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发展取向刍议

2010-02-16张俊萍

职教通讯 2010年7期
关键词:基础学科系部基础课

张俊萍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1)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发展取向刍议

张俊萍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1401)

针对公共基础课在职业院校普遍不受重视这一问题,提出公共基础课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之间寻找可能的生长点,走一条交叉性的学术道路。这要从三个方面做起:消除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学科壁垒,提高基础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重视基础学科的硬件建设并制定政策加以保障。

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发展取向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课忽视公共基础课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规定所有的大学都要开设政治思想课和基础文化课,这些学科组成了服务于学生公共课的基础系部。但这些课程及系部从创设之初起,就在职业院校中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职业院校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学习专业课和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把公共基础课课时减了又减,只有国家硬性要求的基础课程才开设,有的则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改为专业基础课分到各个系部(除政治和体育课外,其他的都改为专业英语、应用语文、专业数学等)。有的则发生了一些转变,改成了人文社科部,但其基本的功能不变,都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的。

一、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大量的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涌入社会,在特定的时期确实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但由于其知识基础薄弱、技术技能单一、再学习的能力有限以及没有形成深入探究的习惯,因此,很难产生技术革新和创造。从就业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显现出大量存在的“有技非师”、“有能无德”的毕业生,给企业方面的管理和发展前景带来了一些担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更为凸显出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从办学的学科基础来看,职业院校的学科设置普遍单一,主要是各种类别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学科,在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学科既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课,也不同于理工科大学开设的人文社会学科,无论从师资队伍还是人才培养目标上看,职业院校都不能与二者相提并论。基础学科的发展既不能照搬综合性大学走专业化的道路,也不可能像理工科院校把人文社会学科作为专业学科来加以建设,而必须走出一条以特色取胜的道路,那就是发挥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优势,靠与专业的交叉中寻找新的研究领域,变劣势为优势,占领新的学术领域的制高点,走创新之路。

二、打破壁垒,树立各学科共同发展的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学科分类较为死板,限制了不同学科群之间有效的沟通,形成了明显的“学科壁垒”,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学科歧视”、“学科沙文主义”的倾向。这都妨碍了各学科的健康发展和建立新的学术分支,妨碍了跨学科的交叉和整合。

在职业院校中,专业学科与基础学科之间也存在“学科隔阂”,甚至在各专业学科之间,也都有“门户之见”。要想打破这种隔阂,从学校来说,应该认识到,提升基础学科的学术水平对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作用重大,从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各专业系部和基础系部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教师而言,眼光不应只关注着自己专业,而要超越本专业并进入到对于职业教育的宏观的思考中,不仅关注整个专业总体的发展,也关心学校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学科的教师,如果不是自甘于较低的水平,自愿徘徊在学术圈外进而不得不接受被边缘化了的现实,并想在学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那就需要多关心专业课的学术动态,积极参与到各专业的发展中去,主动在基础社会科学与工程应用科学之间寻求新的交叉点,不断地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创出自己的特色,获得行业的认可。另外,也可以利用科研的推动,开发出新的专业,为学校的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各专业的教师也必须认识到,基础学科向纵深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各专业的大发展,会为它提供更为宽厚的人文、自然、社会科学基础,为它的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多关注和支持基础学科的发展。

三、提高基础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建立研究型的师资队伍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会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已成为各类学校发展的一种共识,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动力最强劲。

大多数职业院校由于其历史原因,师资队伍较为复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生源的质量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较大,职业院校基础学科的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单纯的低水平授课的状态,对自己的专业根本谈不上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长此下去,必然会走向知识结构简单、学术视野狭窄的境地,因此,只有学校和个人一起努力,才能加以改变。

首先,从校方而言,要做好三点:(1)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使校内的教师获得更多的进修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2)可以从校外引进优秀人才。一些优秀的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承接科研项目,必然会吸纳其他教师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从而带动整体的科研水平,进而构建一支具有活力的师资队伍。(3)要善于培养优秀的教师。给他们以锻炼的机会,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科研教学的工作中去。

其次,就教师个人而言,基础学科的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专业在学校所处的尴尬境地,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尽快走出单纯讲授公共课的小天地,着眼于学校的宏观发展,并结合其他专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再认识,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电”,才能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四、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并制定政策加以保障

(一)要加大基础学科文献图书、信息资料和实验室的投入

基础学科中人文学科的信息资料和数理化实验室,对于发展基础学科作用重大。职业院校大多数是应用工程类学科,重技术、重试验、重操作,学校建立了为之服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也都是专业类型的,相比较而言,基础类学科的实验室和图书较少。因此,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学科图书文献资料和实验室的投入,及时购买电子信息资料的使用权和实验设备,这将对基础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教师从事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要科学地组织和引导教师进行提高业务水平的学习

职业院校的基础系部承接着全校学生的基础学科的授课任务,工作量普遍较大,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有的学校图书资料、电子信息资料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学校应给教师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专业上的深入研究探讨,这样才能得以进步。学校也应组织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可以利用调研,与别的院校进行沟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打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的状况。

(三)要完善基础学科的管理体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要实现基础学科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个健全而完善的体制是其重要的保障。从长远出发,以质量和工作效率为核心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组织机构健全、部门功能协调、管理运行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和科研体制,改变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构建结构合理的发展平台,以保证教学的有序、高效的进行。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给予鼓励和支持,以进一步推动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能否真正建立起一套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专门人才迅速成长的科学合理的的培养机制、选拔机制、激励机制和驱动机制,是衡量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大小的重要标尺。

[责任编辑 李 漪]

G710

A

1674-7747(2010)07-0092-02

2010-05-10

张俊萍(1974-),女,山西寿阳人,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

猜你喜欢

基础学科系部基础课
以战略远见促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属性的认识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中医药基础学科名词术语规范研究启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