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3个层次探讨精品课程的设计开发
2010-10-24赵玉霞
赵玉霞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3个层次探讨精品课程的设计开发
赵玉霞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本文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产品”“课堂”“系统”3个维度探讨在新指标体系下精品课程及其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
精品课程指标;教学系统化设计;网站建设
“课程”一词由拉丁语派生出来,意为“跑道”(Race-course)。因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按照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的解释: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精品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在原有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而得到的,有着新的内容和理念的指标体系,从而反映了国家对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条件方面,更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鼓励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另外,通过使课程的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有10%的分值,将学校领导层的目光吸引了过来,同时也大大推进了课程的网络建设,使其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国共享。
通过新旧两个指标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新的指标体系更加强调教学设计,对于网络教学环境的要求不再是“初具规模、在教学中确实发挥作用”,而是“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笔者通过对多个国家、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精品课程在网站设计开发方面已经开始引入教学设计的理念,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校网站建设相当薄弱,还是简单的课堂搬家,课程网站上只是教案、课件的堆叠,不能对整个课程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课程缺少反馈和再建设;还有部分网站只是简单地赶时髦、随大溜,别人有什么,国家提倡什么就加上什么,而忽略了课程建设应该符合教学设计的规律。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根据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同,教学设计又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即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也就是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是在规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下,针对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包括系统目的、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
精品课程的设计开发既包含课堂层次的教学设计,又涉及产品的开发(精品课程网站),而这两种层次的设计必然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将所有部分视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所以笔者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将这3个层次都考虑在内,但是这3个层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是融合在一起,同步进行的。整个过程可从图1中体现。
一、对课程的市场需求分析
传统的学科型课程目标往往根据学科的知识点确定,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眼高手低”“高理论低技能”,也造成了用人单位拒绝应届生的就业局面。所以,应该组织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结合社会环境分析调研,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分析”为基础,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列出专业对口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然后再对一组相近的职业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该专业所需知识与技能,再细化到该门课具体应提供哪些方面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确定。首先,作为一门课程,学生修完后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技能和知识,树立起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是这门课开设的目的;进而每一章、每个单元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具体的知识与能力,则是细化的、形象的、对教学有直接指导性的单元目标。
常见的传统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目标设置,一般都是很笼统的,操作性很差,甚至很多教材没有单元目标,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习没有目标性,对学习的安排没有轻重缓急。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其中“认知学徒策略”对于高职学生技能的培养是最有效的。认知学徒策略的含义是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学徒策略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它把工作当做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直接价值就是出色地完成工作。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重视认知、动作和情感态度3个领域不同方法的融合,而不是各类方法各司其责,分开使用。教师可以在谙熟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学科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组合出不同的联系方案。
媒体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的特点,既不应该拘泥于黑板加板擦的传统媒体,也不一意追求新、奇、特媒体的运用,而是应该根据实际,选择最有效的、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媒体或媒体组合。也可以根据现有的媒体选择的方法、程式或模型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及课程网站的构建
2009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更加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强调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虽然网络课程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程,但是却是现有教学的一种有力补充。网络教育的优势恰好能弥补传统课堂教育中教学资源不足、以“学生为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学效率低等问题。
但是目前的课程网站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网络课程的定位和基本要求有欠缺,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是教案或者教学过程的简单照搬,缺少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只注重技术应用,忽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等等。对于网络设施的应用则存在对高要求模块利用不足,而低水平模块重复开发等问题。
基于此,笔者认为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学习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学习目标应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知识点的层级目标3个层次进行设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更强的指导性。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将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和任务技能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教学目标进行解构、重构,使其更适合网络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2.学习活动的设计
部分院校课程网站的建设过于简单,为评而建,没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思考如何给本校学生及其他来访者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学习支持。笔者认为,应该合理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互动模块,实现访问者与教师的交流,从而真正达到远程教学的目标;增加在线测试功能,利用强大的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前测、自测,使学习者能够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探索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的开发,将实训搬到网上,使学生通过网络就能获得基本的实训机会。
3.学习资源的选择
网络的强大优势之一就是广泛的资源共享,但是这又容易导致迷失其中,找不到真正有用的资料。所以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教师不要简单地提供链接,而是应该结合课程内容,经过搜集、筛选、分类,整理成适合学生能力提升、拓展的资料。
4.教学评价系统的完善
当前课程中的教学评价主要体现为总结性评价,一考定音。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还应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等。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来提高评价的说服力。
作为课程网站的一部分,学习评价系统建议由网络实时评价系统、网络考试系统、网络答疑系统等模块组成。
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几轮的循环修改逐渐完善,所以要在教学中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和问题,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整个开发过程涉及教学专家、企业行业专家、教学设计专家,网站技术人员,这就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各部门有机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与2007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相比,2009年的评审指标更加强调教学设计和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分值上已重点向这方面倾斜,其目的旨在鼓励课程的建设更符合教学设计的规律,课程网站更实用,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人共享。因此从教学系统化设计的角度建设精品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1]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
[3]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4]李辉.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5]刘成新,王焕景.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王绵森.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的几点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6,5
[7]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quality cours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
Zhao Yuxia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Jinan ,250104,China
2009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accreditation indicator reflects the new standards of the national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network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
quality course accreditation indicator;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 network construction
2009-11-16
赵玉霞,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