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010-02-17来震
来震
新课程关注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很多教师为学生补充阅读专项训练,这本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可在具体实践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却很缓慢。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师劳动的低效?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出现在阅读评讲这一环节,而这也正是阅读策略有效渗透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谈谈在阅读评讲方面的一些思考。
1 讲前重温,奠定学习基础
读是理解的前提。很多学生,特别是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受到时间的限制,对文章读得并不充分。再加上完成练习、老师批改完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会有遗忘。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评讲,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方法的学习中来。
如果教师在评讲前能给学生5分钟时间把文章再好好读一读,把自己的错题结合文章想一想,一定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产生新的认识与学习需求,从知识和心理两个方面为接下来阅读方法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展现过程,注重方法引领
新课程关注过程,可很多教师在评讲的过程中却总喜欢把最标准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消化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答案是教师给出的,学生不敢质疑,而且教师的笔调与学生距离比较远,不利于学生进行模仿、学习,这是其一;教师的标准答案是如何产生的,学生并不知道,即便错题全部改对了,能力其实并没得到提高,这是其二。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评讲时应注重思维过程的展现以及方法的引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总结,从而习得阅读的策略。
例如,笔者在讲解《别把困难看得太明白》“归纳主要内容”这题时,精心选择3位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A答案完整、简洁、流畅,利于学生模仿;B答案意思完整,可不够简练,需要重新组织语言;C答案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意思不够完整,需要进行调整。学生看到黑板上的3个答案后,一致认为A答案好。通过分析比较,领悟归纳主要内容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件,同类事件可以放在一起概括。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纠错,归纳能力有了切实的提高。
3 重点突破,强化薄弱环节
各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同,每次阅读练习的训练点也是有所侧重。如果教师平均用力,将受到时间的限制讲不透彻,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应认真分析本次阅读的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评讲时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例如,笔者在评讲《成功时的真诚退让》一文时,发现学生在理解“合作不仅包括遇到困难时的挺身而出,而且还蕴含获得成功时的真诚退让”一句时错误率极高,而理解句子的含义也正是高年段阅读训练的重点。于是,笔者分五步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一练有一得。
第一步,联系上下文,读读句子,圈出关键词“遇到困难时的挺身而出”和“获得成功时真诚退让”。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获得成功时真诚退让”,学生从文中发现这是指“把成功的机会让给别人,在荣誉面前要学会谦让”。
第三步,调动学生已有体验理解“遇到困难时的挺身而出”,明白这是指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帮助合作伙伴去克服困难。
第四步,串词成句,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五步,把句子放回文章,体会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赞美了奥尔德林在荣誉面前甘于退让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举一反三,注重方法迁移
在评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个迁移可以是运用课文中学得的方法迁移指导本次的阅读,也可以是本次阅读中运用的方法迁移到其他阅读之中。
例如,学生在回答《拐弯处的回头》中“文章为什么要以‘拐弯处的回头’为题”一题时,就事论事,没有对父爱的含蓄深沉以及我对父亲默默关怀的感激之情作进一步理解。在评讲时,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爱之链》“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说一说理解题目的方法:一要紧扣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说出题目的表层含义;二要深入感悟,体会作者撰写此文的用意所在,挖掘题目的深层含义。明白方法后,引导迁移,再来看《拐弯处的回头》,学生就能紧扣“父爱”对题目的含义进行深层解读。
接着,笔者又趁热打铁,补充阅读练习《免费而珍贵的礼物》《敬重卑微》,让学生说说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由于有了“回顾课文,总结方法——阅读训练,迁移运用”这么一个过程,学生能较为准确地题目进行解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阅读专项训练的评讲中做的一些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只要教师在阅读专项训练中“巧”用阅读材料,讲“透”阅读策略,就一定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快速提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