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财岂能分民族

2010-02-15翁礼华

浙江经济 2010年14期
关键词:赋税课税太宗

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的元王朝里,曾经出过四位理财之臣,这就是契丹族的耶律楚材、回族的阿合马、汉族的卢世荣、藏族的桑哥。除了耶律楚材得以善终外,另外3个人都在理财岗位上以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耶律楚材出生在金中都(今北京)官宦之家,此时其父已年届六旬,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是老夫少妻所生的小儿子,与孔子、爱因斯坦一样显得特别聪明。两年后父亲去世,他在知书达理的母亲杨氏的教导下学习汉文儒家经籍,“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元太祖成吉思汗九年(公元1214年)夏,耶律楚材24岁时,蒙古军队攻占了中都,在此前一年,金宣宗已南逃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耶律楚材则一直作为金留守尚书省左右员外郎(相当于今中央机关副司长)待在中都,“京城不守,遂属国朝(元蒙王朝)”。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春,他从中都应召来到漠北行宫,成吉思汗见其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长胡须,应对的声音非常洪亮。成吉思汗说,你是辽国契丹人,辽、金世仇,我为你报仇来了。耶律楚材却说:“我和父亲都为金朝做事,不敢仇视金朝的君子”。成吉思汗听后很受感动,认为他品德高尚,便把他留在身边并称他为“长髯人”。从此耶律楚材开始了他以后数十年新王朝的仕途生涯,为元太祖、太宗所信任,官至中书令(即宰相),成了元初著名的理财家。

首先,耶律楚材创立了元朝的赋税征管机构。元初,元太祖只顾东征西讨,没有规范化的赋税意识,一直没有建立正式的征管机构。为了保证军需,耶律楚材建议元太宗成立燕京、太原、北京、济南等十路课税所,每个课税所设正副官员各一人,主持当地的财税征管工作。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忽必烈正式下诏批准了这项建议,从此元朝才有了正式的赋税征管机构。

其次,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八月,先建立了税率为1%的畜牧税制度,接着建立了赋调制。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又建立了酒课与杂课制度。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进一步制定了五户丝制及田赋、商税、盐税等制度。至此,基本上建立起元朝的赋税制度。这些赋税制度虽嫌简单,但却是从无到有,算得上是历史性的飞跃。

再次,提出了地方军政“三权分立”的措施,确保依法理财。为了保证各项赋税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受干扰,耶律楚材建议太宗实行“长吏专治民事,万户府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不相统摄”的三权分立制度。这一建议很快为皇帝所采纳。这种三分制有效地制止了贪官污吏和不法军将对赋税课征的干预,对依法理财维护税课制度的相对独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主张恤民轻赋。元初,蒙古军所到之处常有杀掠屠城的情况。远在元太祖西征之时,每遇屠城事件,他都及时奏报皇帝,加以制止。太宗即位之后,他又建议太宗:“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元太宗四年(公元1232年),太宗率军到河南,有些官吏主张杀掉降民,耶律楚材建议“免杀戮”。正是由于耶律楚材的一再劝阻,元军在攻下汴梁后没有发生屠城案件。

第五,封顶高利贷。太宗时赋税制度初定,正赋之外的征敛仍很沉重,一些地方州县长官为了按时向朝廷上缴科差、贡献,往往不得不自己个人出面向回回(即阿拉伯人,元代又叫色目人,蕴意为各色名目之人,明清时方改称回民)富商借钱。这种借贷利率奇高,为了偿债,贪暴的官吏拼命搜刮百姓,清廉的官吏把妻儿抵出为奴还不足清偿。耶律楚材启奏太宗皇帝批准下令所有债务以本利相等为限,永为定制。有欠债确实还不了的由官府代偿,从而沉重地打击了高利贷者的嚣张气焰。

猜你喜欢

赋税课税太宗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肱骨良臣魏玄成
“营改增”大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B2C模式课税问题研究
推定课税制度规定潜在问题研究
太宗纳谏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
英武太宗亦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