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丙戊酸钠引起药物性黄疸一例

2010-02-17110045解放军95979部队郭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丙氨酸药物性转氨酶

110045 解放军95979部队 郭红

口服丙戊酸钠引起药物性黄疸一例

110045 解放军95979部队 郭红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于2009年2月19日行脑膜瘤切除术。术后第3天,为预防癫痫,常规给予丙戊酸钠口服,0.5 g(1片)/次,2次/d。服药2 d后,患者自觉周身无力,厌食,尿液颜色加深;服药10 d后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将丙戊酸钠减量,0.5 g(1片)/次,1次/d;术后1月余,患者自觉上述症状未见减轻,且尿液呈浓茶水色,食欲急剧下降,全身无力,皮肤发痒,经咨询医生后停药,去医院门诊就医。查: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检验:γ-谷氨酰基转移酶546 U/L,丙氨酸转氨酶154 U/L,总胆红素120 μmol/L,余未见异常,以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收入院。

入院后次日检查,肝脏CT正常,肝功能:γ-谷氨酰基转移酶532 U/L,丙氨酸转氨酶129 U/L,总胆红素144.39 μmol/L,其他指标正常,乙肝六项正常。临床诊断:药物性黄疸。给予保肝祛黄治疗:①10%葡萄糖250 mL+还原型谷胱甘肽1 200 mg,1次/d,静滴。②10%葡萄糖250 mL+10%氯化钾0.5 g+维生素C 2.5 g+黄芪注射液20 mL,1次/d,静滴。③茵栀黄颗粒剂,2袋(6 mg)/次,3次/d,口服。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食量增加,皮肤、巩膜黄染现象减轻,肝功能检查:γ-谷氨酰基转移酶134 U/L,丙氨酸转氨酶64 U/L,总胆红素40.91 μmol/L,其他指标正常。停服茵栀黄颗粒剂。

入院2周后再次检查肝功能:γ-谷氨酰基转移酶46 U/L,丙氨酸转氨酶31 U/L,总胆红素28.6 μmol/L,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加肝苏颗粒剂,2袋(6 mg)/次,3次/d,口服。

入院3周后检查肝功能:γ-谷氨酰基转移酶32 U/L,丙氨酸转氨酶30 U/L,总胆红素18.35 μmol/L,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尿液颜色恢复正常,皮肤、巩膜颜色正常,痊愈出院。

2 讨论

患者既往健康,术前肝功能检查正常,术中、术后无输血治疗,无肝炎病史及肝病家族史;除应用丙戊酸钠外,无其他药物用药史,排除其他药物引起药物性黄疸的可能性;肝功能测定除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外,余无异常改变;经保肝祛黄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判断(得出结论)此例黄疸是由口服丙戊酸钠所致的药物性黄疸。丙戊酸钠商品名德巴金,用于癫痫、躁狂症的治疗。丙戊酸钠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等,少数患者出现肝脏毒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氨基转氨酶升高,国外有中毒致死病例的报道,多死于肝功能衰竭。因此,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时除注意询问有无肝炎病史及肝病家族史外,对肝功能正常者服用时也应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并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肝功能改变,应立即停药,以减少其对肝脏的损伤。

1005-619X(2010)04-0373-02

2009-08-19)

猜你喜欢

丙氨酸药物性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分析
转氨酶高与肝炎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