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

2010-02-16陈姝娟

肇庆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资源游戏幼儿

陈姝娟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

陈姝娟

(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游戏资源是幼儿开展游戏的基础,恰当的游戏资源会使幼儿的游戏丰富多彩。文章介绍了游戏资源的内涵,从物质和非物质两方面分析了幼儿游戏资源包括游戏材料、场地、环境、人、信息、时间等,阐述了这些资源对幼儿游戏的心理学意义,并提出如何在游戏中挖掘各种资源,实现幼儿游戏的自身价值。

幼儿;游戏资源;游戏场地;游戏材料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通过游戏,幼儿发展了智力,宣泄了情感,学会了与人交往,身体的各种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幼儿是在游戏中长大的,没有游戏就没有健康快乐的幼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需要借助一定的人和物,并通过与人和物的交流才能达到良好的游戏目的,这就涉及到幼儿游戏资源的问题。目前国内鲜见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笔者拟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幼儿游戏资源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以期对今后家庭和幼儿园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一、幼儿游戏资源概念辨析

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则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也认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由此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因此,我们今天所谈的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换句话说,资源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从资源的概念出发,我们该如何理解幼儿游戏资源的内涵?来看看我们为此所做的一项调查,我们选取了幼儿教师(50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60人)和幼儿家长(42人),问他们同样的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游戏资源,幼儿游戏资源包括哪些方面?”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结果显示,80%的幼儿教师认为:“一切能让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物体都是幼儿游戏资源,主要包括玩具、书籍、活动场地和环境。”有20%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游戏资源是指可供游戏开展的物质和氛围,包括游戏的题材、设计、材料、场地、环境、教师的语言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16.7%的人认为:“幼儿游戏资源是指社会、学校、家庭为幼儿提供的可供幼儿游戏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事物,包括玩具、图书、可操作的材料、活动场地等”;83.3%的人认为:“幼儿游戏资源是指可供幼儿玩耍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包括物品(玩具、各种自然物)、场所(家庭、幼儿园、幼儿活动中心、游乐场等)、人(家长、同伴、教师或其他监护人等)。”在调查的幼儿家长中,71.4%的人认为“凡是能引起幼儿兴趣,供他们游戏中使用的物品都是游戏资源,主要包括玩具、书籍等”;28.6%的家长认为“在游戏过程中有用的东西都是游戏资源,包括幼儿可以利用的一些物质材料,还有成人提供的场地、成人的帮助等。”

从以上对不同人群的调查可以看出,成人对幼儿游戏资源这一概念认识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但令人堪忧的是,绝大多数人把幼儿游戏资源局限在物质资源上,忽略了游戏中其他因素的重要作用。James and Billie认为,家长可以为幼儿提供的游戏资源包括参与、材料和时间[1],这些资源可以保证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为了更好地认识幼儿游戏资源,我们需要从幼儿游戏的内涵来看幼儿游戏资源。在众多关于幼儿游戏的研究中,邱学青关于游戏的操作性定义能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游戏的本质,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在某一固定时空中,遵从一定规则,伴有愉悦情绪,自发、自愿进行的有序活动,通过儿童的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及材料等可以判断儿童的行为是游戏还是非游戏[2]。从幼儿游戏的概念可以看出,幼儿游戏的过程需要借助很多资源,才能实现其愉悦情感和完成假想,因此对幼儿游戏资源的认识也不能脱离幼儿游戏的本质和过程,从幼儿游戏的操作性层面来界定幼儿游戏资源具有更重要的实践意义。据此,我们认为,幼儿游戏资源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利用的各种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总称,其中物质资源包括游戏材料、场地、环境;非物质资源包括与幼儿游戏的人、游戏信息、时间等,正是这些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充分结合,才保证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也使幼儿的游戏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意义

幼儿游戏资源贯穿在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他们的作用不尽相同,但他们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整体,愉悦了幼儿的身心。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各自的重要作用。

(一)物质资源

1.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刚出生的新生儿就会注视物体,尤其是会动的物体;3~6个月的儿童就会摆弄成人给他的玩具,通过看、摸、闻、摇、敲打,甚至咬来认识玩具;2岁左右的儿童具有了自我意识,通过对物体的探究,逐渐形成了“客体永久”的观念;3~6岁的幼儿在“万物有灵”和“万物有情”观念的影响下,总是把自己和玩具相结合,对玩具倾注了情感,他们会感同身受,也会情感共鸣,他们可能会给一个玩具娃娃穿衣打扮,喂他们吃饭,可能会给他们看病,甚至给他们找伙伴。很显然,游戏中的物质材料已不仅仅是一个可供幼儿操作或操纵的物体,更像是幼儿的玩伴。

2.游戏场地。幼儿的游戏是需要一定的场所和场地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游戏场所,家庭中的自由游戏、亲子游戏既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也更好地享受了亲情。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家庭这样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活动,于是他会走出家门,在社区里寻找一定的游戏场所。这些场所为幼儿提供了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也是锻炼幼儿与他人相处的理想场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游戏场所更大也更完善了,本班老师提供的多种游戏方案和不同的活动角,让孩子们领略了各种游戏的魅力,感受到了游戏带给自己的乐趣,也在游戏中学会了多种技能。在幼儿园开展的一些全园性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进入自己想去的任何一个游戏场所,在这些游戏中幼儿得到的不仅是游戏本身给予他们的快乐,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帮助他人,如何与人合作。

3.环境。游戏需要良好的环境,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幼儿安心游戏的重要保证。适宜的自然环境会使孩子的游戏热情高涨;不适宜的环境则会使孩子失去游戏情趣。为了进行某种游戏,幼儿会利用已有的物体进行场景布置,他们已懂得情景在游戏中的重要意义,这些充分说明了幼儿通过游戏假想模拟生活的心理特点。安全的环境也是幼儿游戏中必须要考虑的,如果教师或家长不能意识到幼儿游戏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游戏必将是一种威胁。在游戏中,成人也要善于创造适合游戏内容的人文环境,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同时游戏中的心理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幼儿会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自主性,这会为幼儿游戏提供选择性、丰富性的条件,幼儿可以自由、自主地玩,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兴趣和要求。

(二)非物质资源

1.人力资源。幼儿游戏中的人力资源包括幼儿自身、同伴和成人。成人参与游戏会对幼儿游戏起到重要的作用,成人在游戏中的态度和不同的指导,也会影响到游戏的效果。何梦的研究表明,同伴互动可以推动游戏的进程[3]。在角色扮演中,幼儿可以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社会化,同时还有机会在别人出现时尝试新的行为,展示新的观点和技能,尝试发起和控制自己的活动。而且,由于游戏伙伴的相互作用,常常促使游戏情节得到延伸,从而使游戏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James and Billie则认为[1],家长作为游戏的发起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游戏中密切了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规则,可以为孩子提供示范,暗示或控制孩子的行为活动。甚至有些研究发现,当有妈妈参与时,他们游戏活动的时间明显地增长了。在乔治亚大学,彼尔密特博士和皮立格尼博士的研究发现,成人的高度参与、积极建议和指导,对孩子的游戏兴趣、想象范围、认知能力、角色变化都有积极的促进,我们可以肯定成人适当的介入有益于幼儿的游戏。幼儿通过与成人的互动交流,使他们从现有的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的潜在的发展水平,这是对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有力支持,而成人的指导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动力。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概念,儿童的发展是动态的,儿童需要引导,而不只是等待能力发展的结果。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幼儿可以自行选择和发展他们自己的游戏情节,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教师是幼儿的同伴和引导者,伴随和引导着幼儿建构知识、发展兴趣和自主性,教师在游戏中的言语和行为会使游戏更好地进行。

2.信息资源。幼儿游戏是有主题、有内容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游戏中包含的信息越丰富,相应地幼儿积累的信息量越大,游戏也将更有意义。幼儿游戏的信息有两个来源,一是教师预设的,二是由幼儿自身经验自发的。教师预设的游戏信息或内容,有些是由教育目标引起的,这类信息会有相对固定的范围,易于掌控;有些是由教师自身经验引起的,灵活性较大,在游戏进行中发挥的空间更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有多种心理需求,如动手操作和兴趣方面的心理需要、获得成功的心理需要、按意愿生成游戏的心理需要、爱和归属的心理需要[4],幼儿可以利用已有的游戏材料和场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实现自己的需要,这要求幼儿有一定的经验和信息,同样游戏的结果也会使幼儿的信息量快速地增加,这充分说明游戏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3.时间资源。James and Billie认为,为孩子提供的用于游戏的时间数量对孩子的游戏行为有重要影响[1]。如果学龄前的孩子以重复性的肌肉活动,诸如各处蹦跳或轻微的打闹来开始他们的游戏,家长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些打闹活动就是游戏。更为成熟的游戏方式如建构性的(积木、迷宫、艺术制作)和群体性的装扮游戏,则需要较长的游戏时间来发展。游戏是需要时间的,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他们经常会发出“我还没玩够呢”的感慨,因此可以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对时间的管理。

三、幼儿游戏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物质资源的提供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安全、卫生和实用

幼儿游戏资源是幼儿快乐游戏的根本,成人在为幼儿提供游戏资源时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在不同年龄段的游戏中,应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水平提供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游戏材料。比如,为小班幼儿提供能直接引起他们对生活经验回忆的成型玩具,材料的种类应少些,但相同品种的游戏材料应数量充足,以满足幼儿相互间模仿游戏的需要。而大班幼儿生活经验的增加和游戏水平的提高,提供的材料种类要多些,同类材料的多少应根据游戏的需要而定,某种材料也可在品种和难度上呈现层次性。同时,要提供功能多样化的材料,使游戏材料具有多变性和可替代性。随着幼儿游戏阶段性的发展,可递增游戏材料,使材料更好地为游戏服务,充分实现其应用价值。刘萍的研究发现[5],游戏中新旧材料的比例对游戏的进行有影响。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材料。还有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物质材料时,必须注意其安全和卫生。目前,玩具制造商多以塑料、金属、橡胶、木材、布料、人造毛皮等作为原材料,玩具中必然含有某些化学物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利。因此,在选择玩具时必须考虑不易传染疾病、无毒、安全以及不对幼儿产生心理伤害等因素。

(二)游戏资源的提供要因地制宜,重视挖掘乡土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幼儿游戏资源日益人工化、现代化,而朴素性和天然性越来越少,尤其在发达的大都市,要寻找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已属奢侈,这些对弘扬民族文化都是不利的。在农村地区,很多幼儿教师感慨自己没有城市幼儿园优越的教具和玩具,其实农村地区具有的自然资源是充足的,只要用心去挖掘,不难发现乡土资源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那些人工资源。这些乡土资源是幼儿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很熟悉,可以让幼儿不断地去操作,是培养幼儿思维的良好途径;从资源的供给来看,又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的资金问题;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幼儿的创造性和农村未来的发展可能都蕴含其中。

(三)发挥人力资源在幼儿游戏中的主导作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也印证了这一点。无论多么先进的游戏设备、充足的物质资源和丰富的游戏环境,如果没有人的介入必将是一堆没有生命的东西。要检验游戏开展得是否顺利和有效,人的活动是最好的尺度和标准。在游戏中,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显然足以说明游戏自身的价值。幼儿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游戏,对于其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同时这些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在游戏中,成人恰当的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选择,也可以了解幼儿某一行为的真正含义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还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动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因此,人是游戏的主宰,幼儿和成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游戏成功的保障。

(四)幼儿游戏资源的开发要注重传统与时代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的材料和内容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孩子们把生活场景浓缩在他们的游戏中,于是相同的游戏材料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角色。以前,孩子们拿根棍子可以当马骑,现在的孩子们则把它当作魔法棒,这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的是进步。但在所谓时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正在离我们远去,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传统游戏中诸如打陀螺、滚铁环、跳方格等其中蕴含了多少智慧,它们同样可以启迪智慧,促进身心发展。因此,注重游戏资源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对民族游戏的发扬和创新,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赋予的时代诠释。

幼儿游戏资源是多方位、多样化的,对它们的明确认识必将对幼儿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在新时期不断挖掘我们身边的游戏资源,合理而恰当地利用它们,会使游戏成为幼儿生长的主要活动,游戏资源也将真正成为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1]JAMES C,BILLIE J E.Providing Resources for Play[J]. Childhood Education,1993,69(5):291-292.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9.

[4]顾丽亚.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心理需要及教师的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02(11):38-39.

[5]刘萍.角色游戏材料提供的策略[J].早期教育,2005(12):38-39.

[6]潘月娟.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适宜性方法[J].教育导刊,2003,1(下):22-23.

(责任编辑:杜云南)

G610

A

1009-8445(2010)04-0064-04

2010-04-07

肇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09)

陈姝娟(1969-),女,甘肃天水人,肇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资源游戏幼儿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