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高望远 悟深行实
——对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0-02-16杨向群

职教通讯 2010年7期
关键词:学习型发展教育

杨向群

(江苏省教育厅 社会教育处,江苏 南京 210024)

登高望远 悟深行实
——对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杨向群

(江苏省教育厅 社会教育处,江苏 南京 210024)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对置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框架下的社会教育进行再认识,从而明晰其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理清转型发展的思路,把握当前以育人为本的重点内容,切实做好服务于社会的生态回归,研究探索社会教育开放学习模式,对推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社会教育;转型;学习型;途径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要支柱之一的社会教育,必须要响应社会的呼唤,主动适应,及时转型,以改变思维方式,理清发展思路为前提;以锐意进取,结构调整为根本;以务实高效,提高质量为主线,开阔新视野,开创新局面。

一、对新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再认识

(一)育人为本是社会教育的宗旨

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人”共生共荣且结构紧密的有机整体,它是以“育人为本、质量至上”为逻辑起点,以“整合资源、优质高效”为逻辑力量,以“人的提高、社会发展”为逻辑归宿。社会教育应针对复杂多变的多元化的社会诉求,遵循教育和社会发展两个规律,把育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社会教育要进行积极引导,消除愚昧,促进社会理性互动、文明发展;更应从根本上激发人们提升自我追求的精神境界,唤醒人本内在价值的实现,使人真正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有灵性的人,一个有丰富情感、独立思维和精神境界的人。

(二)服务社会是社会教育的本义

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是要回归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是社会教育充分反映民意,进而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凝聚力,这是教育能否真正为社会服务的试金石。所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服务均等化、管理规范化、效用最大化是社会教育的应有之义。而其关键是明晰理念、提高认识,重点是科学思维、精心谋划;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教育内涵,高效发挥教育功能,建立全民学习社会,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幸福期待。

(三)激发需求是社会教育的根本

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出发点,树立全民服务思想,找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激起人们的思想火花,能更好地激发人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和一种生命的价值,进入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性生存状态。同时,还要为不同人群参与多样化的学习设计路径,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将教育的聚焦点和落脚点瞄准人的发展。

(四)构建信息社会的学习化新模式

社会教育要通过知识性的教学和技能型的培训提高人们的智能。从根本上讲,是要给人们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提高个人能力的基准途径,也是造就现代公民的最佳选择。社会教育要运用新思维,扩大新视域;掌握新情况,明晰新思路;谋划新策略,落实新措施;树立新姿态,拿出新举措,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改革创新的新姿态,构建信息社会的学习化新模式。

总之,教育的本质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教育不仅是手段,它重在全方位提高人的思维品质、科技素质、综合能力,其内核是改进智能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让人在自我教育中螺旋上升,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全面进步和永续发展。所以,社会教育不应仅满足社会、满足个体的现实需要,同时,应培育出适应社会动态发展的社会人,这是社会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地位和功能的一次历史性提升。

二、新时期发展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教育是社会意志的体现者”,它传承社会文化,是社会的遗传基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当前,人们已达成共识,在所有生产力中教育是最先进并且最根本的元素,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先进的生产力且最稀缺的资源。教育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体,而“造人”既是教育的职责,又是一项连续积淀的系统工程。社会教育是楔入经济社会并结合最紧密的一项教育,是最能使人具有“社会性”的教育。通过社会教育,更好地从三个层面适应社会:一是适应社会竞争和职业流动,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自主生存;二是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获得特定的社会价值与行动规范,实现对整个社会共同体的认同,保证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三是为适应未来社会促进人的前瞻思考,不断学习积累,开创前进,实现人的现代化和持续发展。这是社会教育“适应”发展的深刻内蕴,是关系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解决社会教育的现代化的根本,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

(二)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育本来就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和财富,教育为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共有,也是社会教育公共性的真谛。“接受教育”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民主权利;“有教无类”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社会教育要找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为社会所有人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教育是人们提升社会层级和依存层次的有效途径。社会教育要建立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价值理念,要理解和尊重社会每一个人,这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理念。要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有效地全面提高人的发展能力。当然,营造促进平等、公平的教育机制,并不等于对每个人提供千篇一律的教育,相反,必需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保障全民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保证学有所教,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尤其是当前更要多多关注城乡各阶层、各类弱势群体,教育资源的配置,向他们政策性的倾斜,“以不平等促进平等”。

通过社会教育让人们与真实社会沟通。促进人们内心的和谐,人生境界的升华,这是“软性”的却是“长效”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凝聚力,这是社会教育的生态回归,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底蕴。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反映和折射出所持的价值观,要在最常见最基础的社会“邻里情”中唤醒生命力,深深扎在“草根”里,建立现代社会的人格和人性,给人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终身教育框架下,构建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显然,教育社会化已成为旗帜鲜明的政府行为,是赋予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教育社会化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有效途径。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已成为这我国向全世界承诺的政府意志,也是政府公共教育服务职能在社会教育中的体现和可靠的行政保证。这为社会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极好契机。

学习型社会必需激起人们的思想火花,能更好地激发起更多人能动地选择社会提供的教育,进入较高层面的主动、积极、自主学习的境界。进入自我教育、自主提高的良性生存状态。所以,社会教育承担着为不同人群参与多样化学习设计路径,提供社会各阶层实现个人价值平台的重任,最终将社会教育的聚焦点和落脚点瞄准人的发展,而关键是激发人们的需求,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原动力。

(四)贯彻落实国家《规划纲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近日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1910-1920年)》(下称《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当前紧迫的任务是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教育培训与再提高。所以,在《规划纲要》中对劳动者的受教育年限,新增的要达13.5年,比现在提高1年;而主要劳动者要达11.2年,比现在提高1.7年之多,可见社会教育任重而道远。

整个《规划纲要》突显了育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强化了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工作重点以及确立设计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改革创新的重大保障。这是新时期社会教育新的历史任务,是社会教育转型发展的新里程碑。作为社会教育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社会教育工作群体,应以《规划纲要》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用更加宽广的战略视野,审视当前社会教育的改革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教育的创新实践,满怀信心地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脚踏实地的以实际行动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目标,实现教育现代化。

(五)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为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部署,基于人才是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江苏要率先建成人才强省。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指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关键要靠人才优先发展,其第一条是更加注重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这也是梁书记一贯的科学发展理念:要发展经济,根本在抓教育。并提出要更加重视高端人才引领、产学研结合和统筹城乡人才开发,这些都紧密关联着社会教育。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端人才可以引进,但与其配套的结构性的大量的基础人才和人力梯队必须靠社会教育就地培育,所以社会教育也是建设教育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总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社会公平的基础”这一战略地位,把国家兴旺紧紧系于教育,强国必先强教,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寄托于人才和教育。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视角,社会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加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省的坚强支柱;社会教育它贯穿了政府意志,是政府公共服务行为的归位,是教育功能的社会责任和指向,是社会文明的智力支柱。

三、明确新时期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在明确意义,理清思路的前提下,社区教育应紧跟形势、紧扣中心、紧贴实际,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开拓进取,求真务实。

(一)大力开展农村成人教育

不管是从人口地域比重、教育资源条件,还是从发展现实水平差异和社会发展需求看,农村成人教育都是社会教育极为重要的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发展,农村经济发生了结构性的重大变革,农业增长方式的不断提升,农民队伍激剧分化,农村不再是“种田”的代名词,社会教育不能停留在“依农教农”的“小农经济”思维惯性的传统层面上。所以,社会教育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就是抓住农村成人教育,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生存变化,跳出“向农”、“离农”的初级徘徊,要全方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作为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在相应的智慧和能力中得到和谐统一,为新农村和全社会发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

(二)努力开展行业、企业职工教育

当今知识社会时代,科学日新月异、技术快速更新,一个人终生停留在的某一个岗职的时代已成历史,对岗职的适应性培训和发展性储备已成人们生存发展的必需,这迫切要求社会相应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这是社会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巨大的教育培训资源空间。为此,社会教育可通过行业将面上的企业组建成纵横交织的网络,切入校企合作教育。社会教育重点在系统谋划、整体安排,做好参谋和引导企业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员工等系列活动,组织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行业、企业教育的整体有效运行。因而,社会教育必须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真正切实掌握企业教育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要随时综合分析、善于归纳整理,发现企业不同部门、行业不同单位对教育培训的共同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抓住源远流长有生命力的行业、企业教育。

(三)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宣传,充分认识与探索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的发展走向、发展功能、发展特点及有效途径。加强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的各类重要培训载体建设,加深对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向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功能拓展的指导和研究。同时,要以创建社区教育示范区、示范街道(乡镇)和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抓手,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统筹城乡社区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各级社区教育培训载体,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教材开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服务效能和文化品位。

(四)广泛开展各类继续教育

《规划纲要》对开展继续教育、学历提升予以高度重视,明确了继续教育是面向结束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指出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做出了不少制度性、政策性安排,这是社会教育的重点转移和提升的风向标。因此,社会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个大好契机,促进各类教育沟通衔接,加强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第三组织的社会力量,大力开发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各类继续教育,提供不同人群个性化的继续学习条件。同时,按构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对老年学习、留守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给予应有的教育关怀。

(五)积极开展社会闲暇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中可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不断增多。当今社会的休闲不再是为了消闲才去“休”,甚至产生种种愚昧落后的消闲,而是要考虑怎样合理科学地休闲,以能取得更充配的精力再投入新生活。所以,社会教育要教育人们认识休闲,大力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各种文娱体育、科普实践、公益事务等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调节身心,升华素养,学会休闲,得到教益。从中可知,休闲教育不仅是针对“有闲之辈”,而是全社会的所有人,也是社会教育的广阔新天地。

(六)充分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作用

成人高等教育具有周期短、效率高、针对性强和灵活多样等特点,在对劳动者知识技能与技能的持续提高、增强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成人高等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们要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普通高校成教院为龙头,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为载体,以在职从业人员为受教育主体,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远程开放教育为方向,优化教学资源,加强规范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保证高等教育的基本质量规格并形成成人教育特色,实现继续教育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自主开放式办学转变、由传统教育手段向现代教育手段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办学向内涵质量型办学的根本转变。

(七)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民办非学历教育

要按照民办教育“大力支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和“分级审批、分级管理”的原则,牢牢把握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和规范管理两大主题,着力在政策支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上多下功夫,做好服务。同时,要严把“五关”即:“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关、招生广告审核关、管理人员培训关、财产财务审计关、教育质量督查关”,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政策法规、理论和社会依法参与培训机构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解决社会转型期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与疑惑,适时开展社会办学机构分等定级评选工作,从以确保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自主办学、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和健康协调发展。

(八)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关怀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类弱势群体,必需给予特别的教育关怀,让他们从社会的边缘化位置回归到社会大家庭。一是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进科学技术的普遍渗透到各个领城,城乡产业结构的重组,将有大批的在岗劳动力需要转移,找到适合于他们的新岗职。而恰恰这部人相对的文化偏低、技术单一、年龄趋大,最迫切需要社会教育关怀,给予精神上的鼓舞,技术上的培训、智慧上的提升,让他们走出因境,踏上新的征途。同样,对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失地农民、青壮妇女等弱势群体,社会教育要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关怀。二是我国2004年已进入老龄社会。据民政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去年底已达到1.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2.5%,2009年末,江苏省老年人口已上升到1 258.8万人,占全省户籍总人口的17%,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空巢老人占了一半,谁来照顾他们的生活、抚慰他们的心灵?而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教育义不容辞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涉及到千万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安宁和幸福,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总之,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怀,更需要社会教育的关注,是弱势群体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这也是社会文明赋有的基本人权、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社会教育要构建多元化社会关怀的机制和有效措施:要在理念层面上提高认识,正确定位;要在制度层面上纳入公共服务体制;在运作层面上实行政府统筹、合力运作。

四、加强新时期社会教育的队伍建设

社会教育要实现为社会服务,归根到底是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必须调动和整合全社会各个方面、各种阶层的志愿者队伍和社会教育资源。所以,要求社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自己高姿态地归位于“人”,不断提高自己,掌握科学方法,并理解和尊重“人”。

(一)社会教育工作者本身更应先接受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自己理论和专业修养,明晰对社会教育的认识,懂得“社会—教育—人”的内涵,才能完成社会教育的历史使命。

(二)社会教育要有社会意识

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更主要着眼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人融入和发展社会的生命价值标准和选择问题,要用人本身的发展去适应和创新社会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以内心和谐的精神境界为前提,才能使人理念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地发展。

(三)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敢于否定不适应我国转型期的种种传统思想、陈旧观念和思维模式,即要解构自己的思想,突破原有垂直式、单元化的狭隘教育观,不能只认为社会教育的公共性仅仅只由国家统一建构,忽视了社会教育需要得到社会公共服务的全面支持,从而使社会经济市场化和公民社会自治化在社会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社会教育的社会性必需把自己归位于人的发展,不断提高认识和思维水平,满怀激情和脚踏实地投入事业。要建立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价值理念,教育是人依存和提升社会层级的惟一途径;要理解和尊重社会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理念;要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有效地全面提高人的发展能力。

五、优化新时期社会教育的手段

21世纪已进入智能化的信息化时代,由于网络学习灵活便捷、量大质优的特有优越性,已普遍进入社会生活,因而,学习的手段和环境已起了彻底的变化,更有利于个性化社会教育的开展。社会教育要借助E时代教育现代技术的独特优势,彻底转变陈旧观念,以更高的境界谋划新思路,更宽广的社会背景为视野,要研究新举措,实现新跨越。即用先进的现代信息网络教育技术“联天接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群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社会教育应把建设网络教育的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学习的新环境,作为当前改革创新的一个突击点,创建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的新模式。所以,社会教育必需想方设法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辟立体渠道、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活动方法、扩大教育阵地,加强各终端的应用和运用,充分链接,使网网相联通相衔接,用一网“网”住各网,联万家通众心,建成社会教育集团式的教育大网,进入一个崭新的立体化的互联互动的无界限的全新社会教育领城,开创资源共享的新局面。

六、落实开展社会教育的保障举措

落实社会教育保障的前提,首先要廓理清观念,摆脱被动适应的局面,树立主动超越的锐气;然后才有科学决策,以多样化办学结构满足多元性的教育诉求;精心谋划,在开拓视野前提下,对社会教育工作进行系统思考,缜密组织、超前规划;进一步优化办学机制,改革管理体制,营造全民学习环境;树立教学质量是的生命线的主体观念,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社会教育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政府领导决策层

政府领导的具体决策,既是体现社会教育在现实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又是反映决策层对教育服务公共事业远见卓识的程度和态度。政府除了加强舆论宣传、营建社会重教的大环境外,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力和公信力的特有功能,从方针政策导向着眼,制定相关制度入手。要建立一个有相应执行能力的统筹组织,实现统筹整合和监管社会教育必需的人财物等资源,建立相关的常态管理机制。对各级社会教育机构,配齐配好足够的人员;配置好社会公共财政,按定额定期拨付社会教育的事业专项经费,确保证社会教育的需要;出台社会教育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政策性法规;保证社会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设施和设备,等等。

(二)职能部门推进层

各级社会教育的行政职能部门,要积极引导、主动架构、全力以赴服务于社会。为此,首先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可建立相应的研究指导机构,以先进的前沿科学理念指导社会教育的有序高效推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学习的新增长点,提供教育学习新平台,开辟新途径,开创新天地,构建新模式。其次是构建赋予实责的职能机构,配置足够的强有力的专职人员,并培训他们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有条件的可联合高校开设社会教育专业,使专职人员后继有人且从根本上保障专业化。第三,通过大力组建全社会的各类学习型组织,理顺社会学习的管理社会机制,以此为主要抓手,着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网络。为了保障社会教育的有序高效运行,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开放型的社会学习提供充足的数字化资源库,用“超市式”课程资源,以满足百姓的自主“选构”学习。最后,对于开放型的社会学习,根据学习结果“同等性”原则,职能部门要统一制定确认程序和标准,并给予统一认定,以鼓励人们参与社会学习的积极性。

(三)社会大众参与层

社会教育的主体是社会群众,具有社会公共性,需要社会公共服务和自治化的全面支持。应看到,社会教育只能当全社会广泛接受、积极参与时,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教育活动。实际上,社会大众广泛参与的过程是对社会教育的鉴别、选择的过程,也就在活动中社会教育自我调节进步的过程,是一种社会监测的评价结果。所以,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动员群众肢体上参加,更应该为广大群众提供当家作主人、对社会教育监督和评价的机会和支持平台,是提升社会自治意识和水平的一种实践,激发并调动心灵上的全神投入。从而,让社会群众在参与中学会参与,做到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达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这是社会教育最根本的保障。

总之,社会是极其庞大的复杂系统,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元化的纷繁化,社会教育本来就意味着“全覆盖”、“全过程”,必需在理念上高瞻远瞩,适时转型,超越发展;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育人为本。运用系统思惟、整体观念对社会教育如何把握社会性、突出教育性进行再认识,用新时期的新思维重新谋划。在发展理念上,建立人本化的民生型;在发展方式上,实现社会化的开放型;在发展途径上,构建市场化的效益型;在发展方式上,运用信息化的科技型。要用全局观念对准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当地社会人文底蕴相对接,构建具有活力与事业发展相适宜的运行机制,用全新的姿态促进转型发展,实现社会教育的生态回归。具体地说,在实际操作时,运用辩证思维从价值取向、内容架构、运作环节、开展条件和发展方式等方面审视,在“观念—行动”层面上,学会策划,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开创,实现思维方法的突破,社会教育内质的人本宗旨和社会和谐的文化底蕴;在“结构—机制”层面上,开拓中介,变办学实体为经营统合,关键是把所有现实的或潜在的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开发整合,凝聚成全社会发展的动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教育和学习的新环境和新模式;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掌握信息化,变单一课堂教学方式为全方位立体式,是教育发展的生态回归和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实现教育手段的突破,进而开创社会教育的创新局面。

Climbing High and Looking Far,Thinking Deep and Doing True——Reflections and Explorations on Developing Soci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YANG Xiang-qun
(Social Education Branch of Jiangsu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210024,China)

In the new era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we should make a rethinking of the soci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text of constructing lifetime education system and learning society,so as to make clear its important role and great significance,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make a clear thought for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grasp the important point of humanistic orient in education,do an honest work in the ecological return of serving the society,explore the open study pattern of social education,all of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ce for facilit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lifetime studysystemand learningsociety.

newera;social education;transformation;learningtype;way

G710

A

1674-7747(2010)07-0015-06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0-05-10

杨向群(1954-),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省教育厅社会教育处调研员,教育管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型发展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