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预后影响
2010-02-17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范丽江贲广秀张春华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范丽江 贲广秀 张春华
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椎体损伤之一,它的主要症状有腰背部疼痛、腰背肌痉挛、翻身困难;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交感神经或长期卧床导致肠蠕动减弱,可有腹胀、腹痛等症状;病人由于惧怕疼痛,一般在伤后2周左右进行功能锻炼,病人预后恢复欠佳。为此,自2005年6月我们在病人入院后即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3月~2005年5月26例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5年6月~2007年11月2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的体力劳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 对照组 在入院后即给予平卧硬板床,腰部垫7 cm左右软枕并持续不变,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发生腹胀后给予对症处理,在病人疼痛减轻2周后,逐渐给予五点式、三点式、燕飞式功能锻炼。
1.2.2 干预组 入院后除给予平卧硬板床,腰部垫5 cm左右软枕,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外,还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1.2.2.1 腹胀的预防 患者腹胀一般发生在伤后1~2 d,我们一方面采取伤后禁食2 d,通过输液给病人补充营养和热量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清除患者消化道内的陈旧食物渣滓、积气和粪便,清洁灌肠1次/d,或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封闭,以促进肠蠕动,排除积气及粪便。
1.2.2.2 腰部垫枕 在腰部受伤的椎体垫枕是目前常用的治疗该骨折的有效措施,和其他部位骨折应用牵引疗法一样,需要维持至骨愈合。入院后我们先垫枕5 cm,适应3~5 d后,将垫枕逐渐增高,在10 d内达到15~20 cm,每天间隔垫枕8 h以上,改变了以往腰部垫7 cm左右软枕并持续不变的方法,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1.2.2.3 急性期的医疗体操 入院后第2天开始行呼吸操,做深而慢的呼吸,增加肺活量,减少残气量,预防肺部感染;直腿抬高,增加腹肌力量,肢体的主被动活动和等长练习,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练习时注意勿急剧被动活动,导致软组织损伤,异位骨化或疼痛。
1.2.2.4 改良五点支撑法 伤后第3天,患者由于疼痛无法以头顶、双足及双肘为5个支撑点,我们采取护士协助病人,将病人身体移至靠近床边的位置,护士靠近病人站立一侧,两手拖住两侧腰部,相当于骨折椎体水平的两侧骶棘处,与患者五点支撑法同时用力向上提,并保持此状态10 s左右,高度由开始的5 cm左右逐日加至15~20 cm,每次上提次数从开始的20~30次,增加至50~80次,3次/d,操作后骨折处再垫一软枕。
1.2.2.5 出院指导 伤后2~3个月,经过5~6周锻炼椎体压缩楔形已经基本恢复,骨折已经达到临床愈合,患者在支具保护下离开床面活动锻炼。首先训练患者俯卧下床:患者翻身俯卧后,由卧位起立时,先沿床上俯卧,一腿先着地,然后撑起上身,再放下另一腿成站立位,中间不经过坐位,以免腰部屈曲。由站立位卧下时,按相反顺序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应持续在伤后腰背不痛为止。54例患者均在1、3、6个月作X线拍片复查,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
2 结果
2.1 两组腹胀情况 对照组:明显腹胀16例(占61.5%),轻度腹胀10例(占38.5%),无腹胀0例;干预组:明显腹胀4例(占14.3%),轻度腹胀5例(占17.9%),无腹胀19例(占67.9%)。两组腹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 被压缩的椎体高度恢复在90%以上,无腰背部疼痛,能胜任原工作或重体力劳动者为优,被压缩椎体高度恢复70%以上,能胜任一般工作或中等强度体力劳动,但重体力劳动后感到腰背部酸痛,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为良;被压缩椎体高度恢复70%以下,久坐、久立或从事体力劳动感腰背部酸痛为差。对照组:优者4例(占15.4%) ,良者14例(占53.8%),差8例(占30.8%);干预组:优者19例 (占67.9%),良者9例 (占32.1%),差0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伤后由于腹膜后血肿刺激交感神经,再加上患者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预见性地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使肠内残存的粪及积气及早的清除,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使腹胀明显减轻或不发生。由于锻炼过程中,患者心理上惧痛,病人不可能坚持用大力度,达到骨折复位所需要的腰部上升高度,而腰部垫枕高度不变,骨折处脊柱上升高度不够,前纵韧带张力低,被压缩椎体难以获得满意复位,而遗留腰痛及脊柱不稳。早期护士协助病人的功能锻炼以及垫枕的不断调整,人为地增加一个骨折处上升的外力,致使骨折前缘被压缩处张开,而得到良好的复位,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