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幼儿心理学与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例谈

2010-02-16李康耀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学科理论

李康耀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师范学校,湖南 道县 425300)

一、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学科,代表科目有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这些本应具有导向性、引领性和实践指导性意义的学科,由于授课教师的课程意识模糊不清,对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缺乏深入而正确的认识,导致学科教学思想、目的和方法等出现偏差,引发了一系列教学及后续问题,如“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等,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建构,也影响了他们毕业之后进行科学而高效的幼儿教育工作。这些课程的教学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味地关注学科知识点,强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现成的知识条款和文字(数字)符号;同时,抱着传统的以纸笔测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唯一依据的思想不放,次次考试卷面上都是清一色的靠学生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才能作答的试题,致使这些学科成了死记硬背和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是学用脱节)的学科,严重背离了这些学科的方向和目标,致使其核心价值无法实现。

第二,没有对诸如“幼儿教师的职能和社会地位”、“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等内容的思想内涵和价值作深入挖掘和拓展,只停留在简单的字面及定义的解说上,致使教学目标的定位过于狭窄、片面,只注重眼前利益——学生对立竿见影的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长远效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个国民教育的进步。

第三,没有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和与时俱进思想的教育,致使学生从教后年年吃老本,缺乏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思想与精神,非但教育工作能力不能有所提高,而且教育教学效果逐年下滑。

二、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转变教学方法的功能、指导思想和方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1]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有效提升这些学科的价值和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对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呢?下面联系笔者幼儿心理学①丁祖荫主编:《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和幼儿教育学②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课程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培育学生科学的教育观

所谓教育观,是指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师”、“什么是学生(幼儿园指幼儿)”、“什么是人才”等教育问题本质的认识和看法。“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他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的方向。”[2](P93)可是,“我们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发现,教师最缺失的就是现代教育理论,最难的就是更新教育观念。”[3]为此,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念放在突出位置上,使学生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获得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毕业后能有效运用这些思想观念指导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使从业行为科学、规范和高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将学科中的教育观念类知识只停留在传统的字词句的解释,以及死记硬背和纸笔测试上。务必将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从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去挖掘和剖析这些抽象知识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将其还原于生活,赋予其灵魂和光芒,使其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有实用价值的教育观念,成为学生今后为师时的指南针和发动机。

下面仅就笔者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幼儿教育学课程中“幼儿”和“教师”概念,以及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条件”等知识,对其教学方法作一分析。

笔者在教授“幼儿”和“教师”这两个概念时,既没有照本宣科“朗读”这两个概念现成的解释或“一言堂”,也没有要求学生为了考试去背记这两个概念,而是创设了几个能揭示这两个概念内涵和反映这两个概念外在表现形式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最终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思想内涵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如,笔者教授“幼儿”概念时,创设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1)什么是幼儿?幼儿是人吗?为什么?(2)幼儿与成人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3)作为教师,可以任意体罚幼儿吗?为什么?(从公民的权益和法律地位去思考)在教授“教师”概念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1)什么是教师?(2)教师与其他从业者的工作目的、性质、对象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3)教师是师傅吗?若不是,那么教师与师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4)教师与家长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5)教师在学生(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再如笔者教授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条件”时,同样没有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五个条件”,而是设计了几个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问题供学生研讨:(1)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遗传素质”、“脑的成熟”、“实践活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各起着什么作用?他们之间有何联系?(3)平时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的观点对不对?若不对,错在哪里?(4)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如何看待不同幼儿的行为表现?这种教学活动的创设和实施,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等观点的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亦为学生今后为师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夯实学生的实践本领

加强对学生实践性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本领,是提升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价值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指的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4](P83)要想发挥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价值,使学生获得过硬的实践本领,这些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果丢掉了或是忽视了这一点,“止于并满足于抽象概念的解释、空洞道理的宣讲、现有结论的背诵,知识淹没了智慧,代替了智慧”[5],必将导致学生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能背写、会考试”,今后为师时面对真实的教育情境却不知如何驾驭。

“实践智慧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幼教改革呼唤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6]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必须将幼儿教育理论置于幼儿生活和幼儿教育实践之中,亦即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进行有机联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而高效的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实践性知识基础。

如,笔者在教授幼儿教育学第六章第四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时,注重了教学的实效性,较好地避免了“学用脱节”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在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和思考:(1)什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2)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类型有哪些?(3)幼儿园活动计划的结构与书写要求是什么?当这些理论性问题,特别是问题(3)解决之后,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和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和场地,准备活动用品,设计活动过程等,然后布置学生设计几个不同年龄班和活动内容的幼儿活动方案或教案。最后布置学生作业:利用课外活动、早晚自习、双休日等时间,在校园、教室内或到幼儿园去,演习或实施自己的活动方案或教案。

又如,笔者在教授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第二节第三部分“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时,只用少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注意的四种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的定义(因为这几个定义不难理解),而将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将抽象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置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与幼儿园教育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紧密联系。如,要求学生理解了“幼儿注意的广度”品质——“成人在0.1秒的时间内,一般能够注意到四至六个相互间无联系的对象,而幼儿至多只能把握二至三个对象”和“幼儿注意的转移”品质——“幼儿还不善于调动注意”及“幼儿注意的分配”品质——“幼儿还不善于同时注意几种对象,往往顾此失彼”等[7](P151-152)之后,进行课堂拓展,提出了几个与幼儿教育工作实践联系密切的问题供学生思考:(1)幼儿入园、离园时,为什么必须要父母接送?理论依据是什么?(2)幼儿教师为什么要时刻与幼儿在一起?(3)这些知识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何启示?你今后应该怎么做?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效避免了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亦即“学用脱节”的现象,提升了这些学科的实用价值和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学生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的教育观念及知识技能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说,它只给刚刚步入幼教队伍的教师在最初几年或一个短时期内的幼教工作提供方向性、框架性和认识层面的教育思想观念及知识技能,是一个幼教工作者终身工作所需教育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总量的沧海一粟。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将学生今后一辈子从教活动所需要的教育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继续学习就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会变成非专业人员。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8]“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2](P93)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渗透危机教育,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促使学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能自我加压,发奋学习,努力工作,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教学相长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实现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的长效性目标。这是促使幼儿教育理论学科发挥出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必经之路。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和终身意识教育:一是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如,论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的过程的内容。二是利用教材外的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内容有:(1)教育家言论和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教育俗语,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2)社会对教育的新需求,如,由于国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由从前的“人人渴望享受教育”上升到现在的“人人渴望享受优质教育”,而所谓优质教育,不外乎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软件资源是指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思想观念、专业基本功、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等。(3)他人著作中的观点,如,“社会各界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困惑与挑战。以往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大多是在课程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服务上的帮助,这是远远不够的。留守儿童还有生存能力提高的需求、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增强的需求、心理健康愉悦需求等。”[9](P4)当今学生(幼儿园指幼儿)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教师比家长知识渊博”的时代渐行渐远,幼儿教师惧怕面对家长、难以成为令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的时代已经到来,等等。除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如,开展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习的关系”、“今昔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优秀教师是如何诞生的”等为主题的座谈会、演讲赛、辩论赛等。

(四)努力改革和创新学科检测模式

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理论学科不是“死记”和“应试”的学科,而是“理解”和“应用”的学科,因此,这些学科的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检测观”。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勇于打破传统的学科检测模式,大胆探索和实验符合教育科学和新时代要求的学科检测方法,以实现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和长效性目标。具体做法是:(1)不是非要学生背记或考试的内容坚决不让学生去背记,淡化或尽量不涉及那些禁锢学生思维、浪费学生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及专业发展的“概念解释”、“原文填空”、“选择或判断”、“简答或简述”等传统的测试题型和内容;(2)尽量不布置那些客观类作业题,着重布置那些合作探究式和开放性的研讨题,如“创作儿歌和儿童剧”、“创编幼儿游戏”、“本地幼儿园办学条件调查与研究”等;(3)变定期的统一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评分标准的大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以平时的课堂表现、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等为检测内容的测试。总之,对学生进行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评价,注重教学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这种检测方法,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迎合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好动、好奇和好探究的心理,是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摆脱“教师教学一言堂”、“学生学习如嚼蜡”、“教师从教用不上”困境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如果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的“检测观”不改变,学生就无法从死记硬背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无法形成科学而内化了的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思想观念;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最终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三、结语

幼儿教育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内涵异常丰富,其教学法非笔者一言两语所能概之。要想使这些学科的价值得到应有的发挥,实现学科教学的高效化,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师和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笔者在本文中论及的一些观点、经验和看法等,仅仅是一管之见,既不成熟,也不全面。如,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专业理想和教育科研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同时,希望笔者的观点能够引起教育界和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理论学科教学问题的重视,以集体智慧来实现这些学科的价值,达到其教学科学化和高效化的目的。

[1]洪艺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4).

[2]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克.教师培训要直击问题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5-02-08.

[4]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成尚荣.寻找道德教育智慧的源泉[J].课程·教材·教法,2006,(5).

[6]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1).

[7]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

[9]李泽影,刘恒.留守儿童能力培养行动研究——四川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站个案研究 [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