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长三角的服务业FDI
2010-02-16张建萍
文/张建萍
在 长三角地区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日本企业中,有中小企业,也有大公司。截至2009年3月底,共有1809家日本大公司(本文数据选自《中国进出企业一览2009-2010年版》涉及的日本大公司)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在东京证券一部上市的1030家企业、在东京证券二部上市的147家企业、非上市公司227家。上述日本大公司共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设立了6583家法人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尽管第二产业仍然是日本大公司投资的核心领域(共3736家,占56.75%),但服务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2826家,占42.93%)。
日本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领域的FDI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投资地域集中。日本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投资设立的企业共2975家,占45.2%,其中第三产业1257家(占44.5%)。日本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FDI在总量及服务业领域都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进一步比较江浙沪三地情况,服务业领域FDI,则是上海一枝独秀,日本大公司投资设立的企业数为1143家,占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投资总数的90.9%,江苏81家(占6.4%),浙江仅34家,所占比重极低(2.7%),总量不足。而2000年以来上海市吸收日本大公司服务业FDI的业绩指数(指一国或地区FDI流入量占全球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国或地区GDP占全球GDP的比例的比值)均大于1,江苏、浙江两地总体来看业绩指数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独资化倾向明显。在服务业领域的1257家企业中,独资企业总数达1023家,所占比重为81.38%,远远大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外商投资股份制等其它方式。实际上,1991年前,由于不熟悉中国市场以及产业政策限制等原因,进入长三角服务业的日本大公司多以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股份制合作为主,如欧姆龙与上海交大共同参股的上海交大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丸红与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实业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投资比重也很低。
从日本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FDI的纵向发展来看,1979-1991年间投资很少,除批发、交通运输和仓储、房地产和信息通信业外,其它行业几乎没有涉足。1992-2000年间不仅服务业FDI总量公司合资设立的上海国际房产有限公司、三井物产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合资设立的上海华和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等。1992-1994年,独资企业逐渐增多,与合资企业比例大致相当。1995-2001年,新增独资企业已成为首选投资方式,所占比例基本在70%以上。2002年以后,独资化趋势更加明显,独资企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加大,历年的比重均高达80%以上,可以说独资形式已经成为日本大公司进入长三角服务业的主流方式。
投资结构有待优化。从日本大公司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领域FDI的行业结构来看,投资最多的是批发业,共有企业726家,占服务业投资企业总数的59%,其次是各类服务业178家(占14%)、交通运输和仓储137家(占11%)、信息通信业131家(占10%)。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大公司对长三角服务业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部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相对比重较小。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投资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在卫生、体育、文教、科学研究和上升,而且涉及的领域拓宽到各类服务业、零售业和金融业,但批发、交通运输和仓储、房地产和信息通信业仍是主要投资的行业,上述行业占总投资项目的85.16%,资本金总额的83.09%。在2001-2008年间,金融业、零售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此期间日本大公司投资的项目数分别达到第二阶段投资的12.5、4.6、4.3倍,资本金为前一阶段的23.5、4.9、2.3倍,为增幅最大的三个行业。尤其是2007年,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三井住友、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保险等银行、保险业巨头纷纷落户长三角。虽然目前金融业项目数不多,仅占服务业投资企业总数的3%,但金融业企业的资本金总额已达总量的42%,一跃成为服务业领域之首。此外,日本大公司在信息通信、金融业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投资的年均波动性相对较大,在传统服务部门的投资波动则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