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的思考*
2010-02-17刘志强万华明顾邦军
刘志强 万华明 顾邦军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教育游戏的思考*
刘志强 万华明 顾邦军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教育游戏是为教育和教学服务的,那么教育游戏就应该具有教育的特性。教育游戏属于游戏的范畴,教育游戏应该具有娱乐性和交互性,只有充分发挥这些特性,才能使教育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性;娱乐性
从古到今,游戏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断向前发展。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半坡的文化遗址中发现,在一个三四岁小孩的墓葬之中有3个石球。显然,在当时石球已经成为游戏的工具。也就是说,原始社会我国的先民们就有了一定的游戏活动。随着社会思想的活跃和文化娱乐需求的增长,游戏活动便逐渐增多,在先秦就有了斗鸡、走狗、六博等游戏,发展到唐宋时期,中国游戏进入一个鼎盛的阶段,荡秋千、放风筝、马球、拔河、象棋等游戏都是在当时的文化氛围中开展起来的,而且游戏呈现一种普及化和通俗化特色。到了明清时代,除了传统的游戏,棋牌类和麻将类游戏也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发展。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就登上了舞台。教育受到电子游戏的剧烈冲击,为教育游戏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教育游戏的概念
教育游戏是游戏产业的新领地,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学、心理学、传播学、设计艺术学、计算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004年《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将教育游戏定义为能够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计算机游戏类软件。
二、教育游戏的发展概况
国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有了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Bowman最初将电视游戏整合到教学设计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的研究从电视游戏发展到了计算机游戏,类型也逐渐增多,并且也有了广泛应用。
国外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即游戏的教育价值,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理论以及教育游戏的评价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的研究以教育专家Marc Prensky的研究最为显著,他在《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中详细的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军事和培训等方面的应用和对孩子的学习、成人的工作产生的作用。教育游戏的评价相对比较少。
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并设计制作出多种教育游戏。在美国,微软公司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Games-to-Teach项目致力于下一代交互式教育媒体概念模型的开发。在加拿大,“用娱乐开启智慧”公司开发出来的游戏内容和设计比较成熟,基本能满足了学生和学校教学的需要。在法国,Cryo公司制作的“凡尔赛:宫廷疑云”和“埃及:法老王之墓”,是颇受欢迎的教育游戏。在韩国,Kidnkid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电脑游戏的公司,他们开发的“Bubble Shooter Edu-Pangpang”适合从5岁到成年不同年龄的人。
国内对于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在教育游戏的理念上和教育游戏软件的设计开发上都在进行尝试,并不断发展完善,以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为代表。在教育游戏实践方面,以上海盛大公司的《学雷锋》为教育游戏的先行者。但在总体上,国内从事教育游戏产业的公司还相当少,比较知名的只有几家,如:珠海奥卓尔软件有限公司等,但已有逐渐增长之势。
三、教育游戏的初步思考
教育游戏和电子游戏的区别在于:电子游戏可以尽可能地用曲折的情节、唯美的画面,追求完全游戏的感受。而教育游戏不在于情节多么复杂,而在于虚拟现实感的程度,使受教育者能仿真地进入到虚拟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提高学习效率。两者之间的不同目标将带来不同的发展方向,显示了教育游戏也有自己的独特性。
1.教育游戏应同时具有教育性和游戏性两种属性,但教育游戏的设计需要以教育为主、游戏为辅的方法
既然教育游戏目的是为教育服务的,笔者认为应注重和突出其教育意义,保证教育功能的实现。目前许多学者非要找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点,既想发挥教育的最大教育性,又希望发挥游戏的最大娱乐性,这是一种教育游戏的最佳发展,也是一个临界点,经常向这种极端方向探求,不利于教育游戏的健康发展。不管什么科学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学者去探求的,就目前的教育状况来说,我们认为教育的改革不是把现在的教育制度完全抛弃,而是一步一步走的,为了适应国家的教育制度,目前教育游戏的设计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而游戏性仅仅是帮助游戏者以一种愉快心情来掌握知识与获取经验。
2.教育游戏不能以简单知识作为游戏的内容
教育游戏把游戏的有益成分和教育的实施过程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教育的互动、游戏的互动联结在一起,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教育游戏来看,知识载荷过于简单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游戏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任何深奥玄妙枯燥乏味的知识当以游戏这个载体承载时,它们都会被人轻易的接受和掌握,这是基本的常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合到教育游戏之中,或者说把更多的相关知识融合到教育游戏中已成为关键。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需要一线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者的指导以及对学习者的调查分析。
3.教育游戏应该针对不同的课程区别对待
教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而课程的不同对于知识的要求也不相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甚至是严肃性。是否每门课程都可以采用教育游戏呢?笔者认为:对于有些课程来说,例如语文的场景、英语的对话等可以通过教育游戏用计算机技术建构虚拟环境,模仿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或效果不佳的学习情境下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而对于可以很方便地在生活中用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则没有必要一定使用教育游戏,或者说使用教育游戏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4.教育游戏的设计需要多学科的组合
现有的教育游戏较多地集中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少数科目上,而科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游戏非常少,如何将这些知识有意无意地整合到教育游戏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游戏的魅力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天性,另一方面在于游戏本身的悬念与成就。教育游戏应该继承这种魅力,这就需要许多学科的组合,共同参与到教育游戏中,组成研发团队,推动教育游戏研究健康、快速地发展。
5.教育游戏需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分别对待
我们习惯于把“游戏”和“学习”对立起来。事实上,游戏和学习是可以融合的。我们小时候跟着妈妈学习说话、学习走路,跟着爸爸学会与人交往,这些都是在“玩耍”中学习知识的表现。但当我们长大后,“玩耍”的学习就变成了课程。按照这种思想,为什么长大之后非要学习课程呢?难道不可以用“玩耍”的游戏来替代吗?可见,人们从开始就认识到人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待。
教育游戏帮助人们在游戏中学习,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这种方法是否对于每个受教育者都产生好处呢?我们想象一下,不同的教育对象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只有这种千差万别才使得社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状况。教育游戏不可能对于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取得相当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要考虑大部分受教育者的利益。因而需要对受教育者分类,当然这种分类可以按照受教育者的成长过程,也可以按照受教育者的认知过程,找到某类的共同特征,才使得教育游戏的开发具有针对性,这也继承了电子游戏策划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四、结束语
目前国内教育游戏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力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与开发,教育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有助于改变游戏一贯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具有颇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1]蔡丰明.游戏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2]教育游戏产业研究报告[EB/OL]http://metc.ynnu.edu. cn/show.aspx?ID=714
[3]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7:72~75
[4]江婕,胡小强.从教育与游戏的本质谈对教育游戏的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6~17
Exploring educational games
Liu Zhiqiang, Wan Huaming, Gu Bangju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Game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teraction,rule,amusement and satisfy etc. Along with the electronics technical development, electronical games have obtained great development quickly. Because education has been impacted fiercely by computer games, electronical games begin to produce and develop. Since educational games contribute efforts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t should have educational characteristic. Since educational games belong to games, it should have amusement and alternation. Educational games can make great progress towards fine direction when it exerts its characteristics.
game; electronic games; educational games
2010-01-21
刘志强,本科,工程师。万华明,硕士,教授。顾邦军,硕士,讲师。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游戏的现状调查与发展方向研究(09SJD88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