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2010-02-16天津科技大学张妍

中国轻工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天津科技大学 张妍

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天津科技大学 张妍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意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效果,而高校音乐教育又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魅力,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教育;心理特点;心理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正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大学生要想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在学业上出类拔萃,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气质,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大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使之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高尚品德,而且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缓解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够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高校音乐教育,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展示音乐的独特魅力,不仅能帮助大学生调整好心态,而且更有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那么,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呢?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大学生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那么,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又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呢?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的实现。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负责人武伯欣说:“根据国际心理卫生研究和国际变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特殊群体与人际环境中,更容易引发心理异常问题,比如部队、大学生、图书馆管理员、演艺圈和海员等。其中大学生因为采取集中住宿制,人际交往和管理制度单一,生活单调,空间压力大,自然成为心理病症的高发人群。”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樊富珉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王建中,也曾长期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按照他们的调查,在大学中有比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占20%,达到心理障碍程度的有10%,存在精神问题的占1%。“有心理困扰症状的就非常多了,这些比例在所有大学都差不多。”天津市某高校《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试结果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测试结果显示,中等偏重的5种症状中,强迫症状占42.6%、人际关系敏感占33.3%、抑郁占19.8%、焦虑占19.7%、偏执占27.7%。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著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报告》中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正反面的分析使我们更加感觉到心理健康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增强独立性和合作意识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这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而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此外,如今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做事我行我素、自恃高强,到了大学的群体中,大学生必须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努力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不以自我为中心,主动适应,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充实而有意义地度过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产生强烈的心理焦虑。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健康的人格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健康的人格包括坚韧不拔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强烈的成功欲望,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等。而一些人身上存在自私、偏狭、嫉妒等不良个性品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个性心理和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二、音乐教育的功能

音乐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音乐教育是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的传承。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

音乐活动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并且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内容,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如巴赫的《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等作品,就被黑格尔评价为人类深刻的宗教思想感情。

2.审美教育功能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使人们通过艺术传播,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行为依据,树立起以传播目的为标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革命岁月里,许多富有远大抱负的青年,都是在《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革命歌曲的召唤下,坚定了进步的人生观,毅然奔赴革命前线,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3.审美娱乐功能

音乐是通过音乐艺术的传播,使人们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事实上,人们进剧场、音乐厅,或者朋友聚会后进练歌房,都只是为了休息和娱乐,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接受教育。就像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在《美学》中说,因为“艺术使人们得到快乐,并使人们参与到艺术的创造中。”其实,在普通百姓的心中,音乐的娱乐功能甚至大于它的审美教育功能。

三、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1.通过音乐教育功能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的教育功能,古今中外的圣贤们早有认识。我国的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就主张“君子习六艺”,并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古希腊人把音乐称为灵魂的体操。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具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使人的心灵美化”;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在消闲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是心灵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高尔基曾经明确地指出,任何艺术,不管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启发人的某种感情,培养他对生活中某种现象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音乐的教育功能,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以特有的乐音的形式组成,给人以美感愉悦,触动人的情感,作用于人的心灵,影响人的现实存在。被艺术升华了的内容,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加强了人们的知识记忆,从而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观点,就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于改造社会陋习、规范道德行为、健全完美人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而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情感教育,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通过聆听、体验音乐进入音乐家的感情世界,了解时代和社会背景,感动于当时的人和事,从而审视自我、感动心灵;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世俗的生活态度,用关爱、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从而培养一种真诚、宽厚的处世情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一首崇高的人类共同情感的生命交响乐。大学生欣赏这首乐曲或参与演唱这首乐曲,可以充分体验到一个音乐家高尚的灵魂,深刻感悟音乐的魅力,从而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大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还可以增强友谊。大学生可以从音乐家那里学习达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失败和挫折时,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的挑战。

2.通过音乐审美功能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国音乐理论家赵沨指出:“美育教育应该提到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音乐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等,使音乐欣赏者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萧邦、斯美塔那的作品能流芳千古,就是因为他们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是一种时时唤起我们对慈母、故乡、祖国、大自然和纯洁爱情的无限向往之情。又因为音乐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并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人自愿自觉地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和教育,所以它又是以情感人的典型教育形式。如在贝多芬的《田园》中,可以使人置身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之中,洗去世间荣辱,摆脱物欲横流,把人带入宁静清爽的世界,使我们在音乐赏鉴中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音乐自身的情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内心情感,聆听心灵深处的声音,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萌动对美好人生的热望。

3.通过音乐表演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的创作实践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即:一度创作,作曲家把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转化为内心歌唱的旋律并通过音符形式记录下来;二度创作,演奏家通过倾听谱面把音符变为个人的内心听觉,然后又把个人内心听觉转化为实际音响;三度创作,欣赏者对演奏家演奏的实际音响的体验感受。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即音乐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二度创作。高校音乐表演重在大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音乐中的文化积淀、激发个人的表现欲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等。歌唱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表演形式,歌唱不仅使大学生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从歌唱的生理角度讲,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音乐活动,人们在歌唱时都会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从而消退低落的情绪。其次,歌唱具有情感释放的作用,大学生喜爱歌唱的原因是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契合了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如流行音乐的广泛流行,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它表达出了青年学生的某种心声。尤其是大学生在参加集体的音乐表演活动时,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荣誉感,而且还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以此培养自信心,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第三,表演前的苦练磨练了大学生的意志;表演后的成功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信。第四,一次成功的表演,有利于某些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4.通过音乐欣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欣赏就是欣赏者对演奏家演奏的实际音响的体验感受,即前面所提到的音乐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三度创作。它能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即心理反应。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有效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使他们正确审视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必须面临的问题。音乐欣赏能激起人们的回忆、想象,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要精心筛选欣赏曲目,有针对性地让大学生欣赏那些艺术价值高、积极进取的乐曲。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能够使人精神振奋、圣-桑的《天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音乐能使大学生展开美的想象,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对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有很大作用。

总之,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大学生能否成长的关键。只有身心都健康,大学生才具备了成为有用人才的基本的内在条件。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治疗,这确实是一种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音乐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确实是一条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愿高校能充分运用音乐教育的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1](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波)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王希永,田万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6]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王一良.心理医生全集[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7.

[9]张俊晨,崔永平,许佳.学校心理保健咨询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G64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