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政策选择
2010-02-17冯丽杨挺
冯丽 杨挺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浅析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问题与政策选择
冯丽 杨挺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此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在分析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政府在政策层面应进行的考虑,以寻求变革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现状;问题;政策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力量,她们掌握技能的程度决定着农业发展的质量。农村妇女职业教育作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从现在看我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仍处于薄弱近乎被忽视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政府在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方面应做出政策选择。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取决于物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根本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即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妇女占全国农业劳动力的60%以上,她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但是,受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仍存在着刻板的社会性别观念。这些传统的观念在无形中规范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农村妇女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生儿育女和家庭义务上,她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都没有得到开发,导致她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潜能没有被挖掘。
职业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是劳动人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对促进经济繁荣和改善贫困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发展农村女性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不盲目定项目,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型、各层次实用技能人才,把农村女性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源,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农村妇女自身发展的需求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就造成她们思想落后,参与社会活动少,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农村妇女文化素质程度又与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直接相关。文化低的农村妇女,生活在闭塞的世界里,对性别歧视习以为常,意识不到自身解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传统落后的思想观念,文化层次和教育程度的限制,使得农村女性政治观念淡薄,参政意识淡漠,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要以性别平等观念为核心,为农村妇女重新认识社会和家庭角色奠定思想基础,使她们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农村妇女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农业生产能力,学习了一定的技术,这不仅增加了她们对家庭收入的贡献,而且能利用这些知识参与家庭决策,提高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随着家庭地位的提高,农村女性会获得更大的自信,她们也会积极参与村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而且能够在会议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有些女性能够担任领导职务。农村女性积极参与基层政权,大大提高了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农村女性职业教育通过专门为女性打造的理念和教育方式,鼓励她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突破自我,帮助她们找回自信,以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性别歧视的普遍存在
在我国的教育中存在性别歧视由来已久。根据史静寰等学者的研究,关于职业分工和角色定型,在幼儿读物插图中,100%的科学家是男性、100%的工农兵是男性、100%的教师是女性、97%的服务员是女性。同样,在职业教育中可供女性选择的专业一般都是围绕农业方面和传统的“女性化”课程,比如说裁缝、婴儿看护、家政等课程。
其原因在于:(1)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我国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一些传统文化观念,比如说“男主外,女主内”、“嫁出的女,泼出去的水”、“女人不能主大事”等等,农村妇女的性别角色成为她们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2)公共政策中性别意识的缺失。我国的公共政策在指导和促进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有着明显的缺失。不仅缺乏支持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专门具体的政策和制度,而且缺乏具体的职业教育规划,以及支撑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农村妇女就业保障政策。
(二)农村妇女教育水平受限
在全国女性就业者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为76.12%,而且这部分人口规模还在扩大。全国妇联在1990年、2000年分别做了两次关于妇女地位的调查,发现女性的受教育年限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农村妇女所受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差距仍较大,58.8%的农村妇女只有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低文化的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而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又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影响其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我国农村妇女还不具备吸纳其他行业知识所必须的受教育水平,这也成为农村妇女群体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受阻的重要原因。
(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都存在各自的特点。从大范围看,可以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从小范围看,可以分为省、市、县、乡、村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1∶1.04;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0.75∶0.63。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城乡收入的差距,导致农村女性教育资源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构成不均衡。仅以城乡差异为例,1987年全国6岁和6岁以上的女性人口中,城市每万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数为1417人,农村为816人,城市高出农村1.74倍。
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面临政策选择
教育中的许多不公平的问题,都可以归因到政策问题上,即由政策的缺失和不健全所造成。因此,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从政策上应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如何把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对妇女职业教育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教育中的性别不公平、女性教育意识缺失由来已久,在农村地区更加明显。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性别公正意识在全社会的树立和深入人心,仅仅依靠社会自身运行的惯性来得以进步显然是不够的,政府在政策层面的保障非常必要。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看到作为社会成员中的男女两性成员生理上的差异,因此能有意识地预见政策运行带给女性的可能性影响,并在决策中体现出保护女性性别利益的措施和对策,有效地消除对女性不利的因素,促进两性长远和谐地发展。发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首先必须运用公共政策“有形的手”来保障教育的公平性,以促进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如何融通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农村妇女要掌握一定的实用性科学技术,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知识为基础,因为文化层次高的人对技术将会有更高的领悟力和探索力。因自身素质的原因,我国农村妇女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受到很多的限制。但是,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的体制与结构仍然不合理,影响着农村女性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管理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仍在升学体制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学制以及教育计划统一制定,同时,在基础教育结构中职业教育几乎没有一席之地。在目前中国经济水平尚不发达,教育结构本身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这种教育体制只能在减少教育者数量的条件下维持教育的运行。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无疑会作出牺牲。因此,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中,面临着如何协调农村普通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三)如何实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历来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职业教育的拉动力就越大;反之,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就会不足。因此,我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在区域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东部发达地区,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就高于西部地区,而城镇妇女职业教育也要比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完善。为了缩小农村妇女教育在区域之间的差距,各个区域应该相互开放,充分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开展区域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扩大区域女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我们需要投放更多的关注和努力,因为这是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妇女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政策方面入手,以期农村妇女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1]袁玥.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职教发展模式[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1).
[2]张献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的思考[J].教育论坛,2006,(5).
[3]朱楚竹,蒋正华.中国女性人口[A].面对21世纪的选择——当代妇女研究最新理论概览[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4]彭友化.论区域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08,(10).
[5]靳道亮.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困境及其对策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7,(6).
[6]周庆行.农村女性教育体系的缺失与政策选择之困境[J].职业圈,2007,(11).
[7]钱民辉.女性教育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8]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8,9).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有话职说
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孙中山
G710
A
1672-5727(2010)01-0020-02
冯丽(1980—),女,河北邢台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杨挺(1971—),男,四川阆中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