次/d,早晚口服,配合1%的利多卡因溶液疼痛部位周围皮内多点浸润注射,注射部位常规消毒,每浸润点注药剂量约0.1 ml,每两浸润注射点间隔1.0~1.5 cm,利多卡因最大使用量不超过200 mg,每周2次,3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只给予阿昔洛韦和多虑平口服,给药剂量、次数、疗程长短与治疗组相同,治疗总时间以1个疗程为限。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观察2周,不复发为治愈;好转:疼痛程度减轻,频度降低,持续时间缩短;无效:症状无改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9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3例,好转22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55岁、60岁和70岁的带状疱疹患者中PHN的发生率分别达29%、47%和73%[3]。由于较长时间剧烈疼痛的折磨、对治疗效果的失望和无奈,大多数患者会产生抑郁和(或)焦虑症状,少数患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消除临床症状是治疗的关键。阿昔洛韦是嘌呤核苷酸衍生物。ACV只在感染病毒的细胞内转化成有活性的三磷酸盐,且对病毒DNA的选择性较人体的选择性高,是一种专性链终止物,只要一个分子即可终止DNA链。用于疱疹病毒感染,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4]。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作用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使突触间隙中这两种神经递质浓度增高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也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5]。能消除或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少患者对疼痛的过分关注,并能增强涉及痛觉的脊神经元的抑制程度,起止痛作用。利多卡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麻醉药。相同浓度下与普鲁卡因相比,利多卡因有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等特点,同时无血管扩张作用及对组织几乎没有剌激性[6]。利多卡因注射液疼痛部位周围皮内多点浸润注射,能快速阻断疼痛传导,消除不良刺激,强化了阿昔洛韦、多虑平的抗病毒、消炎、止痛、抗抑郁和焦虑作用,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和治疗的依从性,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除禁忌证外,治疗中利多卡因最大用量只要不超过200 mg,不良反应少见,且皮内浸润注射不易受部位限制。本研究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三者联合应用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相互协助作用,可迅速消除症状,缩短病程,明显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使用阿昔洛韦、多虑平配合利多卡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1]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3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79.
[2]苗爱敏.围刺结合温针灸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4):41.
[3]黄峻,范卫新,毕志刚,等.皮肤性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112.
[4]倪容之,刘玉峰.现代皮肤病性病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6.
[5]师海波,王克林.临床最新药物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352-353.
[6]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