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2010-02-16朱桦
朱桦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03)
略论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
朱桦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200003)
本文认为,加快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信用体系是有机的制度系统,由商业信用道德文化、信用公共服务、企业自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组成。我国商业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立足中国国情,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扬优秀传统商业信用道德文化,大力促进商业信用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商业信用;国际经验;基本评价;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际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商业信用体系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对信用交易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信用交易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当前,无论是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还是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尽快建立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都是十分迫切的。
一、商业信用体系是有机的制度系统
商业信用体系是有机的制度系统,由商业信用道德文化、信用公共服务、企业自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组成。
第一,商业信用道德文化。人类自有经济合作和交往开始,商业信用道德文化就客观存在着,经济活动无不渗透着与之相关的伦理精神。中国古代就有“利用、厚生”和“以农为本”、“生财有道”、“劳作有时”的经济伦理思想。特别是“生财有道”的“道”,包含生产动机、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都必须符合道德的正当性的要求。西方社会信用道德认为,信用是社会现实中基于道德、法律以及文化而产生对经济活动主体内心约束的基本道德原则要求。信用道德实际上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伦理精神,它通过经济活动主体基于良好的道德观而忠诚于一些特定的行为模式表现出来,它涉及到经济活动主体“应该怎样符合道德地存在和发展”的问题,认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商业信用相关事项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商业信用的包括消费者保护法律和规范金融机构向市场投放信用类的法律。这些法律对稳定美国经济,保护消费者隐私权,规范信用交易秩序,明确惩罚机制和解决一些特殊的社会问题,起到了相应作用。其他国家如德国、英国、日本等也非常注重商业信用管理相关的立法。
第三,信用公共服务体系。商业信用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政府监管、行业协会规范以及专业信用服务等。政府监管的有效实施,在于根据商业信用有关法律法规,为市场主体开展商业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提供监管保障。行业协会规范是保证商业信用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环节。信用服务行业专业服务是商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信用服务机构依据市场需求,通过法律所允许的渠道采集信息,经过专门的加工和处理,提供征信服务、信用评级、信用管理咨询、信用调查、信用担保等信用产品和服务。
第四,企业自律。包括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卓越商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基础,企业文化这一非技术、非经济的因素,能够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严格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形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程序和管理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财产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确保各项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执行,强化风险管理,实现经营目标。
二、对当前商业信用体系的基本评价
加快商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软环境,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总体要求,国家提出以建立面向个人和企业、覆盖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商业信用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为目标,积极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以上海市为例,在法律框架、资信评估体系以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三大进展:一是探索建立开展商业信用联合征信业务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框架。2000年上海市颁布了国内第一部关于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的政策性管理规范《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2005年出台了规范企业信用征信行为的《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二是逐步建立比较规范的资信评估体系,包括个人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上海采取的是先进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再进行企业征信系统建设。个人征信由政府直接投资建立征信公司,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企业征信机构则由政府以及国内外资本多元化投资建立。三是探索制定符合上海特点的商业信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在商业信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设计了从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到系列化评分卡等不同层次的信用考核办法。同时,与国外著名的征信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考核评价软件系统和模型,逐步提高信用报告的准确程度和量化标准。
但是,目前商业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商业信用商品化理念缺乏、内外贸商业信用体系不平衡、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不高、信用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商业信用信息公开度不够等五方面:一是商业信用信息的商品化理念缺乏,商业信用体系仍然由政府主导,社会领域缺乏将信用信息当作商品来经营管理的理念,产业和金融资本对商业信用行业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二是内外贸商业信用体系发展不平衡,外贸商业信用体系较为成熟,而内贸商业信用体系发展水平亟待提升。外贸行业多年来一直使用国际通用的支付方式和支付体系(例如信用证、银行托收等),已经建立了比较符合国际规范的商业信用体系。而内贸商业信用体系尚很不完善,成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障碍。三是企业商业信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意识落后,对商业信用的认识不足,存在短期行为;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缺失,企业普遍缺乏专业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不具备自主建设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能力,对往来的客户无法及时记录各种交易信息并形成内部评价,无法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进行及时跟踪及风险预警。四是信用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法律保障不够健全,有关商业信用的法律制度总体上较为零散、不成体系,对商业信用中债务人履行契约、清偿债务的规定缺乏足够约束性力度,对于各种失信行为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五是商业信用信息得不到充分公开,快速、真实、完整、合法、公开地获得有关商业资信资料,有助于市场活动主体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和作出正确的判断。现行商业信息管理体制下,企业资信数据总体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进行商业资信评价时搜集数据成本过高。
三、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为我国建立与完善商业信用体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发达国家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以美国为代表,一种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一种以日本为代表。
第一种是美国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模式。美国是世界商业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其商业信用体系是市场主导型模式。主要特征是信用服务全部由私营机构提供。政府在商业信用体系中仅进行信用管理立法,并监督执行。其框架包括:一是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二是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各类专业信用服务。三是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四是对信用行业有较好的管理。尽管美国政府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但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有关政府部门和司法系统在信用监督、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协会组织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种是欧洲模式,即公共征信和私营征信并存的模式。其商业信用体系同美国存在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建立的“信贷登记系统”和私营信用服务机构并存。二是中央银行信贷系统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全国数据库,直接隶属于中央银行,主要征集企业信贷信息和个人信贷信息;而私营信用服务机构主要是弥补中央信贷信息的不足。三是中央银行服务于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并承担主要的监管职能。私营信用服务机构则满足于社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均采取这种模式。
第三种是日本模式,即会员制模式。日本的商业信用体系不同于美国和欧洲,有其独特之处。日本银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了一个以银行会员为主的会员制机构,机构的设立主要由会员银行共同出资建设,产权归全体会员共有。这个会员制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收集银行所需要的信用信息并在会员之间进行交换、共享,其征信的范围包括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这个会员制信用信息中心是一个非营利机构,但为了维持机构正常和持续的运营,它在提供信息时收取一定的维护费用。信用信息原则上只对这些银行会员开放,同时各会员单位也有义务向信用信息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准确全面的信用信息。与银行业会员制信用信息机构并存的还有一些商业征信公司,它们和前面提到的信用专业服务机构一样,是市场化运营的商业性实体,以利润为目的向市场提供信用信息产品和服务,是会员制信用信息机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
四、完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我国商业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应立足中国国情,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发扬优秀传统商业信用道德文化,大力促进商业信用专业服务业发展,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商业信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监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第一,努力发扬优秀商业信用道德文化。从加强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教育、科研和培训入手,广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典型示范、课程教育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树立现代信用意识。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对信用观念、信用意识、信用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应贯穿始终。
第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规范做法,加快明确有关商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整体立法规划和思路,完善有关商业信用的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包括规范征信活动、信息标准、共享与披露、信用奖惩、行业监管等在内的商业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商业信用风险救济制度,包括商业信用保险制度、商业信用担保制度以及破产制度。加大对商业信用失信者的惩罚力度,有效维护市场交易关系中守信一方以及被侵权一方的合法利益,充分发挥威慑潜在违法者的预期效果,充分体现商业信用价值。
第三,大力促进商业信用专业服务业发展。在信用评估机构方面,注重法制化框架下的市场化方向,信用评估机构在法律的严格规范下,进行个人和企业商业信息的收集、评估和发布,在制度上保障信用评估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专业工作。中介机构有责任保证为咨询者开出的商业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搭建商业信用信息平台,商业信用应成为企业征信的子系统,建议在已有的公民身份证管理制度和法人代码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由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质检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公证部门等联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区间相互连通的信用检索平台。
第四,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明确商业信用管理相关行政部门的职能和分工,避免出现多头监管与无人监管等问题。建立高效的监管组织体系、规范透明的监管程序、专业化和有责任心的监管队伍,完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效监管服务平台。积极发挥信用服务业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帮助从业人员提高信用观念,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培育和满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需求,为广大会员提供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可以依托会员资料设立行业信用数据库,依法在公众媒体上公布诚实守信的经营单位和行业内失信者的“黑名单”,以协会整体的力量共同抵制、制裁行业失信单位和个人。
第五,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设。企业应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独立于销售和财务部门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可在组织结构上建立一个由财务总监或相关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独立信用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负责建立企业全程信用管理和评估体系,充分协调企业销售与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管理人员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企业利益。信用管理部门的各项职责与销售部、财务部、采购部等的信用管理工作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企业还要注意强化内部管理,包括适当的职责分离、合理的授权制度、明确的信用限度制度和及时的市场信息督察制度。
责任编辑:敖华
Abstract: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mmercial credit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The commercial credit system is an organic one composed of commercial credit ethical culture,credit public service,enterprise self-discipline and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we should choose the pattern of commercial credit system by staying firmly rooted in China's present situation,combining the government-oriented operation with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promoting commercial credit ethical cultur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service industry of commercial credi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s internal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improving the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for commercial credit,strengthen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s.
Key words:commercial credit;international experience;fundamental evaluation;policy suggestion
[1]邹跃飞.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0-11.
[2]、[3]、[9]、[10]韩美贵.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南京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5:20-21、23.
[4]、[8]田青,郑力,缪立新.物流产业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7-62.
[5]、[6]王静.区域经济发展中网络开发战略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76-78.
[7]杨佩珍,张无畏,等.西部区域物流模式整合研究[J].商业时代,2005(21):19-20.
[11]殷轶.深圳市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14-18.
[12]赵习频.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20-26.
责任编辑:陈静
Abstract: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logistics will be interdependent with each other.The regional economy is the sum of different kinds of economic activities,including the logistic activities.And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logistic system.With the changing from an imbalanc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balanced one,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regional logistic industry is also changing from Growth Pole or point-axis to a networked one.Among them,the network development pattern is the target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while the point-axis development pattern is the middle stage of the changing from Growth Pole development pattern to network development pattern.So,in regional logistic development planning,we should determine the rational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for regional logistic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cale,we should develop regional logistics in different ways according to if it is the leading industry,coordinate supporting industry or fundamental industry.
Key words:regional logistics;development patterns;regional economy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ercial Credit System
ZHU Hua
(Shanghai Commercial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Shanghai200003,China)
Primary Study on Overall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SHUHui and ZHOUXi-de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Jiangxi330013,China)
F121
A
1007-8266(2010)09-0078-03
朱桦(1959-),男,上海市人,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和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与流通、国际大都市商业发展等。
[作者简介]舒辉(1961-),男,江西省于都县人,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物流管理、技术创新和项目可行性研究;周熙登(1983-),男,四川省达州市人,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