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2010-02-16耿莉萍

中国流通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流通竞争力零售

耿莉萍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市 100048)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转折时期,即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目前的世界经济大国逐渐走向经济强国。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而目前我国流通产业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是经济运行效率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为此,提升流通产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一、近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发展与竞争力状况

1.批发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物价上涨的-1.4%,实际增长16.9%,这与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流通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04年以来,无论是流通企业的数量、批发和零售企业的规模,还是流通渠道的种类和流通企业的营销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2004~2008年4年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额从86928.6亿元增长到208229.8亿元,增长了1.4倍,超过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流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事实。此外,同期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和交易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零售批发企业就业人数、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数量等分别增长了 35.7%、100.9%、82.3%、45.3%、92.4%,也同样能够看出我国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

2.国内零售业态与流通渠道多样化,但批发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不高

从零售业态来看,近年来其种类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百货商店、超市以外,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购物中心、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场、折扣店、无店铺销售(如网上商店、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直销、邮购)等业态,此外还有不定期举办的消费品展销会、尾货市场、旧货市场以及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兼有的零售功能等等。虽然目前超市、百货商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主流业态在零售额中仍占有较大的份额(如北京市2006年这一比重约为75%),但是2008~2009年两年间,网上购物、电话购物、邮购等无店铺销售发展很快。

从流通渠道来看,我国目前消费品的流通渠道十分复杂,商品生产者可以通过直销店、网上直销、批发商经零售商、零售商、网上批发和零售商、消费品博览会等多种渠道实现产品销售。虽然多种零售业态与多种流通渠道在市场充分竞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渠道并存使国内的批发行业严重萎缩,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如目前北京批发商业只占市场份额的1%。尽管2008年与2002年相比,国内零售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从6.89%上升到11.12%,提高了4.23个百分点,但流通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仍处在较低水平。在缺乏实力强大的大型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情况下,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与跨国流通企业竞争都显得势单力薄。而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批发行业的萎缩不利于流通效率的提高与整个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1]

3.兼并重组后的内资企业实力仍弱于外资零售企业

几年前为了与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内资流通企业的兼并重组就已拉开序幕,如今中国零售业百强中的大多数企业(如国美电器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农工商超市集团有限公司等),其规模(包括拥有的门店数和销售额)已经与家乐福、沃尔玛在国内的销售额差别不大,有许多内资零售企业的门店数甚至远远超过了大型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门店总数。但是,内资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与外资企业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例如,2008年,在国内的流通企业中,内资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只有6.7%,远低于港澳台资企业的11.51%,更低于外资企业的13.71%,这说明内资批发零售企业总体经营成本较高。所以,要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就要从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利润率做起。

4.外资连锁零售企业在国内加紧扩张,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扩张的速度不断加快。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已由2004年的963家增加到2008年的2612家,同期外商投资连锁企业销售额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中所占份额也从9.47%增长到了13.44%。2008年中国零售业百强企业中,有17家为外商投资企业,其销售额已占零售百强企业的22.5%,比2007年增长了2.4%。

外资零售企业巨头沃尔玛,从1996年在中国开办第一家沃尔玛广场与山姆会员店至2009年13年间,其在中国的门店数已经扩张到146家,而且还拥有好又多35%的股份和102家门店。家乐福在中国的扩张也不亚于沃尔玛,到2008年底在国内已经拥有门店136家。2009年两大商家均在中国二、三线城市加紧扩张。[2]

二、培育中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紧迫性

培育国内流通产业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在开放的条件下把握国内市场,同时对于促进国内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掌握了渠道就控制了市场

在全球绝大多数商品都已成为买方市场和产品生产迅速标准化的今天,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均能够生产同一产品的情况下,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谁就控制了市场。有了渠道既可把握销量引导生产,又能左右价格获取远高于生产过程中的利润。纵观全球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利用其强大的现代流通网络实现其全球采购、全球研发、全球生产和全球营销的,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成熟的跨国流通组织的载体。所以,从企业全球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渠道是必争的环节。但是,从目前我国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和跨国经营程度与外销产品有限的现实出发,让每一个生产企业都在国内市场及海外市场自建销售渠道,不仅成本很高而且也不现实,唯有提升国内流通企业的竞争力,让它们在国内不断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同时,尽快积蓄实力“走出去”开拓海外销售渠道。

2.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流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在获得不断增加的外汇收入与国内就业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生态以及人力资本等巨大代价。我们始终处在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低端,生产者的利润甚至包括政府为促进出口所提供的出口退税都不断遭到外商的挤压。要改变这一状况,唯有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除了要不断提高服务出口的比重以外,从货物出口来看,一方面要求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即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产品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延伸,这本身就对流通产业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则要求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即生产更多耗能低、排放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自有品牌的产品,但前提仍然是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流通渠道将产品销售出去,否则,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一句空话。考虑到未来我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将逐渐与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品市场相重合,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渠道的作用将成为竞争力的关键。

3.流通业的竞争力体现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流通的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之初,在商品产量还十分有限、基本是卖方市场的时候,政府与业界、学界普遍认为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于是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都在生产环节,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未被充分认识。当产品极大丰富、普遍形成买方市场时,企业开始重视营销,地方政府也在为本地区产品的外销想办法,于是在产地出现了大量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商品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展会,但是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流通会决定竞争力。今天,当外资零售企业以极强的竞争力在国内迅速扩张,国内流通企业却因流通成本过高难以与跨国零售企业竞争、因实力有限而难以走出国门的时候,才终于发现与制造业相比,流通产业的落后不仅使我们丧失了大量的贸易利益,而且正制约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3]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流通业,早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它已经嵌入整个产业链,包含在每一个跨国公司从全球组织生产到全球分销产品的过程中。现代流通具有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特点,正在跨区域、跨国分工与贸易、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不仅要依靠科技与教育水平的提高及制造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而且更要依靠流通现代化。因为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增强,有赖于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要依靠强大、高效的流通网络体系,通过降低流通成本、减少货物在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时间、加快货物与资金周转才能实现。

三、提升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1.必须努力降低流通总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商品的流通成本高,意味着商品最终的零售价格高,这无疑会对国内消费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商品流通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流通成本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物流成本高;二是批发零售环节成本高。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解释2010年4月份的高菜价时分析说:“中国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虽然这并不一定是今年菜价高的主要原因,但是长期以来蔬菜“地头一毛钱,零售市场一块钱”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这倒不一定是流通环节都赚了大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流通过程中消耗掉了。

(1)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据有关专家分析,中国目前的物流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40%(发达国家只有10%),在社会流通领域,物流成本占GDP的近20%,而美国仅不到10%。

高物流成本又与技术水平和体制限制两个因素有关。目前我国物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如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是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我国铁路运力只能满足货运需求的60%左右,从而使很多货物只能选择成本较高的公路进行长途运输,由此加大了运输成本。从公路运输来看,尽管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6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但公路运输效率普遍偏低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一方面是交通阻塞、燃油价格上涨和公路乱收费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我国目前主要以低吨位的中型卡车的散货运输业为主,运输超载的情况十分普遍。难怪有些跨国公司的主管抱怨中国的物流说,从重庆运货到上海比从上海运货到纽约的成本还要高。为此,要降低物流成本,在铁路运力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公路运输就必须向着快速、长途、重载、集装箱化运输的方向发展,以分担铁路运量。

此外,物流效率低还存在体制方面的原因。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需要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然而我国目前部门和地区间条块分割的体制,却难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与各个地区物流资源的整合,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各运输方式自成体系,彼此互不衔接,没有形成网络,致使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的转换过程中频繁装卸,多次组织运输,产生高额的转换成本。因此,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建立一个高效的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已刻不容缓。同时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才能实现。[4]

(2)要降低批发零售环节的经营成本。据笔者对北京大型百货零售业服装价格的长期观察发现,北京大型商场中的服装价格近年来一直趋涨,动辄300~500元一件,一些品牌服装绝大多数已经超过千元。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商场中的服装加价率一般在5倍以上。相对于北京大多数月收入在2000~4000元的消费者来说,这一价格让人无法接受。那么,为什么100~200元购进的服装要卖千元以上呢?因为产品的进场费、摊位租金、水电费、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利润等,都要摊在每一件出售的商品之中。加之平日顾客稀少(非店庆打折、周末和节假日时),每个摊位售出的商品数量十分有限,低价位是很难支撑销售过程中的高成本的。商场对厂方经营者的高收费往往是造成零售环节成本过高并最终导致商品加价率高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最关键的是:一要建立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以加快货物周转速度,从提高效率中降低物流成本;二要在批发零售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改变目前大型零售商变身为商业地产二房东的经营模式。

2.必须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逐渐形成国内高效的流通网络体系,并逐渐向国外市场渗透

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体系,是流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规划、投入、协调与引导,也需要相关技术部门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功能强大的能够同时进行商家对商家(B2B)、商家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除了以C2C为主的淘宝网规模较大以外,一些生产资料、制成品的生产企业和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以B2B为主的交易网站规模都十分有限。建设大型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能够让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

建立跨区域的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集装箱运输于一体的物流体系,一方面,要让车站、港口、机场、道路的建设形成网络,特别是要便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即在硬件上构成高效物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全国大型的物流交易平台,逐渐将全国各个地区的机场、铁路场站、道路、港口、集装箱、仓库等物流资源整合起来,让每一个物流企业都能借助共同的物流平台进行资源配置,以达到物流组织的高效率,即从软件方面通过改变物流的组织方式实现物流的现代化。

3.国内流通企业要积极探索多种“走出去”的方式

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提升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改善,有赖于流通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我国流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一些小型的零售商、餐饮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欧美、日本等许多国家开办了中餐馆和专营中国大陆产品的服装店、鞋店等,像同仁堂这样的品牌企业,也在以合资、独资、特许加盟和连锁开店等方式在海外开拓销售渠道。2009年中国流通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09年6月,苏宁电器收购日本老牌家电连锁企业LAOX株式会社27.38%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是中国家电连锁企业首次涉足国外市场。2009年8月,北京集美家居与法国方面签下了收购巴黎近郊两幢商业建筑(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的合约,首期投资800万欧元,将其改造为集美家居(巴黎)商贸中心,由中小家居建材企业对外进行零售与批发,这是中国家居卖场首次走出国门。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策划将交易平台办到美国、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此外,中国流通企业应利用互联网办好网上商城,用英语乃至多种语言直接面对国外批发商和消费者,并设法解决跨国支付与物流问题,像淘宝网这样的大型网上交易平台也应该与其他国家的大型网上交易平台进行合作,以帮助国内流通企业进入国外市场。

[1]陈文玲.现代流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DB/OL].中国商贸专家网,2004-06-14/2010-05-15.

[2]朗咸平.沃尔玛天天平价的背后[DB/OL].http://blog.sina.com.cn/s/db8b0100elqs.html,2009-08-17/2010-05-21.

[3]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国家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7(4):15-18.

[4]李骏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14-17.

猜你喜欢

流通竞争力零售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