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不能承受之轻:对话天使创投人、乾龙创投合伙基金创始人查立
2010-08-02冯洁
本刊记者/冯洁
【核心提示】
他是乾龙创投合伙基金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也是一个多次成功创业而蜕变成的风险投资人;他曾创立和软银共同投资的早期中国技术性创业公司的孵化机构IdeaFactory,组建过中国最早的搜索引擎、在线学习、在线音乐和手机游戏等公司;他的新浪博客,以VC与创业者的双重身份,诙谐幽默由浅入深地娓娓道来那创业的不能承受之轻,鼓舞着中国本土的草根创业者们,点击率居高不下。
“很多年轻人都怀有创业的梦想,但当投资人给你一个亿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一时间很难回答自己能干什么。”2010年4月,一本名为《给你一个亿》的新书在市场上火热不已,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查立,这位天使创投人,将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化作文字,沉淀于纸张之上,与年轻人共享创业之道。近日,本刊记者就“青年创业”这一话题采访了查立先生。
记者:能否谈谈您写《给你一个亿》这本书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您希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能够给之后的创业者带来哪些层面的借鉴?
查立:我最初并没写书计划。这本书源于我的博客,世界上很多事情开始设定的目标和最终的结果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一年多前,一个朋友忽悠我开博客写博文,写博就写博吧,小菜一碟的事情,可谁想到,今天的结果是被一群朋友鼓捣着出书……创业不也正是如此吗?想得再好都是纸上谈兵,得挽起袖子动手去做去付诸实践才能把idea变成可能,义无反顾地走出第一步,才可能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这本书的内容是从上面提到的我那个博客里整理出来的,讲的都是有关“创业”的点点滴滴、是是非非,是随笔写的创业巷战的实战体验,作为给初次上路的创业者们的一些叮嘱。但是,千万别以为读了这本书,你就懂得如何去创业,明白了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和VC周旋……创业本质上是神秘的、宿命的、不可知的,成功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如何才会成功的;创业的过程犹如写一部独特、曲折、离奇、璀璨的人生长篇小说,所以它才会有如此的魅力,能吸引地球上最聪明的、最能干的、最异想天开的、最顽固的那些年轻人们去冒险尝试。
记者:相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环境对于创业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选择适合的行业进入,创意更是不可或缺。身为天使投资人,您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更看重的是创业者哪一方面的潜质?
查立:我觉得创业投资的关键是“人”,即创业者本身,这是一切的一切,没有优秀的创业者,创业和创业投资都无从谈起。优秀的创业者可以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寻找到机会,打造出伟大的企业,相反的,二流三流的创业者,也许会把一个好idea搞砸锅,会把VC给的一大堆钱烧光,最后一事无成。所以,第一是人,然后才是行业、项目、模式……
一个优秀的创业者一定会有朴素的价值观,所谓“朴素价值观”,即基本的做人原则,有了它,我们就不会成为诱惑的俘虏、我们在迷茫时不至于幻灭;创业也有“朴素的价值观”:做比想更重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VC给再多钱也会烧光的、客户最重要、速度很重要、现金流很重要、如果失败必找出自身原因,以便东山再起。
一个创业者必须是诚实的,必须有组织和引领团队的领袖素质,必须能全神贯注专注在顾客的需求和满意上,必须百折不挠和灵活机智,必须在重大决策上做正确决定,所以创业者必须提升自己的思想力,真正的成功背后不是关系,不是VC的钱,而是思想的智慧和实力。为何人人都应去试试创业?因为创立一家公司犹如创立一个国家,治理公司需有思想,你CEO可以独裁专制,也可以当开明领袖,公司可走市场的道路,也可走地下的道路,创业者在路途中会明白许多社会的世故,理清思路。做生意没法扯皮:赚钱或者不赚。一个人成功创业,不仅赚到钱,还赚到很多钱以外的东东。
记者:在写完《给你一个亿》后,您可能已经预想到,将会有无数年轻人为之所动,投身创业者行业。您觉得,对他们而言,在中国创业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对于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您有什么样的忠告?
查立:如果我的这本书能给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我心满意足。很喜欢“创业邦”这个词,很希望中国的成功创业者们大家都来添砖加瓦,建设一个创业者的城邦,这样,新上路的创业者就不再会那么孤独了……这本书,但愿是一块砖,砌在创业城邦的城墙上,但愿它对后来的创业者会有些用场。在这本书里,我自己也不时地在两个不同的角色之间串场,一会儿是VC,一会儿又是你的创业者老大哥,一会儿以VC自居,一会儿又说VC是魔鬼……嘿嘿,别误会哦,不管我头上戴了哪一顶帽子,充当了哪一个角色,目的都是同一个,想方设法把自己创业和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倾囊而出,分享与你,愿你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记者:您个人早年接受过艺术教育,又具有出国留学的背景,此后又在上市公司担任要职,对许多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之所以选择创投行业,背后最吸引您的因素是什么?
查立:我在中国美院毕业前几天被开除,本来顺顺当当的人生道路遭到了断裂般的颠覆,呵呵,这种外界环境的突变使我走出了狭小的画室,走向了一个广阔和丰富多彩的大世界。我在许多大公司工作过,后来又数度创业,久而久之蜕变成为一个VC似乎是必然的归宿。但是创投这个行业,尤其是早期的创投,和我早年的艺术训练息息相关,分不开的;艺术需要创造、创意,不断提升、不断寻找新的主体和灵感,不断创新,而这些,不正都是早期VC所追求的东西吗?艺术是灵感、idea的发展结果,创业公司也需要灵感和idea的打磨,艺术是一个人的世界,创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从某种角度说,创业的难度和强度更高更大,更有挑战性。
记者:对于抱有创业理想的后来者,您觉得在创业之前,哪些领域的尝试和阅历是最重要的,也是您最看好的?
查立:创业者的思想力,当然,这是需要一辈子练功的。我很看好年轻人、大学生、甚至大学没毕业的人去创业,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世界上那些最牛逼的公司都是没读完大学的大学生创造的,比如微软、苹果、谷歌、戴尔、Yahoo、Facebook……所以,年轻人怕什么?要创业马上出门去创业,别等待,其实即使你等到头发白了,也等不出创业的经验,创业的学习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学校里即使有创业课程,即使考100分照样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学历、资历对于创业没什么用处,甚至会成为包袱,创业无方,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唯一界限就是行动!
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应去大公司锻炼,成熟后再创业。此话是“过来人”卖老,为不敢创业找幌子。大公司的经验在创业公司里是用不上的,很多甚至有害。大学生在学校没学过创业课,在大公司里学不到创业经验,所以大学生创业和读大学、大公司经验无关,大学生想创业,不管毕业与否,有无经验,时机就是现在!
记者:对于行业,您有没有特殊的喜好,哪些行业会让您优先考虑?
查立:我只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比如投房地产很赚钱,我也只能眼巴巴看别人赚钱,因为我对房地产一窍不通,如今是知识经济,只有做自己熟悉的领域,成功系数才高。
记者:作为一个过来人,您觉得创业者应当抱着怎样的心态投身创业大军?
查立:还是我的那句老话,创业者要有朴素的价值观,有伟大的愿景和抱负,脱离了原始的和朴素的价值观就会飘渺无边,变得云里雾里找不到北。即使开大排档,专注把它开到极致,就成了今天的麦当劳;开杂货铺专注把它开到极致,就成了今天的沃尔玛。万事一定有个起头,再大的公司都有起步的第一天,迈出的第一步,创业像在极端的矛盾中舞蹈:一会儿说成功不能碰运气,一会儿又说成功全靠运气;一会儿说idea很重要,一会儿又说idea不值钱;一会儿说创业是闯出来的,一会儿又说要精心算计;一会儿说要Think big,一会儿又说要Think small;一会儿说不要干坏事,一会儿又说创业就是要做出格的事……哈,不然咋叫创业?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嘛!
一定要向创业者推荐这句话:Failure has to be an option,but fear is not!(失败是必备选项,恐惧不是!)创业必须做好失败准备,但绝不恐惧失败。勇敢的心才配去创业,即使惨败,也必定是个终生难忘的炫丽故事,这是《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说的。
记者:未来,您觉得创业会不会成为年轻人择业的一种趋势?从中国的市场环境考虑,您认为创业具有怎样的有利土壤,又有哪些机制是需要改善的?
查立:创业应该成为每一个年轻人的必修课程。创业是门大学问,绝对超过教室里的任何一门课,创业是个大课堂,大得能装进整整一个世界。课堂里的成绩再好,得到的只不过是老师的认可,如果创业成功,得到的则是全社会的认可,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好好思考一下“创业”二字的含义,今生今世一定要亲口去尝尝创业的滋味。
今天的年轻人创业应该不再满足那种原始的生存性创业,比如开间大排档或者开个杂货铺什么的,年轻人创业要有知识、有智慧、有技术、有新的模式,要能够去改变世界……可创业又谈何容易啊,那会是一次次向自我极限的挑战。好的idea怎么来?怎样才能把一个异想天开的idea变成一个人人追抢的热卖产品?怎样组建和打造优秀团队?怎样和大公司竞争?怎样才能赚到钱?怎样和投资者谈判?怎样起草法律文件?怎样控制成本、培育企业文化、提升领袖魅力……天下没有一个人与生俱有这些本领,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第一次”,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跨不出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步;更何况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潜能,每一个人都是一座火山,只不过是有的火山爆发了,有的火山一辈子沉寂。
创业甜酸苦辣咸五味俱全,创过业的人通常比常人更懂事,更了解社会、更理解价值、更善于做决定、更有人缘、更有钱、更热爱自由、当然也会更加感叹世间善恶和人生沧桑……从这个角度说,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年轻人成熟的加速器,也会促进社会的进化和更新。因为一旦有更多的年轻人体验到了创业的艰辛,体察到社会的不完善,他们会比成熟的人更加敏锐、更加积极的寻找机会来改善,能更快地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中国的创业环境远远不如美国,但每五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在想创业,当然“想”创业和创业是有天壤之别的。中国的文化传统保守,所以社会上保守思想看不到年轻人的颠覆力量,政府对国营企业什么都开绿灯而对民营企业设置各种限制,比如形形色色的“资质”,认为制造不平等竞争,中国的银行并不服务于民营的中小企业,中国的投资人急功近利没耐心,不投资未来,只愿意炒股票倒手一把房地产,人们认识不到真正的价值产生在哪里,这些客观的因素增加了中国创业的难度和风险,强势的政府能否看到这些问题?虽然到处是创业高新园区的高楼大厦,这只是表面的硬件,其实,我们的创业支持系统(软件)很烂很落后。创业者应该有自己的组织,应该建立和政府的对话渠道,但是个人对此并不乐观,一个不理解不相信经济是由“无形的手”来推进的政府,不相信市场自由竞争的政府,会给创业者带来障碍。即便这样,创业者照样去创业,成功的创业公司必将成功,而这些都不是政府造就的,是创业者自己练就的。
杭州银行IPO倒计时
地处民营资本最为活跃区域的杭州银行,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迅猛。2009年年报显示,杭州银行总资产达1500亿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239亿元和858亿元,每股收益1.00元,实现净利润13.66亿元,同比增长6.9%,各项经营指标与已上市的几家城商行相比都可圈可点。作为城商行梯队的佼佼者,杭州银行如今已经进入上市冲刺之路。2009年以来,杭州银行通过一系列的增资扩股,内部股权结构调整措施,扫清最后的上市障碍。
宁波华翔1500万英镑上演英国并购
经过近8个月时间的辛苦谈判,宁波华翔集团旗下的宁波劳伦斯汽车内饰件公司有望于7月份完成对英国捷豹路虎旗下汽车内饰公司的并购,收购涉及资金超过1500万英镑。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则表示,1500多万英镑并购后,带给华翔集团的收益却是无法估量的。他指出,通过收购,华翔集团不仅成功获得了为捷豹、路虎等欧洲豪华车、配套生产年产值3亿元真木内饰件的巨额订单,更重要的是还进一步确立了在该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跻身汽车真木饰件行业的全球三甲。
寿氏家族创业13年后上市
7月12日晚间,步森服饰首发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资料显示,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计划在深交所发行2334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9334万股。公司主营业务为“步森”品牌男装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寿氏家族12名控股成员中有7人为步森服饰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中陈建飞为发行人、董事长,王建军、陈能恩、吴永杰为发行人、董事,王建军、王建霞、寿鹤蕾、吴永杰为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由此寿氏家族可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对步森服饰存在一定的家族控制风险。
网盛牵手中国低碳产业投融资大会
“千亿浙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届中国低碳产业投融资大会”将于8月26日至2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其中,大会中首届石化低碳经济论坛由网盛生意宝(Toocle.cn)旗下中国化工网承办。据悉,本次大会议题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规划和新举措、后金融危机下浙资状态评估及主要投资趋势等。
中南卡通探索产业运营模式
由杭州动漫“龙头企业”浙江中南卡通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大型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在北京解放军歌舞剧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 (节)目展演上亮相。
2010年,经过数十次的前期策划和反复修改打磨,大型动漫歌舞剧《魔幻仙踪》在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首次亮相,连演五场,几乎场场爆满,赢得了现场观众与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此次《魔幻仙踪》进京展演,是杭州原创动画在动漫舞台剧领域的一次全新探索,在完善动漫产业链模式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凯恩股份董事长清仓
凯恩股份,这家位于浙江遂昌以生产特种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浙江丽水当地唯一的上市公司,曾经的风光上市,如今却负面新闻缠身,一切缘由都随着凯恩集团董事长王白浪的疯狂减持自家股票而浮出水面。3个月内,凯恩股份股价从9.66元一路暴涨至最高的14.79,涨幅达53%。在此期间,凯恩集团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凯恩集团董事长王白浪分别减持2590万股和662.5万股,合计占比16.7%。减持后,凯恩集团仍持有4115.06万股,占比21.13%;王白浪本人直接持有凯恩股份的股票,已经全部清仓。