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2010-02-17张桂春
□郭 丽 张桂春
增强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郭 丽 张桂春
中职实训课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质量,教学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探究如何增强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包括:以“教育叙事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学反思习惯;以“网络博客”为媒介,构建反思新平台;以“专家引领”为依托,提升教学反思水平;创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合作式反思。
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状况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瓶颈,而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则发展缓慢,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国家从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政策,到2008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达到810万。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仍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成为改变职教现状的关键所在。为了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转变,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点与时俱进的转移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上来。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实训教师的素质。“实训教师是指在职业学校从事包括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职业实践课教学的教师,也称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师,按学生所学课程类别又常称做职业实践课教师。”[1]提升中职实训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实训教师的实训教学与学生的技能水平密切相关,实训教师的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学实践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来保障。高素质的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是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行为、教会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教学”的能力,更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和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由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养成的。
中职实训课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质量。目前,中职实训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也制约了实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教学反思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究如何增强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反思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一)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了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强调专业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中,“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诉求的焦点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三个阶段。理智取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级阶段[2],其关注点在于教师的教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实践反思取向则注重教师要从被动的技能型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生态取向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阶段,强调的是教师群体要成为学习共同体,通过共同反思合作发展来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二)教学反思能力是促进实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反思教育理念、教学价值、教学决策、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一系列教学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显行为,它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反思行为。“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性的体现。”[3]反思是实训课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实训教师来说,促进个体自主发展不仅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仿效科学有效的教学行为,还要注重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要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进行积累及批判,从而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成为合格的职业教师。
(三)教学反思能力是实训教师实施有效实践教学的保障
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自我素质提升的重要机制,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前提。实训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密切相关,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更是关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独立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要善于对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反思。教学反思能力高的教师通常具有较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专业知识、实践知识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帮助其积极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等一系列措施来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经验积累提升到自觉反思状态,这是提升实训教师自身素质的关键所在。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的重点与关键,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要求与提高上,忽略了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是操作型、演练型的教学指导。对于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来说,实训教师仅仅具有操作技能,仅仅是一名“工匠型”教师是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要求的。因此,实训教师应是“反思性实践者”。“‘反思性实践者’要求教师对教学秉持研究的态度,通过与自身的对话来研究实践教学,通过分析教学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系统、持续的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过程是教师形成独具特色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论素养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便捷可行的途径。由此,就能促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由‘技术型’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型’的教学名师。”[4]
二、增强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在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质疑、不断追问、不断探索求证并不断改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循环发展的。教师在不断学习、反思、批判中增强教学反思能力,并在不断的自我研究、与他人合作、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从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角度来探讨增强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以“教育叙事研究”为载体,培养中职实训教师的教学反思习惯
反思作为教学活动一种方式手段,指向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以及行为的改善。要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这个载体,来养成中职实训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教育叙事研究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方式,要求教师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包括对已发生的教学事件的描述、判断,还包括对正在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教学实践的描述和理解。教育叙事研究重点在于“研究”,要求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批判。
中职实训教师的叙事研究指向实践操作中的问题,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来审视实践教学,通过撰写教育叙事来描述具体的操作行为、行为的方式方法、步骤、要领等操作程序。实训教师通过对专业指导中的实践操作问题的分析来撰写教育叙事、分析具体专业案例的叙事研究等策略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达到对教育体验的理性探讨。
(二)以“网络博客”为媒介,建设教师反思新平台
“博客”(英文“Blog”,全称“Weblog”)本义为“网络日志”,是一种以时间线来记录生活、学习、工作、情感等情况,以网页形式呈现日志,与人交流分享的网络工具。网络博客以其文化性、传播性、共享性、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特别是技术门槛低的特点受到大众的关注。网络博客涉及领域广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博客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新浪博客频道专门设立教育博客,参与教育博客的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名人以及教育机构、教育杂志主体等。
网络博客做为一种交流沟通的网络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网络博客的超级链接、评价等技术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等创设了良好的平台。博客交流打破了交流的时空障碍,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交流。网络博客有利于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教师的教学交流不再仅限于教师群体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更加丰富教育主体参与到教学交流中,家长、科研机构以及专业领域的专家、名师的参与对话与交流,使得教师的博客交流更具价值性和发展性。
博客日志的撰写是增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撰写教学博客是关于实践教学中亲身经历的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教学行为的质疑,教师通过撰写网络博客实现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加深对教育价值的认识。这个过程也促进了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持续的深入研究,使得教师担当起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的重任。教育博客的以时间为轴记录了教师成长的历程,也是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载体。中职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多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教学,更需要实训教师通过网络博客的载体分享名师的教学经验、与专业专家等在线探讨来指导实训教学。
(三)以“专家引领”为依托,提高实训教师教学反思水平
“专业引领,也称为“专家引领”,通常指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形态。”[5]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实训教师迫切需要教育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的指导引领。学校可以采取聘请教育专家、教学实践领域的优秀教师、企业等部门的专家到校为教师开展讲座、学术交流、实践指导等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来推动教师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可以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在专家引领下提高教师反思的深度,进行规范的教学反思。专家引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反思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还应根据教师的个人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以此来促进实训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中职实训教师的发展迫切需要教育专家的参与、指导。首先,针对实训教师缺乏教学的理论知识,教育专家可以在中职学校的教师群体中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教学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为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指导,帮助教师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反思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的、系统地、循环反复的研究。帮助教师进行教育叙事,通过对教学叙事研究来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并帮助教师对教育叙事进行有目的性的研究以养成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另外,专家引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需要,还应根据教师的个人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以此来促进实训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
(四)创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实训教师的合作式反思
创建教师之间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同事之间开展合作式的反思交流已成为一种必然。“学习共同体就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 (包括专家、教师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构建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境脉的动态结构”。[6]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主题内容探讨,通过教师之间的课堂或车间地观摩教学、开展教研组的主题反思研究、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合作等方式,促进教师的合作式反思。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以所教专业为依托创建学习共同体,实训教师围绕教学指导开展合作式反思。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合作式反思可以针对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是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交流。
创建良好的教学反思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进行自觉教学反思的有利条件。学校应鼓励、支持、引导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生活在一种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开放性的对话和讨论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到改善,同事的思想和良好建议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7]同事之间的合作反思要在平等、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确保合作反思的有效进行。综上所述,创建良好的教学反思共同体,增强实训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形成特有的合作式反思的群体。
学校等外在环境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学校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反思文化氛围也是保障实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1]陈萍,张桂春.职业学校实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J].职教论坛,2007(8):11-14.
[2]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
[3]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教师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
[4]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
[5]赵昌木.教师在批判性教学反思中成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5):425.
[6]黄娟,徐晓东.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10):15-18.
[7]郑慧琦,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98.
责任编辑 吴学仕
郭丽(1982-),女,山东日照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桂春(1956-),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职业院校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BJA080056)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张桂春教授。
G71
A
1001-7518(2010)18-00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