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10-02-17王俊徐原
王俊 徐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王俊 徐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从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模式等方面论述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实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与实践,以学生服务企业类型为载体,探讨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实务、合伙企业法律实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实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实务及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等从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式的学习情境。
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实务;课程改革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经济法实务》课程的设置,符合经济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该课程是经济类专业的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的基本知识从事企业经济活动的能力。我院从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高职经济类专业《经济法实务》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程定位
行业分析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及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经济活动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激增。新形势下,改革的深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大改变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我国相关经济法的单行法律规范(如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等)也逐步健全完善,各类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科技企业、市场中介组织、跨国组织大量建立,对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人才的需求和吸纳大大增加,相当多的经济类专业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促使我国的市场经济从“法制经济”向“法治经济”转变。
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分析多年来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确定经济类专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统计、进出口外贸、审计等。针对这些职业岗位群,通过企业调研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确定了这些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并进行分析整合,归纳出以下39个典型工作任务(见表1)。由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14个行动领域,转化配置为16个学习领域,构建了“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式”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经济法实务》课程成为高职经济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前导、后续课程《经济法实务》课程是在学习了前导课程《法律基础》、《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的。学生掌握了法律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为《经济法实务》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习该门课程,掌握了我国具体的单行经济法律后,既可以为《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毕业设计与论文》等后续课程服务,又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各类企业经济活动中法律实务岗位的工作,还可以为学生通过营销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起到支撑作用,真正做到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课程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是深入企业,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情境、实施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从事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和处理相关经济法律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能够在经营管理和经济交往活动中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实现经营目标和利益最大化。本课程还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常见法律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学习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深入观察、仔细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根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本课题组教师通过与企业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法院等一线技术骨干共同讨论,确定了企业经济法律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经过详细调研,经济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5类。课题组打破了原有的按照单行法律规范分章节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解构与重构,确定了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实务、合伙企业法律实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实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实务及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等5个学习情境(见图2)。
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检查六个步骤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先是教师下达学习工作任务,由学生自主利用课外时间查阅学习情境的相关知识(资讯),然后根据获得的知识拟定工作方案(计划),继而进行研讨、论证、修改、确定方案(决策),再进行工作方案实施(实施),之后进行效果评价(评价),最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效果进行总结(检查)。
根据岗位工作评价标准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依据评价范围全面性、评价指标系统性、评价主体多样性、评价方法综合性的原则,实行“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评价方式,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笔试、答辩与任务完成相结合,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考核相结合。
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教学内容选取要满足企业经济活动中法律实务工作过程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密切沟通合作,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岗位设置和经济活动,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选取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一致,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中法律实务的工作技能,确保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所选取的每个工作任务,其内容都是企业经济活动中日常性、实用性强的工作任务,来自于企业,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有利于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针对山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山东省地处沿海,进出口贸易发达,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外商投资企业比例很高,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几率较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我们设计了“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学习情境,训练学生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工作技能,旨在为学生毕业后在此类企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序化
以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为序设计递进式的5个学习情境企业的类型不同,其企业规模、内部经营管理及经济交往活动的复杂程度也不同。我们遵循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了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实务、合伙企业法律实务、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实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实务、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实务等5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式的学习情境,将根据岗位分析与归纳得出的《经济法实务》课程的相关知识、技能序化整合到这5个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5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可逐步掌握5类企业经济法律实务的工作技能,并可实现知识的迁移。
按照工作过程序化每个学习情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来自于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具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过程,因此,应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将从事企业经济活动法律实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序化、整合到每个学习情境中。通过每个情境的学习,掌握一类企业法律实务的工作技能。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深入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后,结合高职经济类专业特点和我院生源实际,探索出适合情境教学的“真实任务、模拟运营、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见图3)。
根据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情境根据岗位群调查确定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据此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保证了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完全来源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完成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由于课程组教师与企业紧密联系,经常为企业进行相关经济法律事务的技术服务,如公司设立法律文件准备、合同拟定、法律纠纷咨询等,教师将这些服务项目纳入到学习情境中,使得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任务。
通过设立“模拟公司”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可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氛围,一个班级成立两个公司,学生按10元一股认购股份。教师将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交给“模拟公司”完成,以此确定“模拟公司”工作任务目标,整个学习、工作过程按公司化模式运作。学生在完成真实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达到学训一体的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设计情境教学在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主角,应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设计教学情境。学生为胜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实践动手等方式达到锻炼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目的。
[1]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王成方.精品课程建设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3).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0)01-0040-02
王俊(1978—),女,河南驻马店人,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法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